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饯花神
《红楼梦》“饯花神”习俗书写的来源与文本作用
樊志斌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写道: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
由于未在明清二代的各地民俗中查到有“饯花神”的说法,学界一般认为,四月二十六“饯花神”系出自曹雪芹出于文学目的的个人臆造。
查不到,即说出于文学臆造,是最简单,也最容易解释得清楚的答案。问题是,这种解释往往失于简单,因为今人并不知道作者的文化修养、见闻到底到何种程度,也不知道明清历史上(或者特别时段)到底是否存在“饯花神”的习俗,故而,也无法、或者不应该轻易判断这种书写到底是不是作者的创作。
一 “饯花神”出自花神生日、灶王爷上天两节文学综合的推测
曹雪芹生活的清代和距其生活时代较近的明朝,确实没有查到“饯花神”的习俗,似乎“饯花神”这一习俗确实是出于作者的虚构。
但是,虚构亦需要有源流。笔者长期研究北京民俗,按照所知,曾推测,此处“饯花神”书写当系花神生日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两种习俗的文学综合。
百花有神之说,当出于战国秦汉时代。西汉晚期宗室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云:“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不过,这时的女夷还不能够被视作真正意义上的花神,因为女夷不仅生长草木,还生长百谷禽兽。
随着花卉的培植历史演化,花神生日的信仰也开始出现。南宋初年,著名诗人杨万里《诚斋诗语》载:“东京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扑蝶会。”东京,即汴梁(开封),相对于西京洛阳而言。花朝,即花神生日。农历二月中旬,百花盛开、蝴蝶纷飞,故亦称“扑蝶会”。朱熹《次秀野韵》有“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酹花神”的诗句。
但是,真正的花神“人物形象化崇拜”出现于明清二代。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中出现了“花神”形象并有言语[1]。姚小鸥、李阳《<牡丹亭> “十二花神”考》指出:始于明万历时期、天启年间依然活跃的樵溪目连班,“演出之前要派人装扮十二花神。”[2]至清代,花神崇拜进一步形象化、庙宇化。乾隆年间,杭州西湖有花神庙,京师圆明园、丰台花乡,避暑山庄也都建有花神庙[3],南京凤台门外也有花神庙[4]。乾隆时期,梨园抄本《堆花神名字穿著串头》(傅惜华藏),不仅有十二月花神,还有大花神(牡丹花)、闰月花神(灵芝)。
花朝时节,女性剪彩为花,或插在头上,或粘于树上。明马中锡的《宣府志》记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清人顾禄之《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亦言:“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
既然有总花神,复有各月花神,如何又有花神退位的说法呢?查明清风俗,唯有十二月二十三传说为灶王爷上天之时(灶王崇拜亦起于战国秦汉之际)。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祀灶”条载: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谓曰挂袍,燃灯默拜。
花神节(剪纸粘树上)、祀灶(神祇退位)似乎与《红楼梦》中“饯花神”的习俗相类。
二 南梁《三礼义宗》中的“饯花神”书写辨误
本以为,通过对花朝与祭祀灶习俗的考察,结合《红楼梦》中“饯花神”书写,可以解释曹雪芹对“饯花神”习俗书写的现实由来,无意间见得赵素平先生《闲话芒种送花神》一文,云:
南朝梁代崔灵思《三礼义宗》三“仲夏之月”说:“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因为芒种节一般在农历五月间,故又称“芒种五月节”。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5]
惟此引《三礼义宗》文字“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颇似白文——又,《三礼义宗》作者为崔灵恩。
崔灵恩,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故城)人。通《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先在北朝为太常博士,天监十三年(513)至南朝梁国。累迁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聚徒讲授,听者常数百人,解经析理,甚有精致,集注《毛诗》二十二卷、《周礼》四十卷,制《三礼义宗》四十七卷、《左氏经传义》二十二卷等。
惟《三礼义宗》早已散佚,内容仅存在于各著作引文中。成书于雍正年间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二百五十九卷《三礼部汇考七》收“崔灵恩《三礼义宗》”。
查《三礼义宗》,唯有“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并无芒种节“饯花神”文字。
复查网络各及《三礼义宗》“饯花神”文字,最早者盖为2011年5月8日某作文网文字[6],亦作“崔灵思”。后来引此文字诸说,皆据本文。考其逻辑,知该文叙《三礼义宗》“饯花神”文字后引号本在“故以芒种为名”后,而误植于“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后。
三 历史上“饯花神”文字考
虽然,历史上并无“饯花神”的节日、习俗,却有“饯花神”的文字,又当分别考察。
《沈德符集》卷之六《入夏》诗有“数行临草圣,一勺饯花神”句;卷之七《茉莉曲四首》则有“顿与执扇想,一杯含泪饯花神”句。
沈德符为晚明人,此“饯花神”文字来自宋人伤春、饯春文字,如宋人鄧肅有《西庵饯春》,杨万里《尝枸杞》则云:“芥花菘莟饯春忙,夜吠仙苗喜晚尝”等,是文人的个人情感表露,并不是一种大众或者阶层风俗。
倒是晚于曹雪芹的清人袁绶明确写到了“饯花”情景。其《如此江山 饯花词》云:“流光捻指逢芒种,药栏吹尽红雨。剪彩纫幡,裁绡帖辇,待饯花神归去。”[7]
袁绶,生活于道光(1821—1850)前后,清代女诗人,字紫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诗人袁枚孙女、河内知县袁通女,适江宁诸生、南平知县吴国俊,有《瑶华阁诗词集》。其《如此江山 饯花词》明显为咏《红楼梦》芒种节“尚古风俗”情景了,是为《红楼梦》的影响所致,与《红楼梦》的内容书写元素来源无关。
可见,就目前文献来看,仍无大众芒种节“饯花神”的习俗。
四 花朝、饯花神与《红楼梦》人物书写
《红楼梦》中明写芒种节“饯花神”情景,却未用文字实在写花朝节这一实在节日。
《红楼梦》中,林黛玉、花袭人生日在农历二月十二,而这一天正是花朝,也就是花神生日。《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道:
探春笑道:“……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
曹雪芹何以要将花朝节的风俗转嫁到芒种节这天,又臆造一个“饯花神”的节日呢?
