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精选」《红楼梦》的“文备众体”都包括哪些?
作者:刘莉莉
说起《红楼梦》的丰富多彩,经常看到有人使用“文备众体”这个词语来形容这部经典著作,正如蔡义江先生所说:“自唐传奇始,‘文备众体’虽已成为我国小说体裁的一个特点,但毕竟多数情况都是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骈文以增效果。所谓‘众体’,实在也有限的很。《红楼梦》则不然,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他如诗、词、曲、辞赋、歌谣、谚、赞、诔、偈语、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也应有尽有。”据刘耕路先生统计,包括“诗词曲赋”以及其他各种韵文体裁,总计225篇,除去匾额,还有207篇诗文。其中诗:81首(其中五绝4首,七绝26首,五律9首,七律37首,排律2首,歌行2首,乐府1首);词:18首;曲:18首;赋:1篇;歌:3首;偈:4首;谣:1首;谚:1首;赞文:1篇;诔文:1篇;灯谜诗:13首;诗谜:11首;曲谜:1首;酒令:16首;牙牌令:7首;骈文:1篇;拟古文:1篇;书启:3篇;预言:1则;对句:2则;对联:22副;匾额:18个。刘耕路先生的统计不可谓不全面,但这些文体的具体指向在读者眼里并不是那么明了,鉴于笔者对《红楼梦》的痴爱,特别能体谅阅读中的诸多不便,所以不揣谫陋,在此分类列出,以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参考。
一、诗
在我国文化中,最早的文体当是“诗”。诗是一种阐述心灵,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它以深邃的思想、精练的字句、铿锵的节奏、优美的意境打动读者。在中国古代,诗是文学之祖,也是艺术之根。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其实也是最早的诗。随着朝代更迭,文化演化,诗也在不断蜕变,逐渐形成各种不同的形式。
其一,按体裁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又分为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这种分类方法是随着格律诗的问世,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盛行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故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体”。
近体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
其二,按题材又可分为咏物诗、咏怀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等等,而上述这些类型的诗,在《红楼梦》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
举例如下:
(一)按体裁分之古体诗
《红楼梦》中古体诗,有四首,但却风格各异。
其一,第二十七回林黛玉作《葬花吟》,属于古体诗中的杂言诗,又名长短句、也作七言古诗,即七古。杂言诗主要特点:往往以七字句为主,夹杂着三字句、五字句,有时还夹杂着四字句,六字句以至十字句。例如杜甫的《兵车行》,但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只归入七言古诗。《葬花吟》的格调当是承继了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精髓。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二,第四十五回林黛玉作《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属于古体歌行中的入律古风,全诗多用律句,部分黏对合乎律诗规定,四或六句换一韵,基本为平仄韵交替转换。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皆属于入律古风。《秋窗风雨夕》的诗格则是效仿“初唐体”的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其三,第七十回林黛玉作《桃花行》,属于古体歌行中典型的长歌行。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因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行”乃乐曲的意思),二者虽名称不同,但无严格区别,故有“歌行一体”之说。歌行体多为七言,也有五言、杂言,可兼用长短句,形式自由、灵活、流畅,富于变化,也可歌唱。《桃花行》应是借鉴自唐·武平一·《景龙文馆记》中记载的唐乐曲名“桃花诗”,因是唐中宗于景龙四年春宴桃花园时,学士李矫等所献,中宗令宫女歌之,辞即清宛,歌乃妙绝,其中十二篇入乐府,号曰《桃花行》,所以,《桃花行》也属乐府。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另外,第七十八回贾宝玉作《姽婳词》,也属长篇歌行体。
《桃花行》、《姽婳词》与《代别离·秋窗风雨夕》相比,皆不入律。
(二)按体裁分之近体诗
1、五绝
《红楼梦》中唯一一首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诗,也就是第一回中的《自题一绝》,即五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七绝
第一回,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3、五律
第十八回,贾元春命题让贾宝玉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处各赋五言律诗一首,此处以林黛玉代拟的四首之冠为例。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4、七律
第八回,嘲顽石幻相: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5、排律
书中两次描写五言排律,都是运用了联句的形式,限韵不同,此处以芦雪广联句为例:
第五十回,芦雪广即景联句,五言排律,限二萧韵,多人参与(王熙凤、李纨、香菱、史湘云、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薛宝琴、贾探春、邢岫烟、李绮、李纹),风采迥异,各有妙句。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
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三)按题材分之咏物诗
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四首,此处以贾探春一首为例: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史湘云咏白海棠,和韵二首,其一为例: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除上述外,书中的咏物诗,还有咏菊十二首,咏月三首,咏红梅花三首等。
(四)按题材分之咏怀诗
第一回,贾雨村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五言一律: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五)按题材分之怀古诗
第五十一回,薛宝琴怀古绝句十首,取其一为例: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薛宝琴这一系列绝句,既是怀古诗,又是诗谜。
(六)按题材分之即事诗
第二十三回,贾宝玉等人入住大观园之后,以自己一年四季与姊妹丫鬟们相亲相近的生活情景为题材而作的即事诗,共四首,以其一为例: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七)按题材分之即景诗
书中两首即景诗,都是五律联句。此处以第七十六回,中秋联句为例。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十三元”韵,林黛玉、史湘云双人联,妙玉后补十三韵。
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
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
