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元和他的楹联大观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
如果让你给自行车写一副对联,你会写什么? 两轮忙双脚,十指弹七琴;给肉铺写对联,—— 写什么?——欲效叔敖举功,须遵鲁子仪型。面店呢?粥店、瓷器店、砖厂、木器店……
现在有人把这些行业、门店常用的对联都给收集起来了。他叫赵怀元,曾用笔名赵飞峰,30多年前开始收集整理各个行业、节令、门店、商品等的楹联,然后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工工整整地写下来,共写了22本,1800多页,20多万字,10000多副楹联。
上下两册的《楹联大观》
30多年前开始收集楹联
今年72岁的赵怀元是涉县偏店乡偏店村人,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由于家庭贫困,早早就离开了学校,成了一名建筑工人。那个年代的业余生活很单调,下班后工友们都聚在一块儿打扑克、下象棋,他却躲在一边静静地看书。读书多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楹联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样是贴在门口,为什么春节时和结婚时的对联不一样?同样是商品,剪刀和玻璃镜使用的楹联也不一样。
1980年春天,赵怀元和邯郸三建的工友们一起来到唐山,参加援建唐山的工作。工作闲暇之余,他处处留心收集楹联。看书读报时,看见一副楹联,他就赶紧抄下来,有时写在报纸的空白处,有时记在碎纸片上,后来干脆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走到哪儿记到哪儿。
除了书上,更多的是从生活中寻找。别人上街,注意的是商品,他眼睛盯住的却是商店门口的楹联;别人外出游玩,看的是风景,他操心的却是景点及附近有几副楹联,都是啥内容。
赵怀元的大女儿赵淑珍至今还记得,有一年春节,他带着孩子们去给长辈拜年,在街上走着走着,忽然见不到他了,回头一看,他正站在一户人家门前,端详人家大门上贴的对联呢。并且一边端详一边念念有词。念了几遍赶紧掏出小本子记下来,这才继续往前走。
在唐山工作的6年时间里,赵怀元共收集了20多万字的资料,接下来就是将这些楹联按照格言、岁时、文教、居处、名人祠庙等用途,分为十二大类,若干小类。
分好类了就开始誊抄。赵怀元找来一本稿纸,垫上复写纸,工工整整地写起来。稿纸用完了,他又买来薄薄的白粉纸。6年的时间里,他写了1800多页。
为“红头绳”撰写的楹联
1985年,赵怀元准备在唐山将他收集整理的书稿出版,但这时候援建任务完成了,他和工友们都回到了邯郸。再后来单位效益不好,他放长假回了涉县老家,整理好的20多本初稿也就带回了农村老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怀元在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心中割舍不下的还是对楹联的喜爱。他为人热情豪爽,毛笔字写得好,每到过年,他早早就买来墨汁,准备好毛笔,义务为邻居们书写春联。平日里,一有时间,他就对书稿进行增补修改。
去年,赵怀元的大女儿赵淑珍偶然看到父亲整理的厚厚一大摞书稿,她想,这些书稿倘若不能面世,父亲的毕生心血将付之东流。于是,她将父亲的手稿删繁就简,整理成册,定名为《楹联大观》。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分章分节,对内容认真地修改整理,仔细地斟酌校对,然后编辑成书。
翻开厚厚的上下两册《楹联大观》,我们不仅能学到中国传统的楹联文化,还能感受到时代的变迁:90后及00后们对红头绳的印象可能只有《白毛女》中的唱词: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但在那个年代,红头绳是女孩子们必备的装饰品,地位等同于今天的面膜。为此还有专门写红头绳的楹联:穿线休夸珠百斛,助妆宜绾髻双丫。
其他还有,用于新婚夫妻的楹联:革命夫妇互谅互让,劳动伴侣又专又红。再比如,表现副业的楹联:工富农富城乡富,林强牧强渔家强。从这些对联中,我们能感受到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细细品读厚厚的《楹联大观》,我们能感受到一位热爱生活、热爱中国传统楹联文化的老人的拳拳之心。
邯报融媒体记者 聂永清
本文来自【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