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海淀特教中心:用专业职后培训让资源教师告别“手足无措”

 

8月31日,距离北京中小学秋季新学年正式开启仅剩一天,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的资源教师刘翠红已列好了一长串的待办事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她要和同事们一起,进校进班、对今年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展入学评估;完成学校资源教室的整体运作计划、设定资源教室的课程安排、教具维护等等。

事情虽多,刘翠红心底自有计划,再也不是十年前那个手足无措的“新手”资源教师了。而这一切的转变,都离不开北京市海淀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海淀特教中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海淀特教中心坐落于北四环边上的展春园小区22号,一进门就能看到亮眼的标志:左边是一只手弯成半个爱心,右边是飞扬的彩带,颜色为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颜色。

自2016年8月成立起,海淀特教中心既承担着全区特殊教育教学、科研、教师培训、资源开发和康复训练的组织统筹工作,同时还要对该区所有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在此之前,其原班人马已在依托于海淀特殊教育学校的一个特殊教育管理中心担负全区的融合教育工作。数年来,海淀特教中心仅资源教师培训一项,就已为全区培养了四百余名资源教师,覆盖每一个学区。

2018年6月,海淀特教中心在培训中带领资源教师进校实习观摩。图/海淀特教中心

用脚步丈量海淀,给资源教师“打样”

2010年,当时作为英语老师的刘翠红第一次接触到了有问题行为的孩子,但自己已有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并不总能发挥作用。

就在这一年,成立不久的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组织了全市第一次资源教师培训。刘翠红依然记得当时参加培训的人并不多,“那时每个区(县)也才一两个人参加培训。”

“资源教师是在资源教室为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提供课程和帮助的老师。”海淀特教中心主任王红霞告诉记者,海淀自2005年起开始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原四季青小学)建设第一个资源教室,直至2008年全区建有资源教室的学校也不过6所。2008年后,资源教室的建设才迎来快速发展,数量从2008年的6所增加到2022年的105所,居全市首位。

作为联结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键人物和资源教室工作的承担者,资源教师是融合教育的重要推动人员,其专业素养对融合教育的发展质量有重要影响。

但对于当时的政府管理部门、学校和师生乃至大众而言,“融合教育”“资源教室”“资源教师”都是新鲜事物。

这也意味着,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资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技能、如何运营资源教室、如何为特殊的孩子在普通学校就读提供帮助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

作为担负全区特殊教育发展尤其是教师培训重任的海淀特教指导中心,开始派出仅有的几个人手,一所学校接着一所学校地进行调研,了解海淀各个学校在融合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促进资源教室建成后的有效运作。

调研中,资源教师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但人从哪里来呢?“当时只有特教学校有专业的老师,但全区这么多的资源教室,把特教学校的专业老师调到普通学校做老师也不现实。”王红霞表示,资源教师的培训迫在眉睫,“需要想办法培养自己的资源老师。”

海淀特教中心主任王红霞在资源教师培训班上做分享。图/海淀特教中心

2011年,海淀特教中心开启了资源教师资格认证的探索之路,旨在为全区培养能够胜任资源教室工作与学校融合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

刘翠红即是首批参与海淀区资源教师培训的教师之一。从最初的资源教师认证到后来针对特殊儿童的各个模块化培训,2011年起至今,刘翠红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参与了多少海淀特教中心组织的培训。

2018年9月,刘翠红如愿成为一名专职资源教师,而今的刘翠红更是已经获得“海淀区优秀资源教师”“海淀区融合教育先进个人”多项荣誉的“明星”资源教师。

像刘翠红一样,在海淀特教中心的培训体系中成长起来的资源教师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海淀特教中心开展了十余期资源教师专项培训,累计410名教师取得了“海淀区资源教师资格证书”,覆盖了海淀区17个学区。

课程不断“升级迭代”,始终对准教师需求

“2011年第一期开始的课程设置其实没有现在这么全面。”王红霞坦承,由于最初对资源教师培训中应该有哪些课程并没有明确的认知,所以课程主要是基于海淀特教指导中心本身的专家资源开展的。

记者了解到,第一期的培训项目主要包括9个专题,分别是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与实施、资源教室方案及实施、资源教室评估及课程设计、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感觉统合的理论与实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方法、与特殊儿童家长沟通的技巧、融合教育中的科学研究等。

