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巨星遭封杀?因家暴跌下神坛,还被质疑不会演戏,全靠服化道
戴久了“帽子”的你,还是不是你?
说一个你可能忽略的事。
一个超级大瓜的余波——杰克船长和海后的直播官司。
官司早判了,德普赢。
但庭审后,海外网友评价起德普这位胜者,仍然没有完全改观。
并且,他还是被踢出了《神奇动物3》。

“煤气灯效应”请自查度娘,也可以看1944年的电影《煤气灯下》。
它有几个关键词,如自恋、暴力倾向、共情能力差……
联想起庭审时对方律师提出的,他在片场常吸毒酗酒,导致电影表演体现了神经质的一面,还有德普前女友Barkin说德普因吸食药物、在拍摄现场失控等细节。
再联想他一贯的商业片表现,尤其《加勒比海盗》后期。

……还真像那么回事。
注意,本篇没兴趣为谁洗地。
也不想分辨一场失败婚姻的谁是谁非(虽然上图中“没人在这里获胜”的点赞只有寥寥101条,但这句可能更贴近离婚的真相)。
出于一个电影号的专业。
我只想讨论德普的演技。
好,问题来了:
德普的“敏感与神经质”,是从戏里辐射到戏外的吗?
以及,他庭审时到底是不是在演?
你懂的,演技的“好”往往很难被证明,但演技的“坏”则很易被察觉。
这些年网友发现,德普大哥的演技开始呈现单一重复的特征,“德普2003年演了船长之后就没离开过这个角色”。

顺着这些,我开始回顾德普的各种电影,不限于“加勒比”系列。
所以,不管你是因为颜,还是因为更早的他的文艺,而喜欢过他。
那么往下的你一定好奇:
在对于他个人演技史的捕风捉影中,我意外捡到了“德普的帽子”。
这顶帽子,可能藏着德普前半生的秘密。
1.德普有顶奇怪的帽子
还是先不要“万事怪童年”。
虽然德普有一个强势母亲和一个残酷童年,展开写肯定不输凡凡。
先从国人印象说起吧:
认识德普最早的人是中国70、80后,第一印象是导演蒂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

爱德华特殊的蓬松哥特式发型,像一顶压在纤细脖颈和惨白面孔上的笨重帽子,堪称奇观。
这顶“帽子”,强化了角色的一些矛盾气质,如恐怖与天真、冷酷与深情,它们奇迹般地并存共生着。
对比当年主流好莱坞电影,他显得如此非主流,非常容易被同样孤独、渴望存在的青少年记住。
但也因这种特殊性,此后的德普不会奢望靠复制这种表演经验来获取成功,毕竟,“怪人的成长”不是主流。
直到3年后的《邦尼和琼》,德普又一次找到了怪人的存在法则。
这部片里,德普饰演的男生萨姆有一顶正常的帽子,帽子下的人乍看青春俊秀,人见人爱。

戏里的他,要走入另一对“怪人”的生活——性格紧绷僵硬的修理工邦尼,还有他心智不太正常的妹妹琼。
因为类似的孤独感,他要摘下客套的帽子,露出同样不正常的本相,和琼坠入爱河……但随着剧情深入,摘下帽子的德普,开始出现了一些“多余”的演技。
比如喝个水这冗长的吞咽过程。
期间,眼神起码表达了三四种情绪,有“肯定”,有“呆滞”,其他的我也看不懂。

更怪的是在两人深夜表白时,表情也多,尤其这莫名的抬眉惊诧,同样显得突兀。

当然,也许不正常就是一种“反逻辑”,而德普抓住了“不正常”的精髓。
这种细节,是写不进剧本里的。
也顺带制造了观众眼里的神秘感,制造了德普的“唯一性”。
德普这阶段的微表情,已可以吊打国内挤眉弄眼的诸多偶像派演员,但对他而言这只是开始。
很快啊,30岁后的他迎来了第二个挑战:
文艺片大导贾木许的《Dead Man》(《离魂异客》)。
贾木许这位大咖,似乎不需要演技。
演技派如《帕特森》的亚当·德莱佛,或《唯爱永生》的抖森,或《破碎之花》里的老戏骨比尔·莫瑞,一律都是面瘫式表演。
但配上他的故事,就TM的对。


德普,则又一次成了例外。
这次帽子下的他,本是个正常人,一个19世纪的会计师布雷克。
故事说的是,在偏僻的美国西部,他意外的从无名之辈变成了杀手通缉犯。
他招牌的吸鼻子动作,应该从此戏开始。
鼻翼一紧,鼻子一吸,像一只警惕中的杜宾犬。
加上奇怪的吞咽(又出现了),还有眼神的高速摇摆……是之前帽子试图遮掩的那一套。
当年很多影评人解释为,这完美呈现了“角色内心的不安”……但也许,就是德普天生自带的不安,才让贾木许选了他。

