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匠心绝艺续绝品

 

美如画的三进院东厢房。

进府门,穿仪门,观静宜堂,过垂花门,游寝殿……漫步于呼和浩特清代和硕恪靖公主府,不管是形制美观的房舍建筑,还是目光所及之处的红梁柱以及撞色强烈的精美彩绘,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建于300多年前的皇家建筑散发出的尊贵之气。

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公主府,清早期典型的官式建筑,自建成之日起,便被誉为“西出京城第一府”。

置身其中,不由得脑补出当年不输须眉的恪靖公主公务之余,在茫茫大漠游猎草原弯弓射大雕的飒爽英姿。

公主府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式动工修建。史料记载,从屋式设计到备料再到施工,一直到最后查核等每个环节,皆由内务府全权主抓、督办。木、瓦、石等建筑材料皆为上等讲究好料,各匠作皆为外地和归化城的能工巧匠。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历时5年,公主府修建完毕。皇家出品必属精品。建成的公主府占地600多亩,共计有单体建筑24座和构筑物72处。史料评价称:“府凡五进,正寝、旁舍、园囿、楼台悉备。后枕青山,前临碧水,建筑与风景之佳,为一方冠。”

“静宜堂外墙体砖与砖之间的缝隙特别细,横平竖直像是只用铅笔轻轻勾勒了一下,晴天太阳照在上面,平滑的像是一面镜子。”有后人如此描述。

工艺水平精绝到超乎想象的公主府,成为萧萧大漠最为亮丽的存在,草木枯荣间,悠悠走过300载风云激荡之岁月。现今的它,依旧鲜亮贵气,无可比拟,大漠如刀风霜似乎未给它留下斑驳印记。

其实,岁月何曾饶过谁。

近现代以来,公主府长期被作为校舍使用,府第风貌亦日渐改变,后仅存占地1.8万多亩的内院,剩19座单体建筑,且部分墙体歪斜、部分梁柱糟朽、房屋漏雨、彩绘脱落,屋内和院内到处凹凸不平。

修缮迫在眉睫。

1989年,公主府被移交呼和浩特博物馆管理使用。

2001年,国务院公布公主府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在自治区文化厅(现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呼和浩特市文化局和呼和浩特博物馆长期努力下,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了“公主府保护工程”。

工程历时4年,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结束,这是公主府300多年来首次全方位、大规模修缮。正是这次修缮,让公主府内院得以满血复活,重新以瑰丽之姿展现在世人面前。赵江滨,现任呼和浩特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大修之年,他是呼和浩特博物馆馆长,工程主抓之人,4年修缮,耗费心力无数。

近日,再回公主府,赵江滨站在府门前,看着身边进进出出的游客,回想当年,心潮起伏:“这次大修,一批人无私地付出了大量心血。”修缮公主府,很难。

难在修缮标准高要求严:修缮必须运用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最终成为“内蒙古示范,全国交流”样板工程;必须遵循文物维修准则“最小干预,尽可能保留原历史信息”。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公主府各种柱、梁、坊等梁架大木构件,均采用不易虫蛀、耐腐性好的油松制作。

当年,这种木料在市场上很难寻到,怎么办?

经无数次奔波、打听、联系,一批存放多年、与油松材质相同的红松木在河北古建筑木料场被发现。辗转运回,特殊处理,最终,红松木与300多年前的油松梁架完美无缺地吻合在一起。

公主府所使用的地砖,不论规格、型号、大小,均是地道的停泥砖,因烧制技术佳而呈豆青色,亦称豆青砖。

当年,市面上这种砖早已绝迹,去哪里才能找到这上等好砖?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赵江滨说。

2008年,恰逢故宫和恭王府也在修缮,需要特殊定制一批停泥砖。得知消息,赵江滨争分夺秒联系,沿用古方烧制的停泥砖终于到手。瓦,无甚大碍,稍稍修补后复归原位。

防火、防雷、防盗、排水等必备措施,皆作了隐蔽式处理。

传统建筑灰浆材料零度以下不能施工,遵照修建时清明后开工,寒露时收工工序,修缮时,施工期严格执行在4月中旬到10月中旬之间,1年只施工6个月。……

如此这般,每一处的精心操作和谨慎细致,都像是复原了300多年前各门拔尖匠作精益求精的场景。修缮公主府,也不难。“尽管外表看起来残败不堪,但是,绝大部分建筑整体梁架结构依然安全稳固。300多年过去了,这座古建筑仅仅下沉不到1公分。”赵江滨心怀敬畏。

