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06:《孙子兵法》:草鞋、布鞋与解放鞋

 

《计》篇第三讲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围点频道,上期节目,我们讲到了天时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天时,一方面看的是自己能不能顺应天时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说,看的是能不能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

解放军陆军战斗力的强悍,是有悠久历史的。形成这种强悍的战斗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体现在行军速度上,从装备上来讲,红军时代以草鞋为主,抗日战争时期以布鞋为主,直到抗美援朝时期,解放鞋开始装备部队,这三种鞋子,看起来落后,也不太保暖,但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行军速度。从作战意志上来讲,解放军在作战中经常是长途奔袭,有顽强的意志,在解放战争中,动不动就是急行军,大冬天的遇到结满冰碴子的河流也是直接趟过去,经常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身上还要背负各种武器装备一路急行军。

在辽沈战役攻占营口的战斗中,为了防止刘玉章的52军从营口登船逃走,解放军日夜兼程的行军,最后战士们都走不动了但是不能停,一个班一根绳子,每个人都用手抓住绳子,防止有人掉队。有老战士回忆,他们是一边行军一边打瞌睡,天昏地暗的感觉,就在这种状态下进入营口。

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38军113师创造了一个世界军事史上的步兵行军速度的最高纪录,14个小时在山路当中长途行军72公里,相当于台湾岛一半的宽度,这72公里还只是直线距离,如果算实际行军路线的话,还远远不止72公里,而且是大冬天夜间行军,在行军过程中还要携带迫击炮,机枪和炮弹,目的就是要赶到三所里阻击美军第八集团军,截断美军的退路,经过14小时的行军,到达了三所里5分钟之后,又要马上投入战斗,而且对面是数十倍装备精良的美军。

抗美援朝浮雕

可想而知,难度是相当的大,当我读到这些历史资料的时候,都很难相信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真实战场上的奇迹,都是靠钢铁一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躯拼出来的。因为这一阶段一系列战斗的胜利,美军大溃败,志愿军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称号。有一篇著名的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写的这场战役中其中一场松骨峰狙击战的真实情况。

对比起解放军所遇到的这些困难,我们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是不是都不算什么困难,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再难再难,也不至于用血肉之躯冒着生命危险去拼,所以每次想到这里,我们应该感谢革命先辈给我们创造的和平的环境,有时候为了在战场上争取一点时间,真是需要用血肉之躯去负重前行的。毛主席有一首诗写得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接下来回到现实中我们来看,看看怎样高效利用时间。

凡是那些经常能在规定的时间,想尽办法克服困难,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组织或者是个人,都是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的,特别是在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时候,我自己对高速公路两侧的护坡施工有一点了解,所以我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为什么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建设能力为什么这么强。护坡就是高速公路两边的斜坡,既有排水功能,又有稳固路基的功能。我以普通地形情况下的高速公路两侧护坡施工为例,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中国的基建能力这么强。

护坡的施工和在工厂生产一件标准化的产品,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首先:高速公路的施工是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修一公里是这个标准,修一百公里也是这个标准。无非就是那么几种基本的结构,有路肩墙,龙骨,水沟,平台,每一种结构都很简单,熟练的工人不用看图纸,看一张照片就能明白,修一条高速公路就是把各种结构反复使用反复搭配。

其次:施工之前会用专业的仪器测绘,确定好标高,确定标高实际上就确定了路面和斜坡的交接点。施工人员根据标高就能知道应该怎么施工。在真实的施工场景中,不会出现设计人员和测绘人员在施工工地反复指导施工人员的画面,因为标准是非常明确的,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基本上不用看图纸也能够准确施工。

正是因为标准是统一的,而且简单明确,所以,特别容易发挥中国人多而且能够吃苦耐劳的优势,可以使用人海战术。在道路施工这件事情上,还发展出了两大流派,一种是以班组为单位施工的,江西派为代表;一种是以两三人为单位施工的,湖北派为代表。江西派技术更好,湖北派速度更快。无论是哪个流派,在道路施工这件事情上,在全世界应该都是数一数二的。

那么,影响进度的关键就在于对人员和原材料的调度能力,特别是对原材料的调度。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车石头作为原材料本来是应该倒在这里,现在如果倒在了二十米之外,就会大大影响施工进度,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这一段施工没有利润。

中国在世界上号称是基建狂魔,这种能力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只要开工了某一个项目,无论是修一条公路,铁路,还是挖一条隧道,或者是造一条军舰,基本上就很少出现到了规定时间完不成任务的情况,这就是一种配合能力,执行能力,调度能力,更是一种战斗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像一支优秀的军队具备的品质,不怕吃苦受累,还配合得非常的流畅。就转化成对时间的掌控能力,所用的时间越少,成本就越低。

多工种施工

自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肆虐以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国家建设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这段时间正是春节期间,用十来天时间建成一座医院,这可以说就是一场争分夺秒战斗,仅仅是把施工人员,以及材料,设备从全国各地运送到武汉,如何调度,如何协调,如何提供后勤保障,这就是一个超级难题,更何况是要建一座有高标准严要求,有复杂结构的医院。最终还是完美地完成任务了,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个程度,这种动员能力和配合能力,如果是在战争状态,这就是一种战斗力。

