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毫厘之间:时代呼唤怎样的半导体投资?|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

 

9月21日-22日,36氪暗涌·2023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顺利召开。本场大会作为36氪专注于一级市场的活动IP-“中国基金合伙人峰会”的升级,现场汇聚了产业投资领域的关键人群,来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龙头企业、投资机构、学术界等各界的领袖、专家以及产业核心参与者们齐聚一堂,展开巅峰对谈,观点激烈碰撞,共探产业未来方向。

在中国产业变革挺进深水区的当下,在这场巨大的产业轮转中,还存在诸多的非共识。因此,我们将本场大会的主题命名为“暗涌”,寓意暗流涌动,势能巨大。作为中国产业变革的亲历者和记录者,36氪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发挥在资本与产业两端的核心影响力,促成产业参与者之间的有效链接,进而发掘产业中尚未被发现的趋势、未被充分识别的机会,以及那些真正在参与和重塑行业变革的人们。

半导体集成电路几乎关联到现代工业的所有领域,是产业投资的的“必争之地”。“毫厘之间”圆桌中,我们邀请到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先生,元禾璞华董事总经理殷伯涛先生,冯源资本CEO兼管理合伙人张昊瑜,启迪之星创投主管合伙人总经理刘博,东方富海合伙人张永涛。

毫厘之间

以下为圆桌实录,经36氪整理——

赵占祥:谢谢36氪,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云岫资本的赵占祥,很荣幸邀请到几位嘉宾参加到暗涌的活动。首先请各位嘉宾来介绍一下自己和所在的机构,我们从殷总这边开始。

殷伯涛:大家好,我是来自元禾璞华的殷伯涛,元禾璞华是一只以半导体为主的硬科技的专业投资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投资的企业已经有40多家登陆了资本市场,涵盖了半导体从设计,设备零部件材料制造封装的全产业链,我们机构的核心人员都有多年实业从业的经历,像我本人之前在半导体实业经历了企业的从创立到上市,做到营收100亿,成为当时半导体设计公司的国内的第一名,经历了从0到1,从1到10,10到100的全过程。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谢谢。

张昊瑜:大家好,我是来自冯源资本的张昊瑜,冯源资本是成立于2020年的投资机构,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投资机构,到目前投资期是两年零十个月,我们目前管理规模近40亿,总投资项目超40个,我们专注在半导体行业,全面覆盖半导体的上下游。我们公司的重要股东是上市公司韦尔股份的实控人虞仁荣先生。他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基石投资人。

从我们目前40个项目来看,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投资案例,晶圆制造类,我们投资了荣芯半导体,上游的设备和EDA里面我们有投资广立微和微导纳米,这2个项目市场还是比较认可的,还有卓兆点胶最近就要在北交所挂牌。在设计领域的知名企业有南芯科技,还有一家泰凌微也已经成功上市。我们目前有5家已经上市的企业,还有2家通过了审核,正在等待注册的企业,还有若干家正在辅导期,这是我们两年多来取得的小小成绩。谢谢大家。

刘博:大家好,我是来自启迪之星创投的刘博。启迪之星源自于1994年成立的清华大学清华科技园,从成立那天起我们就专注于早期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企业孵化是我们的使命,目前启迪之星在全球已经建立了180多个孵化器,围绕科创服务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全生态、全球的孵化网络。

启迪之星创投是一家致力于投资早期的机构,我们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这个方向上坚持了十多年,到目前为止我们投了300多个企业,这些企业里面90%以上都是头两轮投资的。我看今天专场的主题是半导体,我想说其实我们做早期的很少专注于在赛道上布局,主要是布局创新源头来挖掘优秀团队,在半导体这个领域,我们也投资了30多家企业,发展的都挺不错的。

像刚才我跟冯源资本的张总在交流,也提到有好多企业是我们投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将来会成为风口,也不知道它将来会成为赛道。目前在半导体领域,从上游的材料我们投了电子胶黏剂等等,半导体检测装备里面我们投了磁性检测装备,延伸到半导体检测装备的致真精密等企业。

在半导体设计这一块我们也投了很多的公司,包括现在在AI的领域,可以说是行业领头的芯来科技,存算一体领域的知存科技、窄带物联网的芯片和激光雷达芯片领头的智联安科技、新忆科技、亘存科技等等。我们还是很幸运的,基本上在每个“卡脖子”的领域都在第一轮投到了优秀的企业,所以今天我会从一个早期投资人投资半导体、投资材料的角度去给大家分享更多的观点。谢谢!