几处狂飞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妙玉后补: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八)按题材分之组诗
组诗是指由表现同一主题和采用相关题材的若干首诗所组成的一组诗篇。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每首诗与其他诗之间又有内在的感情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红楼梦》中的组诗有《四时即事诗》(四时随感)、《怀古绝句》(同是诗谜)、《题帕三绝》(同是抒情)、《五美吟》(同是对“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等,此处以第三十四回林黛玉的《题帕三绝》为例: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鮹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九)按题材分之应制诗
第十八回,贾元春命众姊妹以大观园各处匾额为题作诗一首,此处以迎春《旷性怡情》一首为例。
《旷性怡情》 贾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十)按题材分之命题诗
第五十回,因贾宝玉联诗再次落第,被罚作诗一首,史湘云为其命题曰:“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再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二、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红楼梦》中的词有两种,一种咏物言志,一种含有谶语意味。
(一)咏物言志
第七十回,暮春之际,史湘云因柳花飘舞,偶成小令,调寄《如梦令》: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啼燕妒。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其余还有四首,林黛玉、薛宝钗、薛宝琴各一首,宝玉探春兄妹合填一首,分别是《唐多令》、《临江仙》、《西江月》、《南柯子》,此处不再一一列出。
(二)含有谶语意味
第五回,以“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形式出现,共十五首,此处以第一首晴雯的为例: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三、曲
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散曲,书中也有三类,第一种是带有谶语意味的组曲;第二种是酒席中所行酒令中的酒面;第三种是歌妓所唱的新样曲子。
(一)第五回,有《红楼梦》十二支,此曲“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此处以第一支《红楼梦引子》为例:
《红楼梦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事实上, 这一套《红楼梦曲》,包括引子、正曲、尾声,总计十四首,分别是《红楼梦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收尾·飞鸟各投林》。
(二)第二十八回,贾宝玉等人在冯紫英所设酒宴中所行的酒令,酒面要求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此处以贾宝玉所唱《红豆词》为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三)第二十八回,在冯紫英所设酒宴中,陪酒歌妓云儿所唱的小曲。
两个冤家,都难丢下,……
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四、匾额,对联
悬挂于门屏上作装饰之用,一般统称为匾额。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常情况下,匾额和对联是有一定关联的。《红楼梦》中的匾额和对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互相关联,一种只有对联,没有匾额。因所悬之处不同,所以也有多种不同风格。
《红楼梦》中涉及到的建筑物非常多,有牌坊、仙宫、寺庙、正房、宗祠、内室、卧房、园林景观、画作所配等等,因数目繁多,此处每类各举一列。
(一)牌坊
第一回,甄士隐梦中所见大石牌坊的匾额和对联:
太虚幻境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二)仙宫
第五回,贾宝玉梦中所入仙宫的匾额和对联:
孽海情天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三)寺庙
第一回,贾雨村在林府任教时郊游偶入寺庙的匾额和对联:
智通寺
身后有馀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
(四)宗祠
第五十三回,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的贾府宗祠的匾额和对联:
贾氏宗祠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五)正房
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拜访贾政时途经荣府五间大正房,堂屋中的赤金九龙青大匾及乌木錾银联牌:
荣禧堂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六)亭台楼榭
第三十八回,史湘云在藕香榭设螃蟹宴,众人所见的匾额和对联:
藕香榭
芙蓉影破归兰桨,
菱藕香深写竹桥。
(七)室内挂画(无匾额)
第五回,贾宝玉所见宁国府正房内室所挂《燃藜图》所配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五、歌,赋
(一)歌,一种文体,和曲念词为“歌”,即可入乐的诗。此处以《红楼梦》中第一回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为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二)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警幻仙子赋》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平仄随意,音韵自然和谐,犹如对联串缀成文,应当属于“骈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吁!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
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
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六、偈,谚,贴,歇后语
(一)偈,是佛教术语,译曰颂。偈语是指佛教高僧的预言,体裁和中国古代诗词类似。《红楼梦》中的偈子共四首,此处以第二十二回贾宝玉作、林黛玉续的参禅偈为例: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续)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因贾宝玉自认解悟,恐人不解,又填一支解偈——《寄生草》,今列如下: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
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
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
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二)谚,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常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道理。此处以第六回刘姥姥初进荣国府见王熙凤时所说为例: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三)贴,是指以书面形式表示的邀请卡或拜访帖。此处以第六十三回妙玉为贾宝玉生日拜帖为例: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妙玉拜帖
