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游戏推荐 |《inside》:暗黑系解密神作,究竟谁在操控着谁?
2016年,堪有“游戏界奥斯卡”之誉的TGA(The Game Awards)游戏大奖曾经历过一次信任危机。
但在那次提名危机中,有一款冒险游戏,立住了当年TGA的权威牌面。
它就是史上第一款用真人头骨录制音效,以个人风格战胜商业流程的独立游戏《INSIDE》。

故事发生在一个环境早已被污染,到处是变异生物和人造人“傀儡”的末世世界。
在低饱和色调渲染的死气丛林中,我们操控一个穿着鲜艳红衣的小男孩奋力奔跑,似乎要从某个组织的追捕中逃脱出来。

一路上红衣男孩会不断遭到追击,比如被白色面具人抓捕捂嘴直到窒息,被放出的野狗撕咬啃食,被藤曼绊倒,为了求生跳落悬崖。

经过重重险阻逃出丛林后,男孩进入了一座看似荒废的工厂,却发现这里充斥着脑袋被塞入可操控芯片“人造人”傀儡。

为了逃离神秘组织并解开背后真相,红衣男孩跟随着这群浩浩荡荡的”傀儡”队伍,穿过废弃城市,来到6个诡异的实验基地。
随着游戏的深入,原本期翼逃脱此处的他,却越来越靠近一个黑暗的阴谋。直到最后,发现自己早已被困在了一场人类的实验之中。

为了避免剧透,哆妹对于剧情就先不做过多的介绍了。非常推荐每个热爱解密冒险的玩家都去亲自玩一下这款满满诚意的游戏。
只需体验十分钟,就能直观感受到它美丽、幽邃而恐怖的氛围。故事剧情中复杂的阴谋、伟大的奇观和震撼的转折,让整个流程显得高潮迭起。

游戏的每一帧都经过了精心制作和反复打磨,从烟雾中的颗粒到沼泽中的雨滴,再到洒落的金色阳光和远处海面的细碎波纹,都是如此。画面中的所有布景都充满了艺术感,却又不会让人分神。

值得一提的是《inside》全程没有一句对白和文字剧情。只靠光影氛围的渲染和环境中的背景音效,给玩家营造出压迫的沉浸感。
比如由远到近的野狗的吠叫,脚踩过水池的水花声,远处空旷的风声和虫鸣,小男孩的心跳和沉重的喘气,
所有细碎声效在静谧的环境里被无限放大,在脑中堆砌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出现什么,只能在诡异紧张的氛围里,小心翼翼的前进,直到抵达埋藏在最深处的秘密。

作为解密类游戏,它的操作相对来说很简单,只有4个方向键和2个操作键(跳跃/互动),主要是利互动道具,创造路径逃离出去。

没有新手教程,解密难度不高,往往一个场景中只有一两个互动道具,但每个关卡都设计的非常精巧。
有时可以一下改变固定思维,比如小男孩带上控制帽后不仅能控制傀儡,还能通过傀儡“套娃“再控制其他的傀儡从而完成解密。

最后的话:
《inside》除了主线的普通结局,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结局。经过麦田红衣男孩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下室,拔出了控制器的线路。随着一阵刺眼的电火花,玩家失去了对男孩的控制,屏幕陷入无尽的黑暗....

可能这个游戏的经久不衰的魅力就在于它将本只是个看客的玩家,也拉入了这场实验之中。开放式的结局和游戏隐喻会让玩家产出无数种的解读和思考,陷入这个故事难以抽离,久久不能平静。
游戏中的小男孩控制着傀儡,而屏幕前的你又在控制着小男孩,那又是谁在控制你?
小男孩在隐藏结局里,脱离了玩家的控制追寻到了自由,但只要重启依然可以再次被玩家操控,继续下一次的循环往复。或许在生存的法则里,我们也不过是被赋予思想的高级傀儡,看似自由的我们,可能也无法脱离命运的操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