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给心灵一份呵护 让生命无限美好
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所二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主要收治各类精神和心理障碍患者,是我市精神残疾鉴定、民政救助以及肇事肇祸精神病患收治的唯一定点医院,是国家重性精神疾病“686”项目执行医院,是长治医学院教学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设置有9个临床科室,其中精神科7个、内科2个,拥有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医疗设备100余台。
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成立于1995年,是精神卫生中心传统重点专科。该科长期与北京回龙观医院协作,培养了一支严谨、务实、团结、进取、富有活力的专业诊疗队伍,建立了成熟、规范和科学的诊疗模式。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科已成为全省医疗系统精神类专科中的佼佼者。
精神科拥有床位300张,医务人员10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9名,心理治疗师8名。科室的专家群体和中青年骨干医师组成了高质量的医疗梯队。
该科医疗设备先进,拥有美国原装进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海斯曼心理 CT、大脑生物治疗反馈仪、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等专科医疗设备。除开设普通精神科门诊外,还开设了失眠专病门诊、抑郁症门诊、焦虑障碍门诊、中医精神科门诊、心理治疗门诊、儿童青少年门诊等特色诊室。住院病区包括重症精神科、老年康复科、身心医学科、睡眠医学科、临床心理科、救助病区等。
同时,精神科专科功能完善,科室设置齐全,可为各类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技术和良好的诊疗技术服务。
多年来,科室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的理念,在突破传统药物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强调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手段,提倡全病程治疗和全病程康复理念,以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为目标,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科康复治疗模式。
多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以显著的临床疗效,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科室团队建设
诊疗项目
● 治疗各种严重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各类神经症(包括失眠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儿童期情绪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孤独谱系障碍伴发的精神障碍、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以及各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
专科特色
● 注重个性化的因人施治。每一位临床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治疗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 突出全程医疗。建立了初发病早期识别、急性期系统治疗、恢复期康复巩固、回归期随访服务的全程医疗模式,让患者无论在住院还是出院期间,始终在医生的关心和指导下,保证医疗质量,有效减少了复发。
● 形成了以新技术为核心,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治疗新模式。
铭记初心 守护病患精神家园
——访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王 宇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认 知应对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 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北方精神医学论坛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 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医学会医学心理学专 委会常务委员
▲山西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 分会委员
▲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长治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 会主任委员
▲长治市精神卫生质控部主任
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 虑症、失眠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的诊治。
王宇与患者沟通
提起精神疾病,你会想到什么?面对精神患者,你会做什么?相信不少人会闻之色变,敬而远之。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与精神疾病患者朝夕相处,帮助病患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使其回归正常生活,他们就是精神科医生。
作为精神科医生的一员,王宇多年从事精神疾病临床与研究工作。如今已成为市精神卫生中心业务副院长的他,2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工作中,他与团队不断钻研精进,把最先进的诊疗技术手段运用到临床救治中,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重获新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入行时“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用心默默地守护着病患的精神家园。
从避而不谈到主动“上门”
对于很多长治人来说,市精神卫生中心是一个被人忌讳提起的地方,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逐步了解与重视,过去以看精神科医生为耻的现象逐渐淡化,心理门诊的需求量开始逐步提升。
“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改变,现在心理科、精神科门诊的日接待量平均可达百余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宇告诉记者,平时的患者接待量较往年大幅增加。“过去很多人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总怕被误以为是得了‘精神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病耻感’作祟。其实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没有什么难以启齿的,目前社会上对精神疾病患者仍然存在很多误解和歧视,这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大众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许多人因为精神问题或者心理问题困扰,会专门到精神和心理门诊就诊,去寻求专业的帮助,而不再讳疾忌医。”