张永涛:大家好,我是张永涛,来自东方富海科创基金团队,我主要负责半导体、新材料等硬科技方面的投资,我们东方富海2006年成立,股权投资规模超过350亿,我们投了600多家公司,其中有140多家通过IPO、并购等方式退出。我们去年募资了有七八十个亿,也非常感谢市场和投资人对我们的认可。我们主要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本次论坛的主题半导体相关的,我们从半导体上游的材料、到设计、到后端的封测及相关配套产业链都有投资布局。我们东方富海投资理念是每一笔投资都带着创业的基因,我们投的很多企业都是从天使开始开始陪伴一路成长和壮大,我们也是最早取消对赌回购的创投机构,我们也希望为创业企业的发展能够贡献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赵占祥:云岫资本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的投资服务机构,我自己以前也是做工程师出身的,半道转型到投资圈,所以也向各位多学习。我们自己的一些项目现在也是发展还不错的,有3家去年上市了,每年差不多有3到5家去申报科创板和创业板,主要是科创板。所以如果大家有一些比较好的科创企业,可以多给我们推荐。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

我们这个圆桌论坛是讨论半导体,半导体是一个偏上游的行业,其实现在大家经常讲的是说要做产业资本,因为你去抢一些好项目额度的时候,创始人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到底有没有产业资源,能不能在业务上帮到我,第一个问题还是想关注一下,各位嘉宾可以结合自己一些过去投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产业资源在投资中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您是怎么看这个产业资源的?从殷总这边开始。

殷伯涛:我自己就是从产业出来的,如刚才介绍所述我们机构还是有一定的产业资源。我结合一些经历,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来分享一下。举两个例子,我们之前做的,一个就是刚才冯源资本讲的,像韦尔股份,我们当初曾经把3家公司装到了韦尔股份,帮助韦尔整个发展壮大,成为半导体的龙头公司,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我觉得这是我们当时作为一个产业资源所赋能的一个表现。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当时也投资了江波龙,江波龙他是做存储模组的公司,后来它要建立一些芯片的研发往整个上游开拓,我们帮助他们建立了上百人的研发团队,帮他们找人才,找资源,让公司有长期的竞争力。提到产业资源,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整个资本的状况,我们觉得属于企业资本和专业的投资机构,大家紧密的结合,在现在和未来会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企业能够为这些初创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一些龙头公司带来一些直接的订单,或者是供应链的这种优势,而专业投资机构,我们在投资方面更专业,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坑,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作为投资机构如果有产业资源的话整个作用更大。像元禾璞华,我们大概有40多家上市的公司,他们都在各个半导体细分领域的第一、第二名,这样一个头部和平台型的公司。

所以包括这些,我们投了有100多家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头部公司其实都是我们背后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仅仅限于一家公司拥有的细分赛道资源,我们拥有的更宽泛,这也是一个投资机构和企业资本的不同,大家是一个互补。像头部公司在早期初创的阶段,我们投资资金、帮助其发展壮大、直至企业上市,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以后又投资我们,成为了我们的LP。元禾璞华现在管理的4只基金,有3只直投的,包括早期的VC,中后期的PE,还有美元,其中还有一个母基金。我们投资的企业上市之后,就像阿里和腾讯一样,会成立CVC,这也是在国内比较流行的一个现象,我们母基金同时投了CVC,我们又成为上市公司CVC的LP,所以我们和这些头部公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个紧密的关系,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起来支持一些初创企业进行赋能,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现在大家也知道随着科创板的开板到现在4年多,半导体可能都有100多家上市,所以几乎各领域现在都有一两家上市公司,我们觉得现在投的一些早期项目,未来可能百分之七八十要想独立上市都很难,可能要通过整合并购退出。就像我们提到企业的资本和专业机构的投资机构,可以一起支持一些企业,如果企业能够发展的好,发展壮大,可以独立上市。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觉得做得不错,但是满足不了上市的一些要求,我们通过头部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实现退出,所以未来或者是整个的企业资本语专业机构的紧密结合,会在产业当中发挥比较大的作用,好,谢谢。

赵占祥:元禾璞华是用自己的产业资源人脉,帮助企业,然后上市之后又来反哺你们,你们也去投他,所以大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请昊瑜总讲一下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产业资源的?