“一年的培训课程下来,感觉还是偏理论。这样资源教师回到学校之后,上手还是会有问题。我们就开始反思培训课程应该怎么改进,后来就加入了一些实践操作。”王红霞介绍,第二期培训开始,实践操作的相关课时增加到全部培训课时的25%,参加培训的教师要为学校一名随班就读学生制定IEP,并撰写一份教育教学案例。

在对第二期参与培训的43名教师进行的回访调查中,海淀特教中心发现资源教师胜任程度最高的工作是家长咨询和利用课余时间在资源教室开展教学,但是对于康复训练、选编教材、诊断评估等工作的胜任程度较低。此外,教师对行为矫正的培训需求最高,对语言训练、康复训练、个别化教学以及诊断评估等方面的培训具有较高的需求。

此后,仅针对“上哪些课”的问题,海淀特教中心就进行了多次调整。从2013年起,资源教师资格培训增加了考核评估环节,2015年起增加了为期3天、共计24课时的教育实习环节,主要围绕资源教师在实际中遇到的资源教室课程设计与实施困难。

海淀特教中心老师在给资源老师上课。图/海淀特教中心

一名教师从参加培训到最后获得资源教师的专业证书,前后要参加80学时的培训课程,历时一年才能持证上岗。包含理论培训、教育实习、实操作业、考核评估四大模块,对取得合格学分后的教师授予海淀区资源教师资格证书,海淀特教中心已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资源教师“理论培训(Theoretical Training)+教育实习(Educational Practice)+考核评估(Assessment)”资格认证的“TEA模式”。

“即使拿到了证书,也得不断学习。”王红霞介绍,海淀特教中心为区内资源教师提供了很多提升类的课程,比如多动症案例分享、情绪行为干预等等。

已经成为“明星”资源教师的刘翠红也依然在源源不断地从海淀特教中心汲取营养。“今年上半年还有个资源教师中级培训,虽然我接受过这个主题的培训,但是这次培训的课程里还有我的盲点,特殊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更新,我也是需要继续学习的。”刘翠红说道。

除资源教师认证培训外,海淀特教中心2016年还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应用行为分析教师专项培训,为更多的教师提供特殊教育服务支持。

搭建云平台,为资源教师提供学习交流机会

受疫情影响,2020年起,很多学校都曾有长期线上教学的安排。

对于普通老师而言,在线上教学的时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也并非易事;对于资源教师而言,如何在此大背景下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支持,也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海淀特教中心将为资源教师提供支持的重点放在了课程上面。“一开始线上教学,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家里也不知道做什么,老师们也不知道怎么上课。我们就利用中心的教师资源录制了一些课程,比如绘本类、美术类课程。”王红霞介绍,海淀特教课程资源云平台启动以后,课程内容也不断丰富起来,“今年上半年,我们也让资源教师参与部分课程录制,目前整个平台上大概有500多节课。每周都会挑选课程给家长推送。”

海淀特教中心打造了特教课程资源云平台。图/海淀特教中心

记者在该平台上看到,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既有《煮毛豆》《长大以后》《不一样的小豆豆》等绘本类课程,也有《注意力训练》《感受悲伤和调节悲伤》《学会深呼吸》等专业类课程,还有《会振翅膀的小飞机》《精细动作手工—碎纸片粘贴画》《手工创意画》等需要动手操作的实践类课程。

刘翠红就是参与课程录制的资源教师之一,“看着容易,自己真的录起课来也不容易。一节十几分钟的课,私底下要花费一两天时间。”

但刘翠红乐在其中,录课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资源教室进行的训练课,反思训练课的科学性,能把理论跟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我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不断提升自己。”在平台上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刘翠红也会停下来“取取经”。

王红霞表示,值得庆幸的是,在各方不断的努力下,从对“资源教师”知之甚少,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这一岗位,作为为全区普通教育“托底”的海淀特教中心,也看到了更多的改变。

“以前我们培训也好、活动也好,大多是学校的普通教师,都没有特殊教育的专业背景。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特教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学校担任资源教师。”王红霞表示,专业出身的老师上手更快,也更容易在学校的资源教师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能。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陈荻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