面对这样的变化,王宇说:“我很高兴看到这种变化,这意味着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
如今,每周一王宇的门诊会接待各种各样的病患,他告诉记者,大多数都是有情绪障碍患者,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也有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应激障碍等。特别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也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厌学、网瘾、抑 郁、焦虑等问题导致儿童青少年患者的就诊率也大幅上升。
“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人们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他告诉记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诊疗水平的逐步提升,大多数情况下,患者是可以通过治疗摆脱病痛的,很多精神疾病是可以通过治疗痊愈的。”
从之前的讳莫如深到如今的主动求助,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大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营造理解和支持患者及其家属的良好社会氛围,对于患者的康复、回归社会,乃至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至关重要。”王宇语重心长地说。
心病还需“心”药医
关于精神疾病,百度的释义为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正如生理有疾病需要治疗一样,心理有了问题也应当及时就诊。
所以,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也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
“近些年,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变化不大。但像焦虑症、抑郁症等轻症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却显著增加。”王宇表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增加了精神心理问题的患病风险;另一方面,公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提高,到医院就诊,使这类疾病也更易被发现。
“在临床上遇到过很多抗拒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有人因怕戴上‘精神病’的帽子而耽误治疗,甚至有的抑郁症患者宁愿自杀,也不愿意到专业机构就诊。所以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耻感、是对疾病的污名化。”
正因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正视精神疾病。了解精神障碍可防可治,没必要讳疾忌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要因为无知而增加了患病者的负担。
专业诊疗让患者重获新生
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和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正在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精神卫生已被列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精神卫生工作理念已从“以精神疾病防治为中心”向“以心理健康为中心”转变,以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和基础,积极建成与公众身心健康需求相适应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成为重中之重。
基于此,作为长治地区最专业的精神心理疾病诊疗机构,市精神卫生中心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拥有了最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专业的医护人员。作为与医院共成长的王宇,在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中,不断创新诊疗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的理念,在突破传统药物治疗模式的基础上,提倡全病程治疗和全病程康复理念,强调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手段,以患者社会功能康复为目标,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精神科康复治疗模式。
“精神疾病是可以治愈的,精神疾病的复发是可以预防的,精神疾病的康复不仅是消除症状,更重要的是社会功能恢复的服务理念。”王宇告诉记者,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开设了舞蹈治疗室、音乐治疗室、书画室、手工治疗室、体疗室六个治疗室。通过开展引导式健康教育、职业功能训练、行为矫正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等多项治疗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诊疗服务,让更多病患重获新生。
市精神卫生中心20多年来共诊治精神疾病患者20万余人次,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医院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谈及当初选择精神科医生的初衷,王宇坦言,“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没想到一做就是这么多年。”都说择一事、终一生,精神科医生王宇仍然在路上。
点亮患者精神世界
——访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主任
冯雪敏
10月9日上午8时,长治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康复科主任冯雪敏准时上班。坐在办公桌前,她仔细地翻阅治疗记录,熟知每位患者的情况,与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所以她手中的病例也格外得厚。
8时30分,冯雪敏走进治疗室。“这几天感觉怎么样?”“昨晚睡得好吗?”“这次为什么又住院了?”……冯雪敏耐心地与每位患者沟通,尽管口罩遮住了她的脸庞,但是大家依旧能通过目光,感受到她的温和友善。
冯雪敏本科专业是临床医学。“上学时,我对精神病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听到老师生动讲述临床案例时,我感觉有趣又好奇。”冯雪敏说。大学毕业后,冯雪敏曾面临专业选择问题,最终她还是遵从内心想法,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精神科。
时光荏苒,匆匆而过的十六年里,冯雪敏也从一个满怀热情的年轻医生,逐步成长为精神康复科主任。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医生需要持续关注患者的状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非常关键,而这很大程度来源于对医生的信任。
“我们学医的目的就是救人、助 人,每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身后都是一个家庭,表面上我们医治的是一个人,实则帮助到的是一群人。”冯雪敏说,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之路不易,她愿尽己所能,陪伴他们一路同行,点亮他们精神世界里的光。
记者:李 茹 丁德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