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刀锋时刻 Moto Z详细评测

 

主打模块化的Moto Z是今年智能手机市场极具差异化的产品之一,刀锋般的轻薄机身外加模块化的设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Android的这些年里,Moto离“刀锋”这个词越来越远,这次的Moto Z是最接近刀锋的一次。除了了刀锋的特点,Moto Z的哈苏模块也十分“interesting”,我们这次除了对Moto Z单机本身进行测试外,也对哈苏模块的拍照进行了详细的测试。

参数规格

Moto Z采用骁龙820 SoC,4GB RAM(LPDDR4 933MHz)+64GB ROM(UFS2.0),5.5英寸 2K OLED屏,后置摄像头为1300万像素(光学防抖+IMX214 f/1.8)、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光学防抖 f/2.2),使用USB Type-C接口,电池容量为2600mAh,支持5V/3A新一代Moto涡轮快充,三围:155.3*75.3*5.2mm、重:137g。

外观


Moto Z采用高标号不锈钢背板,刀锋设计,机身边框极具金属感。Moto Z将金属隔断条放在了USB Type-C接口和顶部这两个不明显的位置,让整机更具一体感。可惜的是背部的摄像头过于突出且面积太大,难以真正延续Moto辉煌一时的“刀锋精神”。

Moto Z的5.2mm轻薄机身确实能够持续的给使用者带来很不错的手感,特别是它的美国铝业航空级硬铝金属中框,质感非常的细腻,但美中不足的是它的背部纹理以及突出的摄像头可能无法符合部分用户的口味。

摩眼-哈苏模块

哈苏模块可谓是Moto Z四款模块当中关注度最高的功能模块,装备上哈苏模块后的Moto Z会弃用后置摄像头而直接使用哈苏模块进行拍摄。哈苏模块的焦段为4.5~45mm(等效35mm焦段:25~250mm),具备十倍光学变焦,光圈:F3.5~6.5,手动ISO最高3200,没有光学防抖,模块配备了一颗电源/录制按键、变焦波轮、氙气闪光灯、辅光灯。

装备上哈苏模块后,在启动后置拍摄时,哈苏的镜头就会伸出,只有在退出后置拍摄时镜头才会缩回去。

和其它三款模块一样,哈苏模块也是通过触点与Moto Z进行连接,模块与Moto Z之间通过磁力相粘合。

哈苏模块上的变焦波轮和电源/录像键

说来有点讽刺,哈苏模块的厚度比Moto Z还要厚,特别是镜头和把手部分,厚度:9~15.1mm,好在实际使用中,装备了哈苏模块的Moto Z还是能轻松放入口袋的。

每个模块在底部都留一条缝隙,通过缝隙用手可直接分离模块与Moto Z。

哈苏模块的信仰Logo“H”

摩影-投影模块

投影模块的体积也不小,重量为120g,而且还内置风扇,在投影灯泡的左右两边有两个键,一个是用于调节投影对焦的波轮,一个是投影开机键。由于是便携投影仪,因此它的投影效果自然无法比肩专业投影设备,虽然官方声称最大投影面积为70吋,但是它的投影分辨率仅有854x480 (480p),对比度为500:1,亮度为50流明,对于这种低分辨率,低流明的便携投影仪来说,画面越大,意味着图像越模糊......

投影模块背部的金属盖板用作支撑

用于调节投影对焦的波轮

可以从投影模块的缝隙中看到风扇

摩音-JBL音响模块

JBL音响模块的厚度为13mm,重量为145g,配备了两个直径 27 毫米的立体声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功率为3W,最高响度:80dBSPL @ 0.5m,自带电池容量为1000mAh,内面有用于单独充电的USB Type-C接口。

用于支撑的脚架

JBL音响模块的功能相对简单,即接即用背部有金属网格

摩电-电池模块

电池模块的厚度仅为6.2 mm,重:79g,是四款模块中最小巧的。它可为Moto Z提供2220mAh的额外电量,也是即接即用,它的厚度相对于其它三者而言要薄一些。电池模块可通过Moto Z的原装适配器进行充电,充电规格:2.2A/11W。