原来,要引出两件事,一是怡红院小红因回事便捷,得到王熙凤的赏识,将要将她调到自己身边,回应上回小红所谓“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始破贾宝玉“女儿体贴”的妄想执念(意淫:你们都守着我);一是引出上回二宝因读《西厢记》,贾宝玉脱口而言“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恼怒,伤春,哭作《葬花词》。《葬花词》末句云:“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正是林黛玉自己命运的暗示。故次回用“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解释。
从《红楼梦》的故事架构而言,《红楼梦》写前世因缘儿女今生了缘事情,而“了缘”是逐步展开的。也就是说,曹雪芹借“饯花神”以伤春(诸儿女),而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的“了却前缘”在此时即正是展开;从《红楼梦》本回前后文字而言,唯有如此,林黛玉才能触动心弦,作《葬花词》,强化人物书写,推动故事进行。
又,第八十五回《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写林黛玉生日:
王夫人因道:“可是呢,后日还是外甥女儿的好日子呢。”贾母想了一想,也笑道:“可见我如今老了,什么事都糊涂了。亏了有我这凤丫头是我个‘给事中’。既这么着,很好,他舅舅家给他们贺喜,你舅舅家就给你做生日,岂不好呢。”……
上首薛姨妈一桌,是王夫人、宝琴陪着;对面老太太一桌,是邢夫人、岫烟陪着;下面尚空两桌,贾母叫他们快来。
一回儿,只见凤姐领着众丫头,都簇拥着林黛玉来了。黛玉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湘云、李纹、李纨都让他上首座,黛玉只是不肯。贾母笑道:“今日你坐了罢。”薛姨妈站起来问道:“今日林姑娘也有喜事么?”贾母笑道:“是他的生日。”薛姨妈道:“咳,我倒忘了。”走过来说道:“恕我健忘,回来叫宝琴过来拜姐姐的寿。”黛玉笑说“不敢”。大家坐了。
与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林黛玉、贾宝玉互相梦到对方、宝玉剖心不过三回。
众人看戏“至第三出,只见金童玉女,旗幡宝幢,引着一个霓裳羽衣的小旦,头上披着一条黑帕,唱了一回儿进去了。”
众皆不识,听见外面人说:“这是新打的《蕊珠记》里的《冥升》。小旦扮的是嫦娥,前因堕落人寰,几乎给人为配,幸亏观音点化,他就未嫁而逝,此时升引月宫。不听见曲里头唱的‘人间只道风情好,那知道秋月春花容易抛,几乎不把广寒宫忘却了!’”
正是照应黛玉将死,返回太虚幻境故事。
生在百花生日的林黛玉十六岁身死,而生于百花生日的花袭人不得为宝玉守节的意愿,后嫁于与贾宝玉有汗巾交换行为的蒋玉菡,方悟前缘既定,无可奈何。扣《红楼梦》的因缘预设。
五 结语
通过对《三礼义宗》有关“饯花神”的考察,结合曹雪芹生活时代花朝、祀灶二节习俗,知道中国历史上并无饯花神的说法;曹雪芹利用所见所闻的两个节日习俗,制造出“芒种节饯花神”的说法,目的是接前引后,开启贾宝玉“女儿执着”破灭的进程,进一步塑造林黛玉的性格、行事,暗示了林黛玉的未来命运,起到了震撼读者心灵的作用。
-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末扮花神,束发冠,红衣插花上〕……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 ↑
- 姚小鸥、李阳:《<牡丹亭> “十二花神”考》,《文化遗产》2011年04期。 ↑
- 樊志斌:《北京古代园林花卉应用、花卉崇拜与花神庙》,《中国园林博物馆学刊0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
- 甘熙《白下琐言》:“凤台门有花神庙。” ↑
- 赵素平:《闲话芒种送花神》,《河南日报》(农村版)2015年06月04日(电子版),http://newpaper.dahe.cn/hnrbncb/html/2015-06/04/content_1271686.htm?div=-1。 ↑
- http://www.jinghuajt.com/gaozhongzuowen/64817/。 ↑
- 《清代闺阁诗集萃编》,中华书局,2015。 ↑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8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