张昊瑜:冯源资本作为一家产业资本,两年多的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产业资源的帮助,包括元禾璞华、中芯聚源在我们创立初期的都对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此也表示感谢。

从我自身的投资经历来看,我理解在两个方面产业资本对我们做半导体投资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觉得没有哪个行业能像半导体行业这样,投资的链条会这么长,细分的赛道会这么多,目前我们内部对半导体行业已经细分到200个赛道了,我想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独立的完成对所有赛道的深入的分析和覆盖,肯定要借助你的产业资源,产业资源也包括行业专家,业内资深从业人员,我们需要寻找他们的帮助,来帮助我们判断这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和技术领先性。这是在投前,那么在投后,我们已投项目的赋能就更离不开产业资源了,大家都知道像现在非常热的就是设备类的赛道,单个设备的价值高,晶圆厂的选择也是非常谨慎,这个时候如果项目在质量可靠,商务条款又不劣于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产业资源的协同帮助能极大的缩短他们导入的验证的时间,取得市场先机,这个对项目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两个角度我们是能深切感受到产业资源对半导体投资的帮助的。

赵占祥:确实产业资源能够帮助早期企业快速成长的,所以启迪之星作为一个专注于投早期的机构,也想听刘总介绍一下,产业资源您是怎么看的?

刘博:从半导体这个行业来说它本来就是人才、资本和投入密集型的产业,而且像刚才张总所说的这个产业它的产业链非常长,分工非常的细分,产业的壁垒非常高,人才也非常的稀缺。从早期的角度来看,非常重要的就是两个创新的源泉,一个是科研院所上游前沿技术的研发,这部分我们非常关注。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来自于整个产业链上的补链、卡链的需求,比如说后端带来的市场增量对前端产生的需求。所以基于这两点对早期项目源的把握,我们也投了很多的企业。我刚才回顾了一下,基本上我们投的二三十家公司,半导体相关的公司里面有一半是来自于科研院所的。像我们投ADC方向的时候,当时中兴被“卡脖子”之后,我们能够把所有做这方面的专家都找过来,看看谁能做创新转化,比方说在PI膜这一块,我们跟中科院的院所一起去看有没有产业化的能力,因为它在上游,所以产业里面其实也是稀缺的,我们就要围绕着科研院所去做。

在下游如果是产业链上缺的,包括产业链它一定是在技术不断迭代,然后让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所以我们就看下一代的技术是什么。作为早期投资的话我们跟产业的投资和合作也非常的紧密,因为我们是天然的互补关系。在今天半导体的领域,我觉得清华至少是半壁江山,像兆易创新、前面头部的韦尔科技,还有清华企业家协会的会长现在都转成半导体的了,所以这个圈子,包括产业链的理解和它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像我们的知存科技、芯来科技这些项目都是来源于跟我们的产业伙伴探讨的成果,他们在研究下一代技术怎么做的时候,会跟我们探讨"有没有看到新的团队能做这些技术,或者说这些技术还看不清楚的时候,将来在产业上怎么去应用?在市场前景还没法验证的这么早期的阶段,你们启迪之星创投作为早期机构能不能投?"其实我们作为早期机构特别喜欢这样的项目,它对产业的作用非常大,我们看到了它的科技价值,我们就敢投。正因为这样,像我们的知存科技、芯来科技都是第一轮投的,他们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没人敢投,我们产业资本也说你们投不投,我说可以呀,这是非常好的团队,非常好的方向,我们学方向,学赛道都是跟项目学的,项目给我们讲的非常精彩,为什么这个技术要迭代,产业链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觉得人也不错,方向也不错,也有规模化的上量,商业逻辑分析很清楚就投了,后面他可能就会成为细分领域的赛道第一。

