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黄芪的故事

清代黄官绣《本草求真》云:“补气诸药之最。”清代陆以湉(字敬安,号定圃)《冷庐医话》记一医案:海宁许珊林治山阴某王患肿胀,自顶至踵,大倍常时,气喘声嘶,二便不通,命危。许采用生黄芪120克,糯米30克,煮粥1碗,小匙频服。不久,喘平便通,肿亦随消。继加祛湿平胃之品,两月后独脚有钱大一块未消。后改换了医生,极力诋毁前面做法,改用祛湿猛剂,病人又渐至危殆。许某又用前方挽回,服用黄芪至数斤,最终使脚面之肿全消而愈。

黄芪的作用

黄芪性甘,微温。归脾、肺经。以其根入药,药用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把黄芪列为“上品”。《药性歌诀》云:“黄耆入药,为强壮剂,具有益正气,壮脾胃,排脓止痛,活血医危的功效。对表虚自汗、气虚内伤、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脾虚泄泻、体虚多汗、气虚脱肛、子官脱垂、浮肿及痈疽等疾病疗效显著”。《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古药书均认为它有益气补虚的作用。

1.益气固表

黄芪比较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可治疗脾气虚弱、倦怠乏力,及食少便溏;

2.敛汗固脱

黄芪能够补肺脾之气,益卫固表止汗,治疗脾肺气虚所致的卫气不固、表虚自汗。黄芪能够升阳举陷,也能够治疗脾虚、中气下陷所致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疾病;

3.利尿消肿

能补脾益气治本,也能利尿消肿治标,为气虚水肿之要药,可以治疗脾虚、水湿、失运,浮肿少尿。

4.托疮排脓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可以托毒排脓,生肌敛疮,治疗痤疮,痈疖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