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小故事,重温1964年大比武的火热场面
“
军队是要时刻准备打仗的。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上发布训令,号召全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我军历来重视军事训练。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利用战斗间隙开展以军事、政治整训为主要内容的训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新时期,军事训练成为平时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为提高备战打仗能力,20世纪60年代初,全军开展了群众性大练兵活动,并于1964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大比武。各军兵种在从陆地、蓝天到海洋的比武场上争相竞技,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单位和训练尖子、技术能手。据统计,参加比武和表演的官兵及民兵共有13700余人,获奖单位1212个,获奖个人2257人,其中集体一等尖子289个,个人一等尖子545名,可谓英雄辈出、群星璀璨。人民海军、空军部队还把训练、比武与实战相结合,连创佳绩。
我们从中撷取了5个小故事,重温当年大比武的火热场面,领略他们刻苦训练、敢打必胜的精神。
”
神枪手宋世哲——
共和国领袖为他连声叫好
毛主席举起宋世哲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做出瞄准动作。资料照片
这是一张无比珍贵的历史照片——毛泽东举起一支国产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做瞄准状。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毛泽东平生很少摸枪,这是他唯一一张拿枪的照片,体现了共和国领袖对大比武活动的关怀和勉励。
如今,这支枪号为52739的步枪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半个多世纪前全军大比武时那段如火如荼的岁月。而枪的主人——神枪手宋世哲也因此成为全国全军的知名人物。
1964年6月,全军大比武在各地紧张地进行着。10日晚,正在济南军区比武场检查训练情况的总参谋长罗瑞卿,接到贺龙从北京打来的紧急电话,通报一个令人惊喜振奋的消息:毛主席要到训练场看军事表演!
原来就在几天前,毛泽东看到了全军比武情况简报,产生了浓厚兴趣。当得知许多老帅和中央领导都前往训练场观看了几场军区比武表演后,便拿起笔来在简报上批示:“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于是,贺龙、罗瑞卿等商定,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安排毛泽东等与会领导人观看军事表演。同时决定从已考察过的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选调部分尖子单位及个人参加军事表演,分别由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和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带队。
11日,济南军区进行军事训练汇报表演。神枪手宋世哲用43发子弹,在51秒内打完了40个钢板胸靶。表演结束后,罗瑞卿第一个走上前热情地与他握手,说:“祝贺你,打得好。”
27岁的宋世哲时任济南军区某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是在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中涌现出的训练尖子。他练速射练到了着迷的程度,连家也不回了,3个孩子全都交给妻子一人带。白天练瞄准,晚上练举枪、压子弹,每天进行十几个小时非常枯燥的训练,站得脚腕疼、膝盖疼,举枪的手臂酸胀不消,手也被磨出血,打热的枪管还时常把手烫起血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济南军区组织的大比武中,宋世哲夺得半自动步枪对多目标速射第一名,并入选进京参加表演。
15日下午,北京射击场上彩旗飘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冒着酷暑,检阅了济南军区的汇报表演。
在半自动步枪150米胸靶速射表演中,宋世哲不负众望,40秒内射出40发子弹,命中40块钢靶,其间还4次压弹。看台上,毛泽东连连鼓掌,高兴地说:“把神枪手的枪拿来看看!”
多年后,宋世哲颇为自豪地回忆:这是我最好的一次射击成绩。自打响第一枪开始,观看台上一直在鼓掌,我看到毛主席带头站起来鼓掌。我按口令验枪后,罗总长已从观看台上走下来,笑着对我说:“祝贺你!打得好!毛主席很高兴,要看你的枪。”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端起宋世哲的枪,仔细察看。罗瑞卿介绍说:“这是国产的,打得快,打得准,性能好,1963年装备部队。我们打了几十年仗都没有用过这样好的枪。”
当摄影师看到毛泽东举起枪、眯着眼做出瞄准动作后,就抓拍下这个经典一瞬。同时,这一过程也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向毛主席汇报》真实地记录下来,在全国各地上映,极大地鼓舞了全军指战员练兵备战的士气。
郭兴福教学法——
把兵练得像小老虎一样
永载军史的全军大比武,是与郭兴福的名字连在一起的。
1961年初,南京军区第12军军长李德生在进行小分队战术训练改革试验时发现了一名优秀的教练员——郭兴福。时任副连长的郭兴福在训练中结合打仗积累下来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边讲边示范、细化步骤等练兵方法。10月,《军训通讯》增刊介绍了郭兴福教学法,并扩大发行到连,把郭兴福教学法推向全军。