时间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其他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战争中,一场战役的发动,总指挥和下面各级将领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对表。必须保证他们之间的手表显示的时间完全一致,这样就能保证到了预定了攻击时间,各支部队能够在一个精确的时间点,在多个方向发起对敌的攻击。使敌方同时受到多方面打击,增加应对的难度,在心理上也会面临强大的压力。如果是炮兵和步兵同时发起进攻,还要协调好炮兵和步兵的进攻时间,力争做到炮兵对敌方阵地完成一次轰炸之后,趁敌方阵地混乱的时候,步兵刚好冲到敌方阵地,趁敌人混乱的时候占领阵地。

在现实中,有些事情不像是战争,但是对时间的争夺和把控,就像是一场战争。比如做自媒体,甚至一切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作者用自己的时间,去赢得观众的时间,赢得观众的时间越多,说明效率越高,这就是一场抢夺注意力和时间的战斗。自媒体作者创造一个十分钟的节目,如果有10个人看,自己的十分钟就变成了一百分钟,如果有1万人看,自己的十分钟就变成了10万分钟。

只不过要做到让更多的人看,自己的这十分钟,就要表现出相当高的专业度,就像是打造一件艺术品一样,这就需要自己长时间的积累,把精华浓缩在这十分钟之内。比如有一位著名的自媒体作者李子柒,她的成功不是没有道理的,她能为了一个视频,制定的是长期拍摄计划,有的视频需要横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虽然这一年时间不是一直在拍这个视频,但是也算是浓缩了时间的精华,仅仅从这一点来说,就很难有人模仿得了。

李子柒

我们学习《孙子兵法》之后,需要经常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把平时生活中的事情,用战争的思维来看。很多事情也不一定是越快越好,有时候是越慢才能越精,越精才会越好。比如说我们平时认为我们应该去干那些简单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做起来比较顺手,比较容易出成果。但是我们能不能经常换一个思路,去想象一下,《孙子兵法》里面讲到了一个集中优势兵力,以强胜弱的原则。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能不能专门挑一些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如果分解开来,每一个方面都比较简单,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消耗时间。找一些这样的事情做,一旦做成,就比较有价值。

我们未必要学习李子柒那样花特别长的时间做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可以这么看,比如一件事情,一般人花一天时间就能完成,我们花五天时间去完成,这五天时间,我们可以拿出一天时间去完成一般人都能完成的部分,另外投入四天时间,去做那些别人在一天时间内做不到的地方。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别人只投入1倍的兵力,我们投入了5倍的兵力,最终呈现的效果,大概率上投入5倍兵力比投入1倍兵力肯定要强。

时间还代表着一种节奏,遵循这个节奏,能在无形之中体现一种严肃感,仪式感,这一点,在合适的场合中,就能用得上。比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根据日出时间来决定的。

还有另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香港回归的升旗仪式的细节,按照流程应该是北京时间1997年7月1日00点00分00秒奏国歌,升国旗,为了保证这个精确的时间点奏国歌,升国旗,还需要在前面加上2秒钟准备时间,因为现场的军乐队指挥,指挥棒挥起来的时间需要2秒钟。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英国人刚开始只愿意留出1秒钟,所以,中国方面为了再多争取1秒钟,中英双方进行了多轮谈判,最终才达成一致意见。在实际的交接仪式中,英国方面还是在时间上玩了两次小手段,如果看现场直播不注意看可能都看不出来,不管怎么说,中国方面准备充分,没有被英方的小手段所干扰,最终,提前2秒乐队开始指挥,00点00分00秒,顺利奏响国歌,升国旗,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时间和仪式感的重要联系,快一秒慢一秒都不行。

在我们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实在拉不开差距,不妨考虑一下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比竞争对手更注重时间,以此来强化严肃性,用这种严肃性来提升品牌形象。一个在时间上对自己有严格要求的人或者公司,一定会给人留下一种稳定,可靠,踏实的印象。

另外,时间本身就有着一种改变趋势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间有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话,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先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打败,然后等待打败敌人的机会。等待敌人露出破绽,实际上等待也是在利用时间。只不过在等待过程中,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维持一个随时可以出动的状态。另外,有时候,等待的过程中,也是对敌人的消耗。

《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反者道之动。万事万物在时间的轨道上由强变弱,也可能由弱变强。我们看太极图,始终是在由阴変阳,由阳变阴,始终是在进行阴阳转换。

古人的智慧有两大来源,一方面是看日月星辰的运转,另一方面是看草木的生旺墓绝。这两者都是跟时间息息相关,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把握,来指导为人处世,甚至齐家治国。我们要知道,强不会永远的强,弱也不会永远的弱,一个事物达到最强的状态,让它变弱的因素就已经开始逐渐产生了。一切表象都是阶段性的,不是恒久不变的,时间一变,环境就跟着变,强弱也就会变。古人发明了二十四节气,指导人们按照节令行事,节令就是大自然的安排。什么时节该做什么时,不能提前,也不能耽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生长的会继续生长,该衰落的必然衰落。

还有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很多不利的情况下,也正是在一点一点积累有利的因素,这就是阴阳互生的原理。最近这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各行各业都非常的艰难,大部分人都能感觉到这种强大的压力。同时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危机意识的塑造过程,也是生存能力的塑造过程,必须在极端的困难中求生存。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疫情一点一点减弱,我们的工作生活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我们从这种艰难困苦中获得的能力,一定转化继续进步的动力。

如果从时间线上看人类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在恶劣的环境中培养能力的历史。如果早期的人类的祖先能够在树上轻轻松松获得吃不完的水果,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如果完全没有生存的压力,那么也就不会下到地上来,如果不下到地面上来,就发展不出各种各样的能力。正是因为有生存环境恶劣,才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生存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于时间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下期再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9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