公主府牌匾及彩绘。

传世建筑从来不是远古传说,就傲然挺立在我们面前。作为子孙后代,有何理由不让老祖宗的智慧之作再现光彩!何况,这是活的历史。以匠人之心做匠人之事。国家文物局投资800多万元作为维修资金;维修方案设计和具体施工均由行业权威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全权负责;多名国内一流古建筑专家常驻公主府现场指导;……

据史料推断,根据恪靖公主身份,当初修建时,公主府的彩绘是按照郡王府级别描绘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年57岁,在此居住了31年的恪靖公主病殁。之后,随着其后代级别逐代降低,公主府已渐无资格配备彩绘,到修缮前,所有梁柱顶部彩绘已荡然无存,仅饰油漆。

寝殿。

郡王府级别的彩绘应该是什么样式?史料浩渺,目前无有详细记载,我国也没有修复彩绘的先例。难亦不难,贵在人为。

“我和赵江滨馆长1年十几次跑北京,到故宫和各王爷府观摩彩绘、请教专家;到锡林郭勒盟的几处贝子庙研究各级别彩绘特点;托人从北京各大史料档案馆找出几麻袋档案,从中找依据……就怕修错了。”呼和浩特博物馆古建部主任邢瑞明的回忆言辞恳切,拳拳之心如在眼前。古建筑彩绘界泰斗级人物王仲杰老先生被特邀出山。古稀之年的老人不顾身体状况,多次从北京来到公主府,现场指导彩绘修复工作。不仅样式溯本还原,颜料也遵照要求,全部按照古方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进行调配。此类颜料可保证彩绘颜色在北方气候多变的自然环境中30年不脱落;腻子则按古方由猪血、石灰等调制后,再慢慢发酵到位才使用。

慢工细活出精品。

当以青绿为主色调,设色清晰明快、大气浑成、华丽辉煌的彩绘铺满各梁柱顶部时,王仲杰老先生满意地笑了:“基本复原了初建时的样式。”

如今再看这些精美彩绘,10年过去,石榴、牡丹、莲花等寓意吉祥的组合图案鲜亮醒目,宛如昨日才收笔。轻移漫步,东边的花园精巧雅致,多种树木姿态各异,一条小径蜿蜒通凉亭。

“大修时,对花园进行了改建,为了跟公主身份对等,引进了梧桐树,这可能是呼和浩特市唯一有梧桐树的地方了。另外还有银杏、椴木、海棠等,这些树种非常契合公主府的文化氛围。”赵江滨说。

美的东西,大家都爱。

公主府修缮完毕后,古建筑专家给予极高评价:“此项工程堪称绝活绝艺续绝品的样板工程,公主府本体在今后几十年内再不用大修。”

上无愧祖先,下无愧子孙。参与修缮的文物保护工作者,用良心和赤诚做到了。(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高瑞锋 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怀特乌勒斯)

【背景链接】清朝最优秀的公主——恪靖公主

恪靖公主是康熙第6个女儿,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从小在后宫受到良好训导,礼娴内明,柔嘉成性,深受皇父康熙的喜爱。13岁时,因“既娴内治,宜被殊荣”,被封为和硕公主;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为巩固北部边疆,维系喀尔喀蒙古稳定之大计,经康熙指婚,时年19岁的恪靖公主从速下嫁给比她大3岁的漠北(今蒙古国)喀尔喀部蒙古土谢图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恪靖公主下嫁当年,清廷综合当时喀尔喀政治、经济、地理位置和内外局势等因素,在西通甘宁、青海,南达三晋,北抵漠北,东连京畿的通衢要冲——库库和屯,即归化城,也就是今日的呼和浩特,修建了公主府。公主府的选址充满了康熙远见卓识的政治谋略,让这桩满蒙联姻由最初的和睦、亲善、结盟的关系,在深层次上注入了羁縻管束的政治意味。

下嫁的恪靖公主必然也肩负着特殊使命——参政监督,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参政公主。她的府第也因此多出了其他公主府所没有的办公场所——静宜堂,定期在这里接见归化城都统等官员汇报政事。

康熙三十六年,因“居心柔嘉,妇德无违”,下嫁9年后又被封为恪靖公主。雍正元年,又因政绩斐然,被雍正特赐金册,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成为最高级别公主。(高瑞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9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