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旅行”火了,但只游不学,又被套路了吗
近年,研学旅行成了热词。记者采访得知,目前研学市场上“只游不学”或者把游和学简单捆绑起来的状况仍很常见。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将景点与课程相融合,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而相关教育专家也表示,研学旅行的核心是课程,要有专业性、系统性设计,通过多方协作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8日上午,济南市六里山小学二年级学生来到济南胶济铁路博物馆,听讲解员讲解胶济铁路的历史,开启了研学之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见习记者潘世金摄
“量身定制”开启研学之旅
4月8日,济南市六里山小学学生按照年级,分别前往博物馆、周村古城等地,开启了研学之旅。学校针对全校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前期设计开发了“量身定制”的课程路线。
校长刘琦表示,在教师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举行了招标会,邀请学校、家长、学生三方代表,就价格、特色、服务、安全、资质五方面进行打分,与评分高的机构进行合作。
“这是学校第一次开展全校的研学旅行活动,虽然圆满结束,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二年级前往博物馆为例,讲解员的讲解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在理解上可能有些吃力。”刘琦表示,目前各研学机构都将安全方案准备得很充足,作为学校更关注如何将景点与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研学过程中,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济南第十四中学课程研究院院长原美玲表示,研学旅行到哪儿去不重要,最核心的还是课程的设计,而这需要教师的参与和调研。
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校长郭淑慧介绍,学校设计出了以“拥抱春天”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按照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课程设计出来了,但她表示仍有一些不足。“学校设计的研学课程缺乏系统性,缺少顶层设计,而研学机构的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并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市场尚不成熟 只游不学现象普遍
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让研学市场热了起来。记者在百度输入“中小学研学旅行”关键词,检索出1,540,000个结果。一家旅行机构官网显示,研学旅行按照华东、华北、西部等地域进行分类,内容也以大学、博物馆、当地景点为主,线路的设计和普通夏令营的区别并不大。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作为新兴事物,研学旅行仿佛一个大蛋糕,很多机构都一哄而上,但基本都处于摸索阶段。目前,研学市场并不成熟,由旅行社为主开发的研学课程“只游不学”或者简单把游和学捆绑在一起的现象普遍。业内人士侯先生表示,研学是由游学慢慢发展过来,注重的是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而目前有些机构在研学旅行的开展过程中,仅仅停留在去景点参观游玩的层次上。
“对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带着出来玩的心态参与研学旅行,家长、教师需要提前让学生认识到,研学过程是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学生研学任务完成、作业、考核这些都是研学中的一部分。”侯先生表示,当前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研学的机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家长、学校对研学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入。
山东和平旅行社总经理石喆表示,做研学并不需要特别高的门槛,只要是正规旅行社都可参与到研学项目中来,因此“乱象”很多。“研学市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旅行社只具备旅游资源,缺乏教育资源,只能当作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并不能达到研学的真正效果。”
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游+学
教育部等11部门于2016年底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研学旅行应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尽管目的明确,但研学工作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仍是难题。
“研学旅行是一种体系,需要专业性、系统性,它的核心是课程,是正常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李昶表示,研学旅行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针对性的主题、目标以及学生收获,就像教师平时备课一样。普通人自己花钱能去的景点,研学旅行不宜涉及过多,要让学生在研学中接触到平时不容易见到的事物,这对他们的影响会更深远。“这需要多方协作完成,并不是单一旅行社能够做到的。”
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王晨光认为,研学旅行的最大公约数是人的成长,并不是游和学的简单捆绑,也不是1+1=2的简单算数,这是一种突破性的教育改革。他预判,这也是一种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研学体系不完善、课程设计针对性不强、考核评价欠缺、社会各方融合度不够等都是当前研学旅行开展过程中存在普遍问题。”李昶说,未来研学旅行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研学的主题越来越细化,研学人群打破班级、学校行政划分,按照该区域内学生的兴趣进行参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潘世金 记者 李飞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