我们的逻辑虽然区别于产业投资的逻辑,但是我们匹配的资源其实跟产业投资是非常互补的,在早期企业需要钱,需要人才,需要被发现,我们去支持他,到后期我们紧密的跟产业不断的互动,到产业能够接受他,给他匹配资源,测试的装备,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时候,其实它就进入到了下一个发展阶段,我们也愿意他在这个时候跟产业更多的去绑定。所以我觉得产业资本,尤其是在半导体人才、科技和资源稀缺的行业,产业链分工非常清晰的行业里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师和资源导入,包括场景验证,包括资金这样的作用,我们也希望和产业端一起联手,更多的在早期就支持这样的企业,让我们的产业更加蓬勃向好。

赵占祥:咱们启迪是通过产业的思路去挖掘优秀的创业者,然后再给他通过产业资源助他成长。永涛总作为老牌的人民币基金,你们肯定也经历很多产业的变迁,你怎么想这个事儿?

张永涛:我做投资之前在产业也做过十几年,我也谈一谈我的理解,刚才各位嘉宾都讲到了,我觉得产业资源对于半导体投资无论是投前、投中、投后,我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投前的项目源的获取,我们投了几十家了,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产业方,很多都是水下的项目,包括很多我们为什么敢投资,因为我们也引入了很多的有一些相关产业背景,包括半导体材料背景的人员。比如说某项目我们按3个亿的估值投了当时还没有打款,第二轮的估值就按17个亿的估值马上就要签协议了。还有一个项目,我们也是基本上算是第一轮融资我们就进入了,它之前见了95家投资机构都没有投他,我们是他第96家机构,果断就投了他,就两三个亿的估值,两三年的时间就50亿的估值了,马上IPO了,之所以我们敢投,是我们基于对于产业和行业的理解,包括我们引入一些人员,我们也会引入有产业背景的人员,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一个行业。

投中我们遇到尽调这一块,其实半导体这块还是非常专业的,其实我在产业方面做了硬件、半导体相关做了十几年,但是很多领域对我来讲也是空白的。我只是说从规则上,从框架上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这块一定有相关的产业资源,才能真正的去深入的尽调,是不是真的足够硬,未来的市场,未来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需要很深的积累才能有一定的判断。包括还有一些投后,投后我们投的很多企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我们也做了协助大量大工作,无论是他的客户,还有他的供应商,还有他的一些配套的设备,还有关键的人员引入等等,加速企业的一些发展。所以我觉得产业资源这一块,至少我理解对于半导体还是非常重要的。

赵占祥:永涛总是通过产业的认知,在你遇到好的项目的时候,尽管别人可能是犹豫的,但是你们在开枪的那一刻就已经看得很清楚,很坚决。说完产业投资,再回到财务投资,半导体它对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一个方向,但是咱们做投资最终还是要追求财务回报,所以想听各位嘉宾讲一下,您心中什么样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它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我们从殷总这边开始。

殷伯涛:看项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一般像我个人看项目有两个特点,第一,有差异化,或者是有不同的项目,我们知道在国内一旦一块比较热,大家都做同样的事情,就比较内卷,我们现在看项目都要找不同,找不同就是有价值,它对别人也有价值,这个不同很重要,要有一定的不同和技术壁垒,这就是我们优选的项目。

第二,就是能落地,因为现在我们觉得整个的经济环境,大家能会感受到,整个慢慢的复苏,但是这个周期比以往半导体产业的周期会更长一些,所以这个落地性很重要,一个企业不能一直烧投资人的钱,我们希望投一个项目在两年或者三年,它就自己逐步能够落地,能够自我造血,这样我们再继续追加进行规模扩大的,而不是一直只能养活这个企业,所以我觉得这两点比较重要,一个就是差异化,第二个就是落地性比较强。