1963年底,总参谋部在江苏镇江召开有各大军区、军事院校领导干部共2000余人参加的郭兴福教学法现场表演会。12月24日,雪后初晴,寒风刺骨。中央军委常委、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专程赶来观看。旷野上,郭兴福开始表演单兵进攻战术训练课目。部队事先搭了个帐篷,可叶剑英穿着风衣跑出帐篷紧跟在郭兴福身旁。三个多小时的表演,叶剑英一直跟着郭兴福,听着他一言一语,盯着他一招一式。
叶剑英在总结大会上高度评价,称“大开脑筋,大开眼界”。三天后,他写出《建议军委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专题报告,指出:郭兴福教学法是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有5个突出特点:一是善于在教学中抓现实思想,充分调动练兵积极性,发扬教学民主,集中群众智慧,实行官兵互教,评教评学。二是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思想、练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把兵练得思想红、作风硬、战术活,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三是采取由简到繁、由分到合、情况诱导、正误对比的方法,逐步加深认识,掌握要领。四是把言传与身教、苦练与巧练结合起来。五是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循循善诱,耐心说服。
毛泽东在报告上作出三条指示。第一,在“把兵练得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下画了一条杠,说“这一条我最感兴趣”。第二,看到“郭兴福教学法继承了我军传统的练兵方法”时,又写下批示“不仅是继承,而且有发展”。第三,“叶帅找到了一个好方法”。
1964年1月,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号召全军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培养本单位的“郭兴福”。一个广泛深入的“比、学、赶、帮、超”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随即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截至当年4月,全军共培养出郭兴福式分队7105个,郭兴福式基层干部和班长1万余人,单项接近或达到“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水平的基层干部,约占总数的10%。
为进一步推动郭兴福教学法的普及,发现典型,树立标兵,提高训练质量,中央军委决定在全军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训练比武。从5月上旬开始,各军区陆续组织大比武。
通过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大抓军事训练,并直接催生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培养出一大批训练工作骨干、“四会”基层干部,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的数量成倍增长,部队军政素质、训练成绩大幅提高。
不久,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观看了北京军区某部射击表演,感慨地说:“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
海军舰艇部队——
让实战检验比武成果
无论训练还是比武,都是为了备战,为了更好地打胜仗。因此战场上需要的本领就成为训练的重点,比武的内容。
海军是个装备复杂、技术密集的军种,尤其是舰艇部队,人员装备高度集中、专业性强、分工细、舰艇空间狭小、海上生活艰苦。开展正规训练,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培养统一有序、相互协调、密切协同的作风,对提高海军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场群众性练兵运动中,海军各兵种部队以练基本功为重点,按照从难从严、符合实战的要求,进行比、学、赶、帮、超。
1964年2至5月,人民海军共组织大小规模不等的现场观摩表演427次。东海舰队连续召开规模较大的分区域比武大会,北海舰队召开的比武大会持续近3个月,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飞行部队和地面部队都分别举行了比武表演。
当时全军的比武场与战场紧密相连,出现了这边比武那头打仗,这头打仗那边比武的独特景象。尤其是海上作战与海军比武几乎同时展开。于是,台湾海峡上的战场便成为人民海军检验训练、比武成效的“试金石”。
这年3月,台湾当局成立神斧大队,专门训练两栖突击人员,随后掀起对大陆的两栖突击袭扰高潮。4月9日,金门防卫部两栖侦察队派遣一股武装特务,利用厦门东侧水道礁石密布、人民海军护卫艇不便机动,企图乘船偷渡,谁知一出动就被人民海军海岸雷达发现。在岸上探照灯的照射下,南海舰队556护卫艇在两分钟内将敌船击沉。5月15日,海鲸两栖突击队武装特务乘“华兴”1号、“军兴”2号由马祖向闽江口北侧行驶。当敌船接近大陆海岸时,565、566护卫艇迅速插到侧后实施攻击,将“军兴”2号俘获,“华兴”1号中弹起火后脱逃。
在接连取得反敌特从海上武装袭扰斗争的胜利后,5月底,人民海军在浙江舟山召开“尖子”比武汇报会,共检查28个项目,涉及航海、观通、机电、枪炮、鱼水雷等部门。参加比赛的“尖子”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都从实战需要出发多练几手,并使训练成果很快得到了实战检验。
不甘心失败的台湾当局在“两栖突击”行动连遭打击后,又玩弄起新花招。特务输送船改变船体颜色,更换船名,悬挂外国国旗甚至五星红旗,有时伪装成渔船,伺机混入大陆渔船群。在战术上也由单股单方向发展到多股多方向同时进行,企图使人民海军顾此失彼。
7月8日,台湾武装特务乘坐伪装成日本渔船的“满庆盛”1号、“满庆升”2号,由淡水港起航北上,企图对江苏吕四港进行两栖突击。
东海舰队命令正在附近海区训练的“衡阳”“长沙”护卫舰及执行扫海任务的“长辛店”“沙家店”扫雷舰,担负捕歼这股武装特务的任务。
