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果蔬大棚架起乡村振兴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薛迎辉 通讯员 石少华

“每斤辣椒4块钱左右,再过几天第二茬又能采摘了。”12月2日,谈起不久前卖完的头茬辣椒,郏县李口镇王辛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青立一脸喜悦。

进入地头小屋,穿过狭窄的廊道,走进王青立的大棚,瞬间暖烘烘起来,与棚外呼啸的寒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告诉记者,这叫地暖棚,温度可以达到30多度,可以保证辣椒的正常生长。

正是有了地暖棚,王青立在寒冷的冬季种出了新鲜的辣椒。除了在建的钢架棚外,他还有6个大棚,4棚种植辣椒,其他两棚种植橄榄菜和芹菜。

王青立告诉记者,大棚是去年3月份利用村集体项目资金逐渐建立的,最初3个、去年底增加了3个、现在在建1个。“这些大棚共占地50亩,除了流转土地费和提供8到9个务工岗位外,每年大棚建设资金的5%作为村集体经济。”王青立说。

离王辛庄不远,小昝庄的果蔬大棚则达到了19个。该村不仅是李口镇较早从事大棚果蔬种植的村庄,更实现了贫困村到集体经济富裕村的蝶变。

走进小昝庄大棚基地,只见绿油油的番茄、茼蒿、生菜、有机花菜等一应俱全。“我们有12个普通棚,4个地暖棚,1个玻璃温室大棚和2个钢架棚在建。”该村党支部书记昝付营说。

昝付营告诉记者,小昝庄的大棚种植可追溯到2017年。当时,他和村干部共筹资50万元,建设了12个普通大棚,并成立郏县裕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随着第二年2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的注入,不仅大棚实现提档升级,村干部资金也陆续退出,大棚全部转为村集体经济,还可为村里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

“这是刚采摘好的茼蒿,马上要发往平顶山丰莱市场。”50多岁的村民张巧玲说,多亏了家门口的种植大棚,自己在这里采摘,每天可收入50元。

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随着大棚种植的稳定发展,村里也有了自己的集体收入。2020年小昝庄村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今年虽然遭遇水灾和大风影响,但也不低于50万元。

有了村集体收入,小昝庄的各项发展也日益提速。“除了进一步投资和发放务工工资外,道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也有了底气。”昝付营说,从2019年,除了给贫困户和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品外,每年还为每户村民发放5斤肉或鸡子、鱼。

像小昝庄、王辛庄一样,白龙庙村、老昝庄等也建有果蔬大棚,目前李口镇发展种植大棚113个,在建大棚9个。“果蔬种植是近年来培育起的一个特色产业,未来将与红牛养殖、烟叶种植一起成为全镇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李口镇副镇长黄晨说。

由于蔬菜受市场影响较大,小昝庄之前已经尝试蔬菜和花蜜脆、西瓜红等水果混合种植。“这些就是我们栽下的270棵车厘子树,明年就可以挂果销售。下一步,还要提高优质水果的比例,让大棚有更高的收益。”走过两个在建大棚时,昝付营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王超越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