我们现在看到一些特点随着半导体往上游投,我们逐步到这个设备零部件材料,我发现一个现象,其实中国是一个在世界上也是产业链最齐全的一块土地,其实以前在传统行业有很多公司也是做类似的设备零部件材料,它只不过不是用在半导体,这些设备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在传统行业都已经落地,甚至都已经盈利了,这样的企业也纷纷进入到半导体,这一类是我们现在重点在看的一类项目,他们既有现在的一些基本的市场,一些财务的营收,同时也有未来在半导体这一块他们能够在找一些对半导体熟悉的人就能够把这块业务做起来,同时大家知道在技术上半导体应该是皇冠上的明珠,现在国内的国产替代半导体的国家的大力支持,包括有很多相关系统的头部公司,纷纷优选半导体国内的供应链,这些技术同时可以降维,降维到非半导体产业,进行反哺,这样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觉得这一类的项目应该是这一阶段是一类比较典型的很有投资价值,我相信财务回报也是不错的。

赵占祥:要么是有差异化的,要么你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转型要往半导体去进军的企业。昊瑜总,听听您的想法。

张昊瑜:殷总说的我很认同,现在最热的材料项目,很多是从之前化工类的企业往半导体在切入,有原来的基本盘,又有现在新的增长点,这个也是我们很认同的一个赛道,目前我们也关注这个方向。殷总刚才说的都非常好,从我们公司自身发展来看,除了产业背景之外,我们的合伙人也有金融背景,所以我们经常会要求我们的员工除了埋头做事,还要抬头看路,这个路其中有一条就是指二级市场对相关赛道的估值逻辑,然后再对标回来看我们准备投资的项目它的估值逻辑是不是合理,因为谈到了财务回报,目前我们一级市场项目退出的途径就是老股转让和并购、上市,其中收获最丰厚的途径还是在IPO这一块,一旦在二级市场退出来获取投资回报,那么一定要对标二级市场,现在一级市场有些项目估值还是偏高,挤压了一级市场的获利空间,所以我认为好的项目,好的价格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赵占祥:所以说好的项目,项目是好,但是你得让投资人赚到钱才是真的好,刘总。

刘博:这个我肯定非常认同,因为我们刚刚跟大家介绍我们90%的企业都是第一轮、第二轮投的,所以我们就非常的在意价格,当然也跟自己资金的匹配是相关的,因为我们现在到目前为止累计管理的资金才20个亿,单个项目我们基本上就投500万,但是大家都知道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包括很多起步的时候就要投入非常大,我相信一定是需要重资产和装备投入的。

我们投的大部分还是轻资产切入,所以回归到本质上怎么样投早期的企业,还是投人,我们大部分的企业,原来前些年,像我们从2013年、2014年就开始投半导体,投在半导体行业领域非常Know—how的,像我们投的第一家企业智联安,从来没有流片失败过,它有非常深的产业的Know—how,这个人才和产业经验就非常重要。

第二,在科技前沿领域它有一定的高度,有一定的站位,在未来他能逐步的去整合这个产业的资源,我们的钱基本上几百万也就是一个启动资金,帮助他们无论是前沿成果,还是产业的一些切入点,去做一个启动,启动之后让他把团队,把企业,至少是到产业能认同的这一步,在放量的时候就由后期的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去支持的会更多一些,所以回到如果从人和轻资产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关注在半导体领域,从上游“卡脖子”材料源头的科技成果,到中间的装备,装备虽然投入多,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国家的实验室,包括课题在做一些装备,包括我们的磁性检测装备,我们的电子束爆光机,目前都是国内首台套,它已经出来了,不断它就可以在产业链上再去延伸。

在半导体设计领域,我们基本上会切入一些,因为半导体设计它很广,非常非常多,我们基本上不会切特别大的,去年有好多项目一出来一个亿美金就已经吓得不行了,现在有的企业出来10亿美金的也有,我也不知道这个企业就是在第一个阶段就这样的话,在下一个阶段怎么样。所以我们也不敢投。我们更多的是切入一些小而美的领域,比如说碳化硅的、新的材料、新的散热材料等等,跟整个科技领域它需要技术不断迭代的一些小的领域去切入。这样的话它的启动资金也不需要太大,将来在产业链上也是一个引领作用,这样投了之后保证增长能够非常好。

