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趣味幼儿数学玩具,那些优秀幼师都在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起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数学,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把握万事万物的规律,并利用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早期数学学习为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从关注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向关注儿童的数学素养,强调数学兴趣以及自信心的培养,重视儿童主体性的发挥。 在游戏化学习理念之下,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教育理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 对幼儿来说,借助适宜的玩具,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通过亲身体验、亲手操作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寓教于乐,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以下,小复整理了5种幼儿数学玩具的小游戏,各位老师,赶快收藏并用起来吧! “转圈圈” ——学习计数 “转圈圈”作为一款针对2-4岁儿童的数学玩具,以小班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转圈圈”整体结构由圆盘底座、10个立柱和中心圆盒组成,辅以扇形片、十进制棒和彩色套圈为配件。 “转圈圈”计数玩具示例 圆盘底座设置有10个定位点,排列成环形,定位点上分别立有高度逐渐增加的10个立柱,其高度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加,其直径与彩色套圈相匹配,可将数量为1~10的套圈分别套入其中。另外,定位点外扩为10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凹槽,与配件扇形片相匹配。 在游戏中,儿童选择印有不同数量事物的扇形片,根据图案中事物(植物或动物)的数量,将其放置在标有对应数量标识的位置上。在此过程中,儿童可参考圆点的数量来匹配,同样也可以通过阿拉伯数字或手势来验证是否准确。 摆放好木片后,儿童还可以从提供的10种颜色的圆圈中,选择任意颜色的圆圈套在小圆柱上,套圈的数量与圆柱旁的数字相对应。 套圆圈是小班儿童学习数物对应时常用的游戏形式,随着儿童经验的丰富,还可选择某一种颜色对应一种数量,将相同颜色的圆圈套入同一个柱子上;再进一步,儿童可在原有圆柱的基础上,增加一根长度为10个圆圈的木棒,继续套圈,在认识1~10后,进一步探究11~20的数量关系。 “小球叮咚” ——数的分解与组成 数的分解与组成是幼儿园中、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小球叮咚”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机会,其中最主要的学习是关于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将数量分与合的过程具象化,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并逐渐向抽象思维水平过渡。 “小球叮咚”的整体结构为三段式半透明设计,由上至下依次为放置框、下落框、接球框,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可自由拆分。组合时,三段通过磁铁相吸组合为一个整体,整体外侧由橙色橡胶覆盖,耐摔抗摔,保护材料免受损坏。游戏配件包括四种颜色的彩色木球、分隔木片、儿童记录小白板和白板笔等。 玩法一 观察推理 游戏前,选取一定数量的小球投入放置框,一名儿童做小裁判。游戏时,小裁判操作旋钮,其他儿童观察小球下落过程,并判断接球框各空间内小球的数量,将猜测的结果记录在纸上,随后公布接球框内实际结果,游戏参与者共同验证猜想。 玩法二 分解预测 一名儿童做小裁判,其余儿童先预测,再观察。在已知小球总数和分解的份数后,儿童先将可能出现的多种结果记录在白板上,再由小裁判转动旋钮,小球落入接球框后,正确预测的儿童获胜。 潇潇模仿龙龙的动作,指着框里的小球进行预测 潇潇预测了6种5个小球可能的下落分解结果,但有重复 “立体画儿” ——空间方位认知 “立体画儿”的底板形似一本打开的书,寓意着书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画儿,希望孩子们用自己的思考与创造,在其中发现并展现一个个神奇的世界。 玩具主体包含一块代表大地的绿色凹槽板和一块代表天空的白色磁性板,两者接插作为插卡游戏的载体。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挑选插片在自己觉得合适的凹槽位置上摆插,也可以用磁性贴片装饰天空,尽情地发挥他们对理想世界的创想。与以往立体插卡玩具相比,“立体画儿”从横、纵两个方向均加大了尺寸,扩展了游戏的可探索空间。 “立体画儿”的设计图与实物样例图 “立体画儿”的插卡种类丰富 玩法一 自由拼插 自由拼插的玩法,适合1-2人游戏。儿童既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完成一幅立体画儿,还可以根据拼搭出的画面讲故事。 玩法二 独自挑战任务卡 游戏开展前,儿童抽取一张任务卡,然后根据卡片选取插片,并将其摆放在与任务卡一致的位置上。 玩法三 合作挑战任务卡 儿童两人或两组合作游戏。一方根据任务卡描述插片内容及位置,另一方根据描述完成立体画儿。游戏时,双方既可以坐在同侧,也可以面对面游戏增加难度。 为了避免遮挡雪屋,小女孩将房子调整到靠后的位置 “猫猫数独” ——逻辑推理 数独游戏提供了结构良好的问题解决情境。难度适宜的数独问题解决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使儿童在动手动脑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调动空间思维,运用数学逻辑推理,在试误、调整或推理过程中发展灵活性、专注性和坚持性的学习品质。 “猫猫数独”的整体构成由底板和印有图案的正六面体骰子组成,辅以多个难度等级任务卡及摆放任务卡的插卡木槽。 数独玩具的整体构成实物图,包括底板、骰子、任务卡及卡槽 左图为放置骰子的底板侧视图, 右图为4x4和6x6底板宫格示意图 上述4x4和6x6数独主要以幼儿园中、大班儿童为使用对象,其内容设计主要体现在骰面图案和任务卡的设计上。 任务卡正面是为儿童设置的数独任务,背面则为该任务对应的答案。游戏时,任务卡正面朝前插入卡槽内,方便儿童观察的同时,养成先进行问题解决,再进行答案验证的好习惯。 “变变变” ——认识测量 基于对儿童日常与测量有关活动的观察,不难发现,儿童自发的测量愿望通常是“比比谁更高”“量量我有多高”等,因此“变变变”游戏的内容设计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出各种人和事物测量高度的情境,并设置了“男孩女孩变变变”“动物变变变”和“机器人变变变”等多个主题。 “变变变”测量玩具的整体结构由测量底板和身体部件组成,辅以游戏骰子。儿童可以将切割成条块的身体部件放入底板内。 左图为两种测量底板示意图, 右图为“动物变变变”身体部件的构成式样图 玩法一 自由拼搭 儿童可以进行自由游戏,根据自身兴趣探索,完成图案拼搭。 玩法二 比比谁更快 2-4名儿童共同游戏,参与游戏的儿童各使用一个底板,并将其他卡片混合后放置在游戏者面前的中间位置。儿童在卡片中寻找、匹配,比赛谁能最快拼出完整图案。 玩法三 比比谁更高或更矮 比较拼搭图案的高度,探究不同的测量方式,既可以一名儿童独自游戏,也可以2-4名儿童共同游戏。 浩浩将底板并列起来进行直接比较 妍妍和浩浩将动物都放在绿色底板上比较 浩浩通过数刻度的方式为机器人量身高 *内容摘自《幼儿数学玩具:设计制作与应用》,有删减 郭力平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成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富布莱特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儿童认知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主持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市教育科研重点等纵向课题,承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国儿基会等招标课题,发表SSCI、CSSCI收录论文80余篇。 图书编辑 | 赵连光 本期编辑 | 杨梦瑶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2415884562@qq.com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