屏幕

NTSC色域

sRGB色域

色准

Moto Z屏幕测试数据:

对比度:∞ 默认色温:7429K 最高亮度:350nits sRGB色域:140.4% NTSC色域:92.2%

104色平均色彩精准度:4.9 手动最高亮度下屏幕各处的亮度:320~350nits

系统

Moto Z搭载的是极其接近原生系统的XX系统,Android系统版本为6.0.1,没有二级菜单,扁平化的UI风格。系统预装的第三方App非常少,只有微博、WPS、京东、支付宝。可以说整个系统非常简洁。

性能

性能方面,虽然Moto Z采用的是骁龙820+4GB LPDDR4,其骁龙820并非满血版,最高核主频只有1.82GHz,虽然官网上标注它的GPU主频为624MHz,但实际上用AIDA64查看后发现频率只有510MHz,说明这颗820与小米5标准版的那颗是一样的。另外,Moto Z的4GB LPDDR4的内存频率仅为933MHz。

在跑分中,Moto Z的低频版820成绩会比正常的820要低一些,在实际使用中它在应用加载速度方面与多数820手机差别大,对于笔者这种不玩游戏,只开微信、浏览器、淘宝、微博的用户来说影响很小。Moto Z的闪存读写速度抢眼,随机读写在现今的820手机中名列前茅,特别是随机写入速度,这可能是得益于F2FS的文件系统加成,这不禁让人想起华为Mate 9的UFS2.1+F2FS带来的超高随机读写速度。

拍照

支持个性化模块装备是Moto Z最大的卖点之一,哈苏模块作为被联想最看好模块产品,在Moto Z发布之初,联想就表示“手机是用来拍照的,哈苏是用来摄影的。”,可见这个哈苏模块确实被联想给予厚望,因此我们在拍照评测中也理所当然的加入了哈苏模块,另外一个参与对比的设备是同为1200万像素的iPhone 7 Plus

日间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在日间的室外场景中,我们发现在不进行光学变焦的情况下,哈苏模块的白平衡表现不太理想,与iPhone 7 Plus、Moto Z原生摄像头都有一定差距。而且这个白平衡问题是很容易复现的,并不是个别情况,阳光照射在地上,哈苏表现的是冷色而不是暖色。

在不变焦的情况下,可以看得出哈苏模块的样张没有进行过多的算法处理,原生噪点较多,日间的解析力基本与iPhone 7 Plus、Moto Z相当。

室外日间情况下进行10倍光学变焦,效果很逆天。基本上在几十米内,你想看的都能通过10倍变焦看得到,长焦端250mm的解析力还行,虽然没有短焦25mm近距离拍摄那么清晰,但是在日间完全可以接受。但是你使用10倍光学变焦的时候手一定要稳住,即便这是日间,因为10倍光变后的抖动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即便你的快门是1/100 s。

弱光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这组场景中,哈苏模块的反差对焦比较乏力,对焦时间大概需要3~5秒。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在这组建筑工地的场景中,放大后我们看到,iPhone 7 Plus和Moto Z都对远处的水泥工地进行了算法涂抹,而且十分明显。哈苏模块的成像则还是比较原生,算法处理效果不明显,其实这是一个缺点。

左:iPhone 7 Plus 中:哈苏模块 右:Moto Z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弱光方面,iPhone 7 Plus的成像效果好于Moto Z,远远好于哈苏模块,Moto Z的弱光解析力其实不差,只是画面的曝光度太低,以及涂抹不够给力,显得噪点较多。哈苏模块的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它的成像就根本不像是一台智能手机的拍照,而是一台老式的卡片机,算法还比较落后,而且受限于它短焦端(25mm)的F3.5超小光圈限制,它在弱光成像效果较差,首先光圈太小是先天缺陷,然后是算法处理不给力。