所以我们投了这30家企业,我刚刚粗粗算了一下有5家已经超过了100倍的回报了,所以从财务回报来讲其实投的便宜很重要,像智联安我们最新一轮估值是已经超过百倍,知存、芯来我们是第一轮投的,现在估值已经近百倍,这些企业都是明星企业。包括兆易我们投的就更早了,回报几百倍。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还是做早期,价格要合理,人才要稀缺,对产业要有深刻的理解,要有可落地性,这个法则也适用于其他任何行业,我们在材料,在医疗器械,每个领域都有这样的头部项目,归根到底最后还是人才,所以我觉得投半导体这个产业,我们培育更多的人才是关键点。谢谢。

赵占祥:所以早期投资核心还是要投人,要找有经验的创业者。永涛总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永涛:刚才几位嘉宾也分享了,其实大家投的方向基本上是类似的,我也分享一下,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一个理解,我们相对于以前,会提高标准,强化投资,这个标准比以前应该说高很多,既要、又要、还要,一个半导体项目不仅要考量他的技术、产品、市场,还有刚才讲到的估值,即未来的回报预期。我们投一个项目,结合着当前的二级市场的环境,还有未来的一个预期,去做一个分析判断。因为我们投的很多项目离它的上市、退出有一定的周期,我们要以终为始,把未来的退出路径想清楚。比如说早期项目在这个领域绝对有领先性,我们不一定等它IPO再退出,后期项目如果IPO退出,他的IPO的确定性怎么样。退出的预期回报这一块我们会做更深度的分析,能够达到我们的标准,这样的项目才是真正好的半导体项目。

赵占祥:我们今天这个环节的主题是“毫厘之间”,“毫厘”其实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其实我们半导体真正做的它都是微米、纳米,我们看不到的那些领域,所以其实现在中国在先进性的制造方面很多方面是被“卡脖子”的,我们听听殷总给我们讲一下,就是过去的这段时间,一两年的时间里面,我们在国产芯片的关键环节取得了哪些进展?和国外的先进水平现在还有多大的差距?

殷伯涛:这几年中国半导体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每个环节是不一样的,我大概简单说一下,个人看法吧,设计类的,像模拟、数模混合和小型的数字以成熟工艺为主的,像28纳米及以上的,应该是国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望在汽车开始逐步的落地,从消费、工业到汽车,汽车开始逐步的落地,汽车类的芯片国有的占有率会逐步的提升。

先进方面的,因为在整个先进方面投入还是比较大的,中国在整个这块还是落后的,如果3纳米级以下,EDA的工具也受限制,应该说在整个先进制式的设计类,特别是大芯片,特别是“海思”受到制裁之后,整个大芯片现在有很多初创公司,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大芯片,因为半导体越大的芯片,它体现的越明显,所以这种要培养出一个大型的芯片公司是很难的,这个是需要时间的。

设备类的我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在设备类在大部分的环节,在一些14纳米或者是7以下的,大部分的环节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像光刻机、离子注入等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突破。零部件相对来说,在国内这两年都产生了很多公司,零部件类的进步还是比较多的,但像高精密的跟光刻机相关的,像联合检测这方面一些关键的核心零部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材料类可能差距更大一些,有些材料很分散,如果从一个经投入产出比不高,一家公司做一小块材料也很难做大,以前都是小作坊似的几个人做,现在逐步发展壮大了,材料比较宽泛,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各环节以成熟制式为主的,现在我们有相关的公司能够做到和国外比较接近的,但是先进制式确实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在半导体国产替代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因为中国的公司一般服务做的比较好,和上下游比较紧密,设计公司和系统公司,零部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其实都是上下游很紧密,国内的公司可以做到比国外公司好的是他们可以帮助做一些定制,做一些快速的响应,在这一块除了国产替代这些领域之外,我觉得能够做出一些差异化,这一块是半导体上下游大家都在做的一个事情,一个现象。

