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四大名酒”,为何没有五粮液和剑南春?背后原因令人心酸

 

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四大名酒”,为何没有五粮液和剑南春?最近不少酒友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毕竟“茅五剑”是国内白酒“三座高峰”,意义非凡,可一说起“四大名酒”里并没有“五剑”,就让人感到惊奇不已。

其实,背后的原因挺令人“心酸”的,笔者经过多方考证,这才总结出来了外部原因和自身原因,不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外部原因

自从上世纪中期以来,白酒才成为大众的主流饮品,但是全国各地的老百姓,缺少对优质酒和劣质酒的分辨能力,权威机构认为,应该举办一场评酒会,并评选出各个香型,甚至是各大酒品的“杰出代表”,以供大众参考,加上酿酒业刚刚起步,亟待振兴,故而在1952年,才于北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评酒会。

最终,大会评选出来的八大酒类,有四款是白酒,分别是茅台、汾酒、西凤酒和泸州老窖特曲,而且这四种白酒的香型,正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主流香型,极具代表性,现如今依然影响了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自身原因

五粮液酒厂的建立时间是1952年,正好就是第一届评酒会的举办时间,而此时的酒厂正在全心全意“搞事业”,不仅持续整合各类优势,而且力争成为国内最知名的浓香酒酿造厂,因此遗憾错失了“提升产品知名度”的好机会。

而被誉为“大唐国酒”的剑南春,虽然成名历史悠久,但正式的建厂时间,却是在1951年,而且在建厂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为了解决产能、酒质等问题,剑南春酒厂一直在研究全新的酿酒原料,直到1958年,相关问题才得以解决,也终于酿出了现在的剑南春,但却跟五粮液一起,完美错过了1952年的评酒会。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五粮液和剑南春没能位列第一届“四大名酒”,确实是有客观原因存在的,虽然这个结果令人感到心酸,但是后来这两款名酒的酿造厂紧抓品质、提高品牌知名度,最终“后来居上”,取得了不少成就。

可是,我们从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款白酒要想有所成就,必然要在品质和宣传方面下足功夫,但国内依然有很多白酒,只在提高品质方面用功,忽略了宣传的作用,所以常常处于不被更多人所知晓的困境,下面两款优质白酒便是如此,它们均为大厂酿造,口感风味正宗,而且性价比突出,看看你喝过吗?

汉台祝公酒

这款酒的酿造厂,位于贵州茅台镇的核心产区,该地区位于赤水河上游,微生物环境、水质等条件都十分优异,茅台酒厂同样位居此地。

而且此酒的酿造人王正贤,更是远近闻名的“国家酿酒师”,身怀长达40余年的传统酱酒酿制经验,不仅如此,作为贵州“王茅”的嫡系传人,由他酿出的经典酱酒,长期以来还享有“小茅台”的赞誉。

在酿制该酒时用到的粮食,都是赤水河上游地区种植的红缨子高粱,该高粱淀粉含量丰富,同时也是茅台的酿制原料,更能经得起“12987”工艺的轮番酿制,而且,酿成此酒需要花费1整年时间,酿成之后还要取酒存入陶坛陈放6年,并以十年老酒增香,成酒无邪杂味,茅香味浓郁。

酒液入口细腻顺滑,酱香味尤为突出,也不乏粮香和老酒的陈香味,尤其是酒液在嘴里停留片刻,顿感酒香醇厚、幽雅,这时别急,闭眼细细品味,酒里还带着点清甜、芬芳的花果香,可谓是诚意满满,怪不得喝过的酒友都说,其口感“有八分与茅台相似”呢!

太白酒

有酒友曾有这样的疑问:陕西美酒难道只有“西凤酒”吗?其实并不是,这款历史悠久的太白酒,也是“凤香型白酒”的典范之一,早些年的名气,跟西凤酒有得一比。

而且,早在唐宋时期,此酒便成为“皇亲贵族”钟爱的美酒佳酿,但却并未在民间流传开来,直到1950年以后,此酒接连拿下了“国家优质酒”等荣誉,才逐渐活跃在大众酒桌。

其口感甘冽、劲道,下喉时尤为清爽,不愧是能跟西凤酒一较高低的名酒,只不过后来因为酒厂宣传不足,名气才有所下滑,甚至一度处于“出了陕西无人知”的尴尬境遇,令人直叹可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