快捷搜索:

浅谈三种常用渔药的错误使用情况

 

在现今水产养殖中,很大一部分养殖户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使用渔药时,常常是凭经验,往往错了也不清楚错在什么地方,在经济上造成莫大损失。

下面就敌百虫、氯制剂、硫酸铜三种常用渔药被错误使用的情况作一分析。

敌百虫是一种神经致毒物质,可使昆虫、甲壳类、蠕虫等的神经失常而中毒死亡。农业上常用来作杀虫用。正是由于这样,不少养鱼户在从事养殖时,常常也用敌百虫来防治鱼病,而且使用的次数非常频繁。有时因方法不当不仅延误鱼病治疗,影响正常鱼的摄食,而且造成很大浪费。

其实,敌百虫主要是通过泼洒来杀灭鱼体表的指环虫、三代虫、锚头鳋、中华鳋等,内服可杀死绦虫、棘头虫等。除此外,对一些由细菌、病毒、粘孢子虫、水质问题等很多因素引起的鱼类疾病不起作用。

之所以养鱼户会这样偏好使用敌百虫,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分清不同种类的鱼药。特别是由于一些鱼类寄生虫如三代虫、指环虫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很好发现时,更不易为知识面较窄的养殖户所认识。且敌百虫又是农业上常见农药。就这点来说还需要加大鱼病知识的普及。

在渔业上常用的氯制剂有漂白粉(一种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漂粉精(次氯酸钙),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等。这几种药物在鱼类养殖中作为杀菌药物使用最为常见的,但其毒性却常被忽略。

有的养殖户在用优氯净(即二氯异氰尿酸钠)给鱼消毒时,发现一边泼药,一边就有鱼上浮、上蹦、打转等一些不正常反应。待全部泼完当天,就有不少重约150克多的草鱼种死亡。第二天一早又发现了会有死鱼,且全部为草鱼种。

1、氯制剂的毒性对250克以下的草鱼种阶段是最敏感的,特别是有效氯含量高的二氯、三氯。即使是在一般0.3-0.5克/立方米这样一个正确使用浓度范围,也不易掌控,常出现中毒现象。但这种毒性对一些生命力强的鲤、鲫却好得多,甚至鲢、鳙鱼对于这种毒性的抵抗能力也远大于草鱼种。

所以,使用高效氯制剂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往往只发生在草鱼种养殖塘中,且造成死亡的鱼只有小个体的草鱼种。以后随着个体的长大,对这种毒性的抵抗能力也会增强,就不易发生这种中毒事故了。

2、该塘的水质偏瘦,透明度超过30厘米,这样对毒性的中和能力就不如有机质多的肥水塘。

3、天气原因,用药当天,天气闷热,表层水温达29.0℃,且无风,这样影响了光合产氧造成整个水体含氧量不高,影响鱼种抗毒性能力。

4、鱼种本身问题。经镜检,发现整个鱼塘草鱼种都有不同程度的烂鳃。而死的那部分鱼种则烂鳃更严重些。这种造成一定呼吸困难,减少了抵抗力,造成中毒死亡现象。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在个体小的草鱼种的养殖塘中使用高含氯成份的药物,在有烂鳃病时应减低用量,最好用其它药物如中草药作为替代。

硫酸铜常用来杀灭鱼体的鞭毛虫、纤毛虫如车轮虫等。也可用来抑制池塘过多的蓝藻及丝状绿藻,杀灭真菌和某些细菌。

但硫酸铜的毒性却也是比较难掌握的。因为其安全浓度范围小,对于淡水鱼来说,正常情况下不应大于0.7克/立方米,在生产中常用0.5克/立方米的硫酸铜与0.2克/立方米的硫酸亚铁搭配使用,既提高了药效又减少了中毒的危险。

1、怕麻烦,只用硫酸铜,而不搭配硫酸亚铁,或不懂使用硫酸亚铁。结果促使硫酸铜使用浓度提高,毒性加大,在高温季节使用时,就易发生鱼中毒事故。

2、不看水体情况,以为重药好治病,盲目加大用量,造成鱼中毒。

3、根据自身有限经验,而忽略气温、水质、鱼病种类,盲目用药,造成中毒现象。

1、无鳞鱼如鲶鱼、斑点叉尾等,最好不用。因为这些鱼对硫酸铜敏感。

2、天气闷热时最好不用,因为这时不仅其毒性大于平常,且水中溶氧也低,鱼抗毒性能力差。

3、水体越瘦,硫酸铜的用量相应要更少些。因为在有机物少的水体中,其毒性会较有机物多的水体中大。

4、在用作杀灭水体中大量蓝绿藻时,不能大量全塘泼洒,应少批量、多次使用。否则,在短时间内的藻类大量死亡,腐烂后会严重败坏水质,甚至引起缺氧或中毒。

5、万一发生硫酸铜中毒现象时,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入新鲜水,既可稀释浓度,又能起充氧作用,可有效对中毒鱼进行抢救。

以上是对水产养殖中最常用三种渔药在被养殖户使用时易犯的几点错误的分析。这些错误其实并不复杂,却有一定的普遍性,现把它们总结出现,以后在生产实践中多加注意。总之,不管是什么渔药,都不可滥用。一定要先诊断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在自己缺乏诊断能力时,积极向有关科技部门求助,可有效避免药物使用错误的问题,减少自己的损失。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