再往后看,你甚至能看到剪刀手爱德华和前面那位萨姆的影子。
又是和女生拍拖,又体现了一种真爱中奇怪的“犹豫不决”。

再往后,你决定不再计较这些。
事实证明贾木许的选择,实在是精准。
这个杀人犯,杀起人来是多么与众不同,他没有套路那些常见的冷酷、冷静、残忍,反而演出了文艺范的当场晕厥。
此外,还会瞬间害怕得丢枪,惊恐万分地看着双手,一脸苍白地躲到角落……
完美。
德普的表演,从这里开始走向个人与角色的统一。
这个文弱的会计师,需要从杀人潜逃、受伤获救演到被通缉追杀,继而成为老练杀手……他的表演,需要的不是杀手的专业,而是普通人的“悲伤和迷失”。
帽子下的眼神,尽管晃吧,因为这太对了。

而当他成为真正的杀手,转变到面瘫模式即可。
这样就能表现杀手的冷血、对死亡的漠视、对生灵消亡的困惑……等等。


《Dead Man》上映后,业界大赞,将他的演技与六十年代演过西部片的大佬放一起对比。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是伊斯特伍德、杰克·尼科尔森、马龙·白兰度……

哦,如果往后拉20年,让他们再看看《加勒比海盗》,不知他们还是不是一样的结论。
不管怎样,德普找到了第一顶帽子。
别怀疑帽子,德普并没有靠“帽子”演戏,他靠的是摘下帽子的自己本体。
但他确实和帽子有着密切的缘分:
粗算一下,他主演的电影中有23部有帽子元素,如果加上装饰性帽子和客串,还可以多十几部。
每当他摘下帽子,观众都会惊呼:
“哦,是这样的,这是他的角色!”
但我们很少听说:
“哦,这不是德普吧,这是不是德普?”
这种问句,在杰克·尼科尔森、马龙·白兰度身上都出现过。
本色与百变,常用来区别两类演员,不用怀疑“本色演出”的精彩,好莱坞一直存在很多本色大咖,如罗伯特·德尼罗,不同作品中的他,有着大量浓烈的意大利式身体语言,常出现黑色与幽默交织的类似气质。
如果仔细分辨,在大气质的前提下,德尼罗常有很多细小的微操,让角色各具特色,这是他不可替代的高明之处。

所以,本色就本色。
德普在自己的绝对领域成为“神”,这没什么不对。
但帽子有点不同意,帽子似乎在说:
他后来,好像成了我?
2.德普的帽子戏法
德普是啥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帽子也有演技的?
这描述起来,像一道物理题:
假设:
德普的演技是永恒不变的A点,那么,如何让A点产生变化呢?
答案:
为A附加上不同的帽子B、C、D……这样就出现了新的组合方式。
你回忆一下是不是这样。
当德普戴上了第二顶、第三顶、第四顶……他就用相似的表情系统,制造了不同的角色。
比如帽子下的威利先生,来自《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看,又是不出意外的惊诧脸……但没问题,小朋友眼里,童话怪叔叔就该这么存在。
你一定发现了,德普更适合“非现实角色”,这一类被幻想的角色相当渴求他的表情,毕竟现实里没机会。
下面这顶疯帽子,来自《爱丽丝梦游仙境2》。

缠上丝绸,角色一样成立……对了,必须感谢同样戏剧化的化妆,它们让德普的演技,出现了黑化肥挥发会发灰的效果。
夸张有戏,脸瘫还有戏。

如果是类似军队的制式帽子,则德普需要做的更少。
毕竟制式下,观众常见的是一张扑克脸。
这是电影《等待野蛮人》,德普要扮演的是极端激进的帝国巡查官,乔尔上校。

在制式帽子下,德普给出了匹配的演技,好像挺和谐。
但看看《巴顿将军》中的乔治·C·斯科特,不一样吧?
帽子负责演军人,而斯科特演出了军人之外的部分,巴顿的骄傲,巴顿的偏见,巴顿的执拗……一个综合的巴顿个性。

好,再来一顶。
这是德普最近的电影《水俣病》,他演一个摄影师。
准确说,是一个酗酒、屡次想放弃人生的摄影师……又有点本色了。
一顶贝雷帽为他的不羁,加了一些行业的严肃性。
但大家都说,这个角色很平。

你还没看够?
那么勉强一点我觉得,“秃顶”也算一顶。
毕竟它相当成功遮掩了德普原本的敏感和文艺,为他增加了世俗的横肉。
这是《黑色弥撒》里的黑帮老大,原型人物是美国“十大通缉犯”之一的詹姆斯·巴尔杰。
在秃顶帮助下,德普确实不需要做得更多。

只是偶尔……当他暴起打人。
说真的啊,我不信。

Anyway,从此帽子终于成为戏法。
帽子下那只胆怯、敏感的小兔,大家早习惯了,不在乎换的是汤而不是药……
毕竟,戏法都是这么变的。
魔术师又那么有型,原谅了。
从此,德普的演技不再是表演一场冒险,而是一场冒险的表演。
大幕即将拉开,他也即将遇到“前半生最值钱的那顶帽子”。
说实话,现在看到它我都心潮澎湃,这顶帽子确实自带魔力。
带上它,风就会起,云就会飘,BGM就会响。
德普只需站在下面一动不动……
来吧,加勒比海域最拉风的海盗王!