11日19时许,“衡阳”舰发现两个可疑目标向东北方向行驶,随即鸣炮示警,并打开探照灯照射,发现船舷虽漆有日本国旗和“庆盛丸”字样,但油漆很新,与船身其他部分不一样,确认为敌“满庆盛”1号。“衡阳”舰再次鸣炮,俘获“满庆盛”1号。“满庆升”2号则被扫雷舰“沙家店”击沉。
空军地空导弹“英雄营”——
实战实训建殊勋
被空军地空导弹“英雄营”击落的美制高空侦察机残骸。资料照片
1964年6月6日,在全军大比武的热潮中又树起一面猎猎旗帜:空军某地空导弹部队二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这面旗帜在大比武之年树起来更具有特殊意义,那就是练为战、比为战。
二营组建于1958年12月26日,这天恰好是毛泽东65岁的生日。该营装备的苏制萨姆-2型地空导弹,是一种半固定式、全天候防中高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精密,难以掌握。尽管全营官兵来自空军高炮、雷达、探照灯、航空兵等部队,此前从未接触过导弹甚至都没有见过,但硬是凭着保卫祖国领空的神圣信念,勤学苦练,仅用4个月,就熟练掌握了驾驭这条“神龙”的本领。
1959年10月7日,二营在北京通县首战告捷,击落1架台湾国民党空军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这是人类在地空导弹问世18年来,第一次用于实战并击落敌机。
上世纪60年代初,为配合“反攻大陆”的喧嚣,台湾当局利用美国提供的更为先进的U-2型高空侦察机,对大陆纵深地区实施新一轮战略侦察。
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下了死命令:一定把它给我打下来!对付U-2的重任又落到了地空导弹部队的肩上。然而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只有3个地空导弹营把守,每个营的拦截面积不过二三十公里,但U-2却是满天飞。怎么办?空军领导机关作出一个新颖大胆的决策:将守卫北京的地空导弹营拉出去机动设伏。
1962年6月,二营开始转战大江南北,勇歼来犯之敌,拉开了地空导弹兵“打游击”的序幕。9月9日,二营在南昌击落了1架U-2飞机,震惊世界。这是人民空军第一次打下U-2飞机。1963年11月1日,二营又在上饶成功地击落了1架U-2飞机。
在全军掀起群众性大练兵、大比武的热潮中,尤其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大比武尖子,给二营官兵极大的鼓舞。他们把训练同实战挂上钩,结合实战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战术技术水平,创出辉煌战绩。这次与他们比武的对手,依旧是U-2飞机。
1964年7月7日,二营接到敌情通报:台湾当局出动两架U-2进入大陆,分别在上海、广州侦察后飞向漳州。当敌机距离漳州32公里时,二营突然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接连发射3枚导弹,击落1架U-2飞机。先后12次驾驶U-2窜犯大陆、4次受到蒋介石召见的国民党空军头号王牌飞行员李南屏当场毙命。
战后,刘亚楼在祝捷庆功大会上讲:“敌人煞费苦心在白天、夜晚,从空中、海上,偷偷摸摸地派间谍飞机、小股匪特来捣乱,来给人民解放军和广大民兵充当练兵的活靶标。他们过去送来的各种活靶标,已经对锻炼我军战术技术起了一些有益作用,今后如果继续送来,我们将一如既往,照打不误。”
毛泽东在空军关于漳州战斗的报告上批示:“刘亚楼同志,此件看过,很好,向同志们致以祝贺!”他很想念这个连续击落敌高空侦察机的部队,就对周恩来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7月23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二营全体官兵。这是我军历史上毛泽东唯一一次接见一个建制营。
吕家祖孙三代民兵——
个个都是英雄汉
吕家祖孙三代民兵切磋射击本领。资料照片
兵民是胜利之本,是毛泽东对人民战争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因此,在大比武赛场上自然少不了民兵的身影。其中,就有来自山东烟台的渔民吕氏一家祖孙三代人:爷爷吕其喜61岁、父亲吕志玉33岁、孙子吕永顺14岁。
上世纪60年代初,为巩固国防,建设牢固的海岸防线,边防海岛民兵都配发了枪支,广泛开展军事训练。地处烟台市芝罘区最北端的崆峒岛,面积仅有0.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千人,却是一座天然堡垒,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还是一片爱国尚武的热土,民兵训练抓得格外紧。曾经手推独轮车跟随解放军踏遍大半个中国的老支前模范吕其喜,更是训练积极分子。他带着儿子吕志玉、孙子吕永顺积极参训,苦练杀敌本领。
由于射击成绩突出,1964年6月,一家三代民兵随济南军区军事表演部队,到北京向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步枪射击。当时,全国民兵代表只有7人,吕家就占了三席。
15日下午,身怀绝技的祖孙三代人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吕其喜进行200米半身靶射击表演,吕志玉进行150米胸环靶射击表演,吕永顺进行100米头靶射击表演。他们分别采取卧、跪、立三种姿势,拉栓、上膛、瞄准、射击,动作整齐划一,一气呵成,枪响靶落,弹无虚发,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杨得志司令员向毛泽东、刘少奇介绍了吕其喜一家三代人的年龄、籍贯等情况。刘少奇问:“他们用的是什么枪?”杨勇司令员答:“他们用的是老式步枪。” 杨得志补充说:“他们是海岛上的渔民。”毛泽东关切地问:“给他们照了相没有?”罗瑞卿连声说:“照了,照了。”
表演结束后,吕家三代民兵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18年1月28日 08版,原标题为《1964年:全军大比武群英录》)
作者:李涛
编辑:卞振 毛志文
编审:曲延涛
投稿邮箱:zgjw_81@126.com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