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云观新画卷】草原丰收盛景美 牧民储备“冬粮”忙——呼伦贝尔市全力谱写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新篇章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见习记者 道日苏木吉

金秋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如同油画般色彩浓重,大地渐渐褪去绿装,草原开始披上金黄。捆草机行驶在无边的旷野里,在蓝天白云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丰收之美。

秋意渐浓,眼下牧区已进入打草尾声阶段。陈巴尔虎旗的牧民们正忙着收割牧草,为牲畜赶制越冬“口粮”。打草现场,大型牧业机械来回穿梭,耳边传来阵阵机械轰鸣声,空气中弥漫着缕缕清香,收割、搂草、打捆、拉运牧草有序开展,一派丰收景象。

陈巴尔虎旗拥有2290.62万亩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场资源,可利用草原面积2150万亩,占该旗土地总面积71%,其中可收割的草场面积770余万亩。由于今年雨水充沛、草场长势喜人。记者了解到,今年陈巴尔虎旗饲草总需求量约为42万吨,截至目前已打近30万吨饲草,预计9月底所有收贮工作结束。

为保护天然草牧场得到永续利用,陈巴尔虎旗相关部门出台了各项政策规定,确保牧民年产年丰。规定要求在每年8月20日之后开始打贮草,同时,规定留茬高度在6厘米,每打草250米宽,必须保留50米宽的草场植被作为草籽带;严禁掠夺式生产经营,禁止“剃光头”,植被盖度在30%以下的、草群平均高度在15厘米以下、干草产量每亩在30公斤以下的草场禁止打草;还划区分片轮刈以及对运输车辆规定行驶路线等措施。科学制定打草时间,选择合理刈割方式,尽可能采取轮刈制,保护牧草繁殖能力。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割草机、搂草机、捆草机等机械协同作业下,牧草快速打包成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当清晨的第一缕晨光洒向草原,晨雾慢慢地从山头漫过,天空变幻出淡淡的蓝色时,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苏木格根胡硕嘎查的牧民额尼日乐已经早早起床,仔细地检查着今天运输要用的各类设备。

“我们家已经打了4000多亩草,一共800多捆。今年雨水还不错,就目前情况来看,足够自家牲畜过冬了。”额尼日乐望着一捆捆紧实的草捆说,“我最近在给周边没有运输设备的邻居家运输草捆,这样不仅帮助邻居解决问题,还能够有笔额外的收入。”

近年来,陈巴尔虎旗各苏木镇严守生态红线,加强天然草原打草场保护利用,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禁牧舍饲、休牧轮牧、禁牧不禁养政策,科学核定载畜量,减轻天然草原压力,草原生态不断好转,草原植被覆盖度、草群高度、平均产草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牧民对天然打草场的管理保护意识也在逐年提高,自觉实行草畜平衡、打草场隔年轮刈等制度,科学合理利用天然草场,使天然草牧场得到永续利用。

牧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之为转场。在传统的游牧生活中,转场时,牧民赶着牲畜,带着生活用品一起大迁徙浩浩荡荡,人欢马啸,场面极为壮观,逐水草辗转而居。随着畜牧业从传统畜牧业加速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牧民的转场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我们家草场位于呼和诺尔镇沙化地带,每年牧草产量较低,为了不让草原沙化更严重,近几年我们都没有打草。夏天我们会把牲畜迁至夏季牧场,到了冬天会把膘情好的牛羊送至农区过冬,家里会留下来一些膘情稍差的牲畜,这些牲畜有少量的饲草和一些精饲料就足以过冬。”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哈日诺尔嘎查牧民敖楠说。

为有效组织储备今冬明春牲畜安全越冬以及明年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所需饲草料,陈巴尔虎旗全面落实各项草原保护激励政策和奖补机制,持续加大草原草场保护力度,开展草牧场确权和流转整合工作,大力调整畜产结构,促进畜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