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白色污染严重,地膜成重要污染源,如何合理处置地膜?
提要:农田白色污染严重,地膜成重要污染源,如何合理处置地膜?
之前曾经看到一个关于如今我国农田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的总结,其中占比很大的两个因素是育种、化肥、栽培技术,前面两个因素也都比较容易理解,第三个栽培技术方面其实因素比较大的就是地膜的使用了,比如说反季节蔬菜的生产、早春种植地膜覆盖以及为避免冬季过冬出现的冻害而采取的地膜覆盖,对于有过农村种植经验的朋友,我想对此深有感触。
有资料表明,如今我国农田地膜使用量是每年8万吨,这么多的地膜堆积来真的是一座小山,如果将这把万吨的地膜降解为粉尘膜的话,其危害远远大于杨絮。这里可以给大家说一个数字,每年全北京市的杨絮产量是2000吨,也就是说我国每年所生产出来的地膜远高于杨絮的量。对于这么多的地膜,每年都无法清除出去,很多残留在农田等待自然降解,然而作为塑料哪里那么容易降解呢?地膜的危害以及地膜该如何处理呢?下面科学兴农就来同大家讨论一下。
地膜对农田的危害
地膜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降解速度是非常的慢的,而这些难以降解的地膜如果残留在农田的话,就可能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比如说地膜埋藏在田间,影响到了作物对于水肥的吸收利用,再比如田间的地膜丢在了田间地头,在风吹之后,农田作物叶片、树梢等四处飞舞,不仅影响乡村容貌,还对身体健康有不小的影响,如果农田的地膜一直得不到清理的话,随着地膜的增加还会破坏土壤结构, 降低肥力水平, 阻碍作物生长发育。 而且土壤中不断积累的残膜还会缠绕农机具, 妨碍耕作活动。
地膜如何处理?
科学兴农注意到目前在河南、新疆不少地区已经针对性的对地膜给予了回收补贴策略,提高农民清理地膜的积极性。在这里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以新疆阿克苏来说,当地给予农膜厚度达到0.01 mm的标准地膜给予适当的补贴 (16元/亩) ,用钱来调动农民使用标准厚度地膜的主动性。这种地膜相对比较厚一些,有助于回收,而针对回收方面另外给予了残膜交售给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的农户, 均补助15元每亩,接下来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从事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 根据回收加工量给予补贴, 每加工颗粒4 kg给予5元补贴。这种方式不能说不好,但是相对而言,地区的财政支出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虽说从源头到消化的终点站之间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贴,但是这笔钱总得有着落吧?财政可能是当前推广该方案的一大制约要素。
另外科学兴农也注意到我国已经在大力推行绿色环保可降解型地膜,农业部于2017年12月29日发布了《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T35795-2017) 国家标准, 该标准于2018年7月1日起实施, 要求生产企业生产销售达标的农用地膜产品。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在提高并保持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方面与普通地膜作用相当,但是成本方面要比当前用的化学地膜贵出2-3倍,这可能是阻止环保地膜推广的一大因素。
综合来看,当前无论是回收补贴策略还是绿色地膜推广补贴或者生产补贴,中间都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持,否则的话很难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