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很大 不必害怕!丨檀香学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叶檀?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叶檀财经,一直坚持重度垂直,坚守边界,精心研究财经、市场领域,对于别的事情,我们一般闭嘴。
但是,昨天“定制宝宝”的事,我们觉得有必要说一嘴。不仅因为出发点跟商业有点关系,还因为我们叶檀财经有明确的价值观,纯粹,坚定,创造价值,尽最大可能缓解中产收入阶层的财富焦虑。
但这件事,突破了我们的底线。于是,这一天,我们看了N多材料,问了N多相关人士。
11月26日上午,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贺建奎宣布,全球首例特制的宝宝诞生,这是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
炸了。
贺建奎何许人也?
1984年生人,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海归,在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等领域均有成果,同时是一名立志成功的商人。
做科技的人,当然也能同时做商业,但两者的逻辑不能混淆,带着功利心做科研,不管是商业还是科研都做不大。你跟他说商业,他跟你说科研,你跟他说科研,他跟你聊管理。只有纯粹,才能极致。
天眼查把相关人士的商业信息,查了个底掉。
贺建奎名下有两家与基因检测相关的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有6家、作为股东的企业有7家、作为高管的企业有4家。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南科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表面上看来,这是个科学事件,大家为什么如此忧心忡忡?
一怕事件陷入罗生门。
原始报道找不到,我下午找过,没找到。
相关上市公司撇清,26日下午,上市公司天壕环境确认间接投资瀚海基因,“公司2016年、2017年投资入股了福州紫荆海峡科技合伙企业,实缴约900万元,由后者进一步投资瀚海基因,但公司主营还是公共事业、环保业。”
26号下午,南科大在官网发布情况声明,首先是深表震惊,接下来,生物系召开学术委员会进行讨论,形成了统一意见。
学校不知情,生物系不知情,接下来会深入调查,学校和系不当背锅侠。而且,从2018年2月1日起,贺建奎已经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到2021年1月。
深圳科创委表示不背锅,26号发布声明,表示从未立项资助过相关项目,也没有资助过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覃金洲及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在该领域的科技计划项目。
该研究的临床注册信息上登载“经费或物资来源为深圳市科技创新自由探索项目”,不属实。难道临床注册信息造假?
深圳卫计委同样不背锅。深圳卫计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应,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没有按要求在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进行备案。
11月26日,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当晚,国家卫计委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最后,连研究团队公布的签署医疗基因编辑的婴儿医学伦理审查申请书的医院,都出来澄清了。我的天,这下。连审批和出生的医院都没有头绪了。
11月27日午间,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总经理程珍告诉《新京报》记者,医院怀疑伦理审查材料造假,目前已申请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深圳和美没有参与该项活动,也未与贺建奎认识。
是压根儿没有材料?还是材料上的信息造假?反正,已经申请公安介入,医院很硬。
可说连人都不认识,玩笑开得有点大。
《经济观察网》消息,通过天眼查,发现贺建奎作为创始人的瀚海基因与和美医疗方面早有合作。
2015年,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Phayathai Hospital Group(“PHG”)、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健康卫视有限公司(香港)订立策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美是当年在美上市的。
天眼查信息还显示,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股东、监事林志通曾担任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一职。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有交往,可医院不知情。
真的假的?
其实,站在贺建奎的角度,站在科学家的角度,做基因治疗、检测的人成千上万,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少之又少,能够源源不断获得研发资金的人更少,有些科学家连团队都养不活。
在美国大学,商业和研究、科学家与学校,在股权、知识产权等方面有详尽区分,鼓励科学界下海创业,在股权等方面,需要有底线的游戏规则。
二怕莆田系再次突破底线,卷土重来。
事件涉及的和美医院比较扎眼,因为跟莆田系有关联,让大家联想到让人不堪处的魏则西事件,路子太野。
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隶属于和美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林玉明是莆田系二代。
和美医疗控股中国规模最大的私立连锁妇儿医院,拥有14家医院。如果此事是他们干的,今天能在深圳干,明天是不是敢在武汉贵阳干?
三怕科研没有创新,游戏规则倒是突破了底线。
这到底是不是重大的科研创新?看下来,这似乎不是太大的创新,就是胆大包天。
26号当晚,100多名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此事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给予强烈谴责!
我数了一下,一共是124名科研家,可有媒体说是122名,反正人数够多的,许多知名科学家共同出面表态。
这次技术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改CCR5基因,将经过修改的胚胎植入体内,初衷是实现对艾滋病免疫。
在科学家的共同声明里,“这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大家为什么不做?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
全球CRISPR技术的两位先驱张锋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第一时间发声。
张锋教授说:尽管我承认HIV是一个全球性的威胁,但在目前这一阶段,用编辑胚胎敲除CCR5,依然是风险大于潜在收益,更不用说敲除CCR5可能让人更容易受西尼罗河病毒的感染。
Jennifer Doudna教授表示,目前全球共识是CRISPR-Cas9不应在当下用于人类生殖系的编辑。负责这项工作的研究人员需要切实解释为何打破这一共识。
很奇怪,贺建奎这么做,是为了防止HIV从父母传输到未出生的婴儿,这现在已经有了常用的高效方法,完全没必要用高风险的基因编辑办法。
2015年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上,诞生了一份共识宣言,如果缺乏“对于恰当性的广泛社会共识”,任何对于生殖系的编辑都是不负责任的。
以贺建奎深厚的学术背景,当然知道这一共识,他自己还谴责过疯狂科学家,这次强行做实验,真的是为了人类未来,为了拯救HIV病人? 还是像伦敦国王学院教授伊尔舍所说的,为了夺得“世界首例”名头,实现个人野心?
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在《干细胞研究和临床转化指南》,明确指出风险在哪里。
1. 科学家对人类胚胎细胞核基因组修饰技术保真度和精确度仍缺乏足够的理解。
2.尚未完全理解此类流程之后出生的个体的安全性和潜在的长期风险。
如果说对转基因农作物,大家还有争议,对于人类胚胎基因技术,态度真是出奇的一致。再疯狂的科学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么说吧,未来的风险可能是不可控的。万一基因编辑之后不可控,孩子长大得上别的病,怎么办?万一这些孩子自己挺健康,长大跟其他人结婚生子,基因传递怎么办?万一疯狂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技术,污染各种正常基因,怎么办?万一六十年后出事,怎么办。
想到这点,让人虎躯一震。
和美医疗在港上市,有公开的财务数据。
《环球时报》摘用了一段。最近4年,和美医疗营业收入规模基本保持稳定,9亿元左右。但是,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从2015年到2017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617万元、9571万元和2739万元,其中,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高达71%,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2526万元净亏损。
和美医疗股价表现节节败退,在2015年上市当月,创下最高价每股8.16港元,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价;今年8月,创下1.88港元的最低价纪录。目前,维持在2.2港元左右,相比6.7元的发行定价,累计跌幅67.16%。
我能理解科学家的焦虑心态,也能理解医院的商业行为。但做事的前提是,不突破底线,底线失守,一切重来,毁坏的岂止是生物基因、生物制药行业。
多数人不笨,但不做,是敬畏底线。
别怕,只要有底线,就不必怕。
如果你有任何购房问题,
可以扫码加房管家微信详聊!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