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贾宝玉回帖
(四)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此处以《红楼梦》第十九回李嬷嬷语为例: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的。
七、书启,预言,吉谶
(一)书启,古代专指下级给上级的信件,后来用为信札的通称。此处以第三十七回贾探春招宝玉结诗社所写为例: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此谨奉。
(二)预言,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此处以第一回癞头和尚所作《嘲甄士隐》一首为例: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首诗正是癞头和尚对甄家与甄英莲的未来所作的预言。
(三)吉谶,吉祥的谶语。此处以第八回所写通灵宝玉上所镌吉谶为例:
正面: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反面: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八、灯谜,诗谜,曲谜
(一)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谜语来源于中国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此处以第二十二回贾母所作春灯谜为例: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谜底:荔枝)
(二)诗谜,谜语的一种,以诗为谜面。也称敲诗、打诗宝。它是诗中的谜,谜里的诗,它那独特的语言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诗谜最多的当属唐诗。包括字谜、物谜、事谜等。此处以第五十回薛宝钗所作为例: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谜底:松塔)
(三)曲谜,以散曲为谜面。此处以第五十回史湘云所作为例: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
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耍的猴儿)
九、酒令
酒令,中国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红楼梦》中所涉及的酒令种类繁多,据笔者统计共八种,分别是猜拳、抢红、拇战、射覆、牙牌令、女儿令、占花令、击鼓传花令。此处以第六十二回,史湘云所限,林黛玉所作拇战令为例:
史湘云所限:
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
林黛玉所作:
酒面: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
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
酒底: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十、赞文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文学体裁,“赞”。以颂扬人物为主旨。其表现形式有诗歌、散文等。此处以第二十五回“癞头和尚赞”为例: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十一、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此处以第十一回王熙凤所见宁国府会芳园景致为例: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
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十二、拟古文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拟古文”,指模仿古文所写之文。此处以第二十一回贾宝玉所作续《庄子·胠箧》文为例: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十三、诔文
文体名,又称“诔辞”、“诔状”、“诔词”等,哀祭文的一种,叙述死者生平,相当于如今的致悼辞或哀悼文章,起源于西周的赐谥制度,定型于汉,形成为述德和写哀两方面和先述德后写哀的四言句式,魏晋以后趋于繁荣,以颂扬的笔调叙述死者的生平事迹,以回忆的方式寄托自己的哀思,唐以后逐步向骚体、长短句过渡。最早有记载的诔,是《礼记·檀弓上》,现存最早的诔辞,为《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孔子诔》。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的《芙蓉女儿诔》是体现了诔文最大的特点“缠绵而凄怆”。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
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
其先之乡籍姓氏,……
天何如是之苍苍兮,乘玉虬以游乎穹窿耶?
地何如是之茫茫兮,驾瑶象以降乎泉壤耶?
……
人语兮寂历,天籁兮筼筜。鸟惊散而飞,鱼唼喋以响。
志哀兮是祷,成礼兮期祥。呜呼哀哉!尚飨!
纵观全书,散布其间的诗、词、歌、赋、曲、匾、联、诔等文体,当真是多种多样,也确实当得起“文备众体”四字赞誉。就是其小说本身的主体文字也融入了诸多类型小说的元素,如风月(有关贾瑞、秦钟等人的描写),神幻(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警幻仙子等人的描写),才子佳人(张金哥和守备公子的描写),官场(葫芦案、石呆子案等描写),鬼怪(迷津以及秦钟死后的描写)等等,当真是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每次阅读,都不得不深深的被曹雪芹的学识所折服。
每一个熟读《红楼梦》的人,都会认同它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在享受诗文交融的同时,都能被那行云流水般的文法,那诗情画意的情境所深深感染,其韵味之美,内容之博,涉及之广,实在是难以用简要的语言与文字来形容。其中那些别出机杼的诗、词、歌、赋,更是令人惊艳。脂批也曾明确指出,“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那些诗词,细细品读,耐人寻味,时而深沉细腻,时而高旷淡远,时而豪宕华丽,时而平和悠然,就像一颗颗散落在书中的珍珠,饱满,丰盈,闪烁着异样的光泽。
但有很多人,对《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以为意,经常把当代文学大师木心所说的话作为《红楼梦》中诗词的定论,他说“《红楼梦》的诗,如水草。放在水里,好看。拿出来,不好”,对于这种说法,笔者实难苟同。曹雪芹以一人之心分饰多角,不仅塑造出风格迥异的人物,也为其量身定作各种类型的诗词,且文体丰富多彩。再者,他所作所填的那些诗词,哪一首拿出来,无论格律,还是境界,都不逊于同时代的诸多诗人,可叹的是某些清代诗词选本中竟然没有录入他的诗词,不知是雪芹之不幸,还是文学之不幸。笔者以为,持与木心先生同样观点的人,要么看轻了《红楼梦》,要么看轻了《红楼梦》中的诗词。试问古今中外,有哪一部文学作品能够做到如此“文备众体”,而且运用的如此精妙绝伦?
本文首发于以下公众号:
中国艺术研究院微信订阅号群落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资讯传播、政策宣传、知识普及、资源展示、学术交流等服务,为业界、学界和公众搭建交流、互动、分享平台。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创办于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文艺研究》以“引领学术潮流,把握学术走向,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为办刊总方针,强调现实性与学术性、前沿性与基础性、学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提倡中国视野、中国问题、中国气派,广泛容纳文学、艺术各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