说句公道话。
德普当然没有站下面一动不动。
相反他动得特别多,而且随着一二三四五系列不断推出,他几乎陷入了多动症。
兰花指、烟熏妆、小扭捏……在商业包装下,它们成了角色全方位的、时髦的中性特征,迷得观众们不要不要的。

但这并不矫情,因为德普只负责演德普。
这是德普与角色的完美统一,比史上任一次都完美,虽然《Dead Man》也高度统一,但明显走得不够远。
观众是一条大船,票房是一艘大舰,德普用自己本色的荒诞拉动了现实。不正常的逻辑,再一次掏空了正常人的口袋,这真的了不起,比他演过的任何文艺片都了不起。

讲起来有趣,Cap和Captain,本属同源词。
绕过了一大摞不值钱的caps,Captain Jack终于找到了藏宝湾。
……直到最近才搞丢。
3.什么时候戴帽子,什么时候不戴
你说,他还有不戴帽子的时候嘛!
对。
帽子们威力很大,大到有时,德普不得不取下帽子。
从《理发师陶德》到《断头谷》,都是最该戴帽子的场合与时代(十八世纪),但德普就不戴。


不戴就不戴,那就又回到A点……还是那句,德普只能演德普。
反正由他独挑大梁的大片,从头到尾都散发他的个人气质。
但遇到高手飙戏时,咋办?
如《忠奸人》。
德普演FBI探员唐尼,要去黑帮卧底,老戏骨阿尔·帕西诺演黑帮老大。
角色不简单,德普要做的是从跟班演到Boss副手,再演成为朋友、父子。
关系越近越不好演。
因为双重身份的边界,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也越迷惘。

来吧,帽子救场,哪怕隐蔽一点。
帽子在这里,是西部牛仔式的口香糖。
口香糖不是什么高明点子,因为用滥了,欧美黑帮片里常见,只要用来表达角色的不羁、镇定、老练……都ok。
一嚼口香糖,德普马上有了新气质。
但新问题也出现了,他不敢停。
聊天时嚼,打架时嚼。


小混混时嚼,成为黑帮副手时也嚼。
为了避免和老戏骨飙戏的被动,德普需要节奏,嚼来嚼去,就有了属于角色自我的节奏。

但一停……
完了。

不要以为我说德普演戏不行,他只是没那么出色,但绝不拉胯,就这一部来说,同样是“无间道”类电影,同样是皮夹克帅哥的救赎故事,他做得只比梁朝伟差一点。
说到这,专门聊聊帽子。
其实聚光灯下,不管什么职业,演员歌手艺术家,常需要“帽子”。
比如我小时候的偶像。
著名前枪花乐队吉他手,Slash。
他性格相对内向,接受采访时说,年轻时在舞台上表演常感觉少点啥。
直到20岁,他从洛杉矶一家店偷走了一顶顺眼的礼帽。
一直戴到现在,戴成了标志。
戴上帽子
没人知道我是谁
我在做什么
你只要把帽子拉下来做自己的事
就不会感到害怕

帽子是面具,是盾牌,是定心丸,也是私密的朋友。
也许年少的德普也曾梦想有这么一位帽子朋友。
也许在受母亲虐待的童年,也许在居无定所几十个社区漂泊时的生活。

那些都久远,我们不得而知。
而到了这次庭审,我才感觉到一丝眼熟。
庭审中,德普正常端坐的种种表现,既可以理解成类型片,也可以说他拿出了人生中最严肃认真的一面,那个A面。
A面,负责做自己就好,用平稳反省的声音,说出自己的脆弱、敏感、自责……

然后用方法论的方法,小心拿出B、C、D,以自己的节奏。
小熊软糖。
涂鸦。


观众也迅速对号入座,毕竟这张脸他们太熟悉,这位角色每换一顶帽子,对比他的前妻,会更容易让观众看到心。
别误会,我仍然没在说谁该赢谁该输。
比起讨论各打五十大板的离婚。
不如说说帽子和爱情的关系。
爱,可以让陌生的两个人,勇敢摘下帽子,袒裎相对。
当爱情消失,变成过去,变成悔意,人们又忙不迭为曾经的袒裎戴上帽子。
就像当年,与《剪刀手爱德华》女主薇诺娜·瑞德分手后,德普将纹身WINONA FOREVER(永远的薇诺娜),改成WINO FOREVER(永远做酒鬼)。

如果爱变成了恨,恨变成了报复心。
那这些曾经的“袒裎”,又将成为法庭上,射向对方的一根根利箭。
这时,为了防御和遮掩,我们又戴上帽子。
该回答问题了:
德普的“敏感与神经质”,是从戏里辐射到戏外的吗?
是。
他的个人特质帮助了事业,事业又给了他资本,资本支持着他在生活中的任性。
这让他制造了伤害,吃到了苦头,也遭遇了人生的失败。
那么,他庭审时到底是不是在演?
那你可以问问他的帽子。
他本人是不太需要演的,但帽子想做什么,他管不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