第二,从产业来讲,国产刚刚提到了在往先进制式走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就系统性的来解决问题,就是封装,封装大家知道封装这个环节,国内在整个世界上占有率是比较高的,先进封装,这是国内这两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半导体国内随着摩尔定律的放缓,先进封装这一块,这两年有很多人在做,未来这一块应该是中国半导体应该进一步崛起很关键的点,好,谢谢。

赵占祥:半导体是一个周期性非常强的行业,尤其是受到手机和消费电子周期性的影响,所以也想请各位嘉宾跟我们分享一下,在周期性影响的情况下,就是你们能简单的跟大家讲一讲有哪些细分领域可以去布局的?昊瑜总这边。

张昊瑜: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了在消费电子不景气的时期,今年的投资热点是设备、材料和零部件,我们冯源资本在2021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布局这些的赛道,目前来看,也是踩对了节奏。

刘博:其实还是蛮多的,因为的确差距也不是一点半点的,还是有很多细分的领域在不断的细分和精益求精。像我们看到的从上游的材料就有很多,我们还做不到的,但是也有很多我们在持续突破的,像我们投的一些光刻胶企业,先从清洗液再到光刻胶,再到制程,就是各个领域吧,如果先进制成我们做不到的话,怎么用堆叠,用先进封装等等这种技术,现在都是当下比较火的。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在进口替代上去追赶,另外一方面可以考虑弯道超车,我们也看到了在光电,包括量子计算领域新的机会,可以超过这个,不用这个先进制程去做很多的事情,我觉得中国还是有优势的,就是中国的市场很大,包括在新能源汽车、AI,还有智能家居,包括3C消费电子,虽然全球的市场在下降,但是最大的还在中国。

所以从下游的巨大市场,到整个产业链里面的模组和制造大部分也在中国,到上游“卡脖子”的地方我们持续突破,我们还是比全世界拥有着优势就是我们有巨大的市场和产业链的驱动,所以我觉得在上游还是有非常非常多的机会可以去关注。我们因为投早期,所以也会去跑一跑,看看这些人才,尤其是在芯片,产业里的人才也好,更多的是在科研院所这些人才都在研究啥,从场景上来讲我们国家我觉得前所未有的政策、产业和市场的拥抱,都给到了半导体这个行业。以前是没有的,以前半导体产业都是三年融一次资,现在是变成一年融三次资,以前的估值都很便宜,现在的估值也不低,大家投入的钱,包括政府给了很多之政策,包括产业给的很多验证场景和资源都不差,我觉得只要有0就有1,起码得启动起来才能有追赶的机会,所以我觉得在未来的几年,其实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领域的突破,在未来几年的持续投入和更多的政策资金和产业支持的话,我觉得一方面市场有机会,另外一方面技术有追赶的能力,人才也在不断的,就是更加的加多,从现在来看,从我们关注的院校来讲,大家报考又回到了电子系时代,基本跟每个时代都相关,上个十年是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一毕业都是年薪百万,前两年电子信息毕业的也是从几十万变成了几百万,这个都是对人才培育,包括大家对这个方向“卡脖子”的认知都希望去做一些突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要素,能让中国在这个方向做得更好。

张永涛:关于差距这块,我的理解就是如果解决有无的问题,我觉得通过一些努力应该是可以有办法实现的。但是如果说跟国际顶尖水平相比,我觉得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有市场应用,都是有一个周期的,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的,我觉得任重道远。随便举一个例子,中兴国际同样的制程跟台积电相比都会有差距。刚才提到看看哪些方向可能对市场,对于下游的影响比较小,我觉得核心还是说大家经常提到的,真的足够硬,具有这种普适性或者说有技术应用的广度,我们之前看过一个公司做7纳米仿真的,在国内来讲这种客户都特别少,虽然我知道国内有一个特别头部的机构要投他5000万,但是作为财务投资人来讲不会投他,因为从财务投资的角度可能短期没有特别好的退出路径。

所以我觉得这种要有取舍吧,我觉得产业投资重点是纵向的深度赋能,作为我们财务投资机构来讲,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还是给他一种横向的广度资源的对接赋能。谢谢。

