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物会说话︱古人有哪些避暑“神器”
高温酷暑下
空调成了现代人续命“神器”
但在没有电的古代
古人又如何消暑?
跟随《如果文物会说话》一起开启
古人日常起居的“防暑模式”
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
即便顶着三伏天的酷热
古人也将全身裹得严严实实
没有T恤衫的古人在夏季究竟穿什么呢?

(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 现收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
这件距今800年的
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
便是南宋时期的夏装
整件衣服通体轻薄通透 灵动飘逸
由经绞素罗织物制成
在制作时
从缫丝 并丝 捻丝 络纬的
每一道工序都显得极为复杂
衣服襟缘最外侧采用印金填彩工艺
其内两条为彩绘
流露出低调的奢华感
自1975年出土之后
文物保护工作者运用了丝蛋白加固技术等
唤醒了这件弥足珍贵的ç

(清)竹衣 现收藏于湖州市博物馆
在衣服布料的选择上
除了蚕丝
古人还会用竹子来制作避暑服饰
这件清代的竹衣
是古人用细小单枝的竹管串接成网状
依次穿连制作而成
具有隔汗 降温功能
因其制衣过程极其复杂
所以在过去
常常是达官显贵使用
另外戏曲演员 道士等由于职业的需要
也会在演戏时贴身穿上竹衣
不仅透气凉快
还避免汗水浸湿戏服

(民国)竹夫人 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古人不仅把竹子用在了服装的制作上
还用在了消暑好物——竹夫人
最早出现在唐代称“竹夹膝”
竹夫人这一名字源于宋朝
北宋诗人苏轼
在《次韵柳子玉二首》一诗中写道
“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还曾写下《送竹几与谢秀才》
苏轼在诗中标注:世以竹几为竹夫人也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这件竹夫人
整体成镂空圆柱型
用打磨光滑的竹条编制而成
其腹中有一个竹编小球
江南炎炎夏季
古人常将其置备于眠床之上
也可搁臂憩膝 用以取凉

(元)“泥马渡康王”故事纹瓷枕 现收藏于杭州博物馆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在没有空调的古代
为了能得一日清梦
用瓷器做成的枕头
也成了古人就寝时的“宠儿”
古人利用瓷枕釉面的光滑度
带给人清凉之感
杭州博物馆的
“泥马渡康王”故事纹瓷枕
在枕面中心绘有泥马助宋高宗
过河脱险的故事
枕着故事与冰凉入睡
或许更易做个好梦

(战国) 曾侯乙铜鉴缶 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在各种避暑“神器”中
雪糕冷饮是必不可少
那么在没有电冰箱的古代
也能制冷饮吗
这件产自战国早期的
曾侯乙铜鉴缶出场了
从功能讲 它是历史上最早的冰箱
使用时 在方缶里面盛酒
鉴与缶的缝隙中可用来盛冰
以达到冰酒的效果

(宋)方池遗址 现位于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提起空调
德寿宫遗址的方池
可谓是是园林中的“天然空调”
德寿宫是宋高宗、宋孝宗退位后居住的宫殿
方池遗址位于德寿宫遗址南侧
整体近长方形
东西长约20米 南北宽约10米
底部通体为红夯土砌筑
并插有松木桩地钉
方池与附近的水渠 水闸
共同构成一套系统
园林工匠们利用水渠
将中河水引进德寿宫
使园林中的夏季充满清凉
时过境迁
如今许多消暑“大招”
已经不再是现代人们心中的首选
但依然可在种种避暑“神器”中
窥探出古人的生活智慧
策划:钱彤 周红军
监制:万方 廖晓华
统筹:翁璟
执行策划:袁晗 马江
文案:别培辉 张耕祯(实习)
编辑:郭妍廷 娄毅平 李晓笛 谷晨瑜(实习)
海报设计:战晓菁
核校:宋越
鸣谢:浙江省文物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丝绸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杭州博物馆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湖州市博物馆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浙江频道
新华网湖北频道
联合出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