赵占祥:我们投资人以前就是单纯的追求一个财务回报,但是今年不只是追求财务回报,很多人是在忙着搞返投,做招商,最后一个问题,每位嘉宾简单一两句话说一下,在这个时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半导体投资机构?还是从殷总这边开始。

殷伯涛:我觉得每个机构的情况不一样,我说一下元禾璞华,元禾璞华还是一个市场化的投资机构,第一,追求财务回报,我们还是希望为LP赚钱,这也是我们基金的一个价值所在。第二,因为随着整个国产替代到了深水区,我们知道在国内半导体要打造一个全产业链,这是在以前全球没有的,因为半导体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分工协作的产物,中国要做这个事儿它不能完全用市场化来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投入产品不高的,我相信政府相关的机构、基金,他们肯定也会来重点投资这个领域,这样通过一些类似元禾璞华这样的市场化基金和非市场化基金共同来解决整个半导体,整个全产业链的问题。所以元禾璞华还是希望做到,第一,有财务回报,第二,有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做贡献的这样一个投资机构,好,谢谢。

张昊瑜:我们冯源投资也是一样,我们LP的构成主要是高净值客户,半导体的上市公司,所以追求财务回报是我们的重要责任,除了财务回报这一块,刚才殷总说的也很对,就是说社会责任感,很庆幸的是,我们就处在半导体的硬科技赛道,天然吻合了国家的战略需求。除了这两个方面,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处在工业4.0革命蓬勃发展的前夜,所以说一个投资机构的前瞻性很重要,你怎么能看出来哪一个赛道是未来有大爆发的,这是我们目前每个机构都孜孜以求的一个能力。

刘博:刚才介绍了,我们其实29年前成立的时候,其实是担负着国家的使命,所以我们其实做投资的时候,既要市场化,因为你不市场化我没法活这么长时间,要自负盈亏,我不能把钱都支持在情怀上面。也要有情怀,又要有市场化的回报,其实还是需要这种创业周期的把握,这种初心和定力来源于情怀、对产业、行业的判断又要有自己逻辑,我们因为投的早,我们坚定科技有价值,坚定它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并且有人才价值的话,我们反正投的早嘛,我们就可以投。刚才也介绍到因为我们这样的一个背景,或者是基因,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孵化团队,投资团队就是三十几个人,我们孵化团队有将近600人,我们的集团将近有10万人,其实都在做科技服务。

所以对于政府的既要、又要、也要、还要,我们就做既能、又能、也能、还能的全能选手,我觉得不要拧巴着干吧,因为资源就那么点,资源就那么稀缺,这个时候怎么顺势而为,借力,能够把好的资源,好的政策,导入到科技和人才,让中国的未来产业更好的发展,我觉得这是我们的要务,因为的确其实现在的环境虽然宏观的经济没有以前那么快的增速,但是实际上对早期,对科技,对产业的拥抱和信心是比以前要强很多的。所以我们作为早期的科技机构其实我们感觉到了强大的这种资源聚集,以前其实没太多人关注我们,现在关注我们的人多了,为什么我们不高兴呢?所以我们要把这些资源、这些政策,包括政府,我们会帮他们做产业的规划,这样他就能够有的放矢,既完成财务的诉求,也完成国家的战略使命,大家还是征求把资源的效率最大化吧。

张永涛:刚才主持人提到返投的问题,我们募资的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的,有些是有返投需求的。但我们也是有选择性的,我们是市场化的机构,不是说政府给我们钱我们就会要的,我们会提前考虑好我们在当地能不能完成返投,能不能同步支持到地方产业的发展。还有个问题是需要什么样的半导体投资机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基于半导体生态产业链的角度,能够构筑这个生态的角度,支持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够长期发展下去。比如说LP在增城那边在MEMS FAB领域做了很大的投资,加上我们在这个领域包括传感器等有相应的的布局,就有很好的协同效应,这对于我们拿项目都是非常大的帮助,还有项目源的获取等等。所以未来我觉得围绕这个方向来做,构筑一个生态以后可以更好的促进合作,还比如我们跟上海的张江也合作的非常紧密。作为财务投资机构,我们也能够给我们的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谢谢。

赵占祥:谢谢张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环节的对话就到这里了,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朋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