不过10倍光变的效果依旧不错,虽然长焦端(250mm)的光圈已经小至F6.5,但其实弱光下使用10倍光变更大的问题在于你的手真的不能抖,在体验上即是神之手也不太可能做到一次快门就不虚,基本都要拍好几次才能保证一张可用。

关于哈苏模块的光学变焦

左:iPhone 7 Plus 长焦镜头(2倍光变) 右:哈苏模块1.9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长焦镜头(2倍光变) 右:哈苏模块1.9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长焦镜头(2倍光变) 右:哈苏模块1.9倍光变

左:iPhone 7 Plus 长焦镜头(2倍光变) 右:哈苏模块1.9倍光变

在同样进行变焦的情况下,iPhone 7 Plus可以通过长焦(56mm)实现2倍光变的效果,而由于哈苏模块的光变定量调节,无法设成2倍光变,我们只能选择最接近的1.9倍光变进行对比。

由于iPhone 7 Plus的2倍变焦是会根据环境的光线充足情况来自动选择是用28mm的进行2倍数码变焦还是选择切换至56mm的长焦,而且在夜晚弱光下,长焦基本不会被启动,因此我们都是用日间场景进行对比。通过样张的结果来看,很明显哈苏的1.9倍光光变能在解析力上强过iPhone 7 Plus,但是由于算法和白平衡问题,iPhone 7 Plus也有自己的优势。

但实际上,iPhone 7 Plus在与哈苏模块对比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输了,因为iPhone 7 Plus的长焦在夜晚基本是用不了的,因为光线不足,iPhone会自动选择28mm的进行2倍数码变焦,而哈苏模块则根本不受限制。

左上:iPhone 7 Plus 右上:哈苏模块 左下:Moto Z 右下:哈苏模块10倍光变

图为,通过哈苏模块10倍光变的成像效果,和在三个都不进行变焦的情况下近距离拍摄的对比。

Moto Z

Moto Z的这颗摄像头没有什么秘密,它就是一个颗带光学防抖、大光圈的IMX214,它的实力有限,不会太差。弱光表现不如iPhone 7 Plus是情理之中,但是也可以接受,Moto Z的问题在于IMX214不具备相位对焦的功能,在某些场景下,会进行来回拉风箱,整体的对焦速度较慢。

关于拍照部分以及哈苏模块的更多详细拍照评测可以看笔者之前写过的这篇 《解密哈苏 Moto Z&哈苏模块拍照评测》

充电&续航&发热

快充方面,虽然Moto Z使用的是Moto涡轮快充,而且原装充电器的输入功率仅为5V/3A,但是考虑到它自身电池仅有2600mAh,因此充电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实际测试中,Moto Z的电量从0%开始充电,12分钟可充至24%,60分钟可冲至93%,69分钟充至98%。

续航方面,Moto Z在三个小时续航测试后剩余71%的电量,对比目前的各大旗舰来说续航处于中等水平,但考虑到其电池容量仅有2600mAh,这样的成绩也算过得去。

虽然Moto Z的厚度仅为5.2mm,不过散热表现还属于正常水平,运行1个小时NBA 2K15后温度最高处位于机身正下方虚拟键的位置,为42.6℃,热量都集中在手机的底部,手机其它地方的温度为30~35℃。

总结

本月,联想官方公布数据,Moto Z全球销量突破100万台,对于手机出货排行榜常年位居Others的联想实属不易,原本就不按规矩出牌的Moto在这几年来推出了各种奇葩中低端机型,事实也证明这些机型虽然足够差异化(起码外形是非常差异化的),但是性能低下,亮点和噱头不多,难以在市场中夺得用户芳心,特别是中国市场。Moto Z的出现让笔者回想起了刀锋时代的Moto,精致的做工、纤薄的机身、旗舰级的性能。笔者始终认为所谓的差异化应建立在设计、做工、性能这些根基之上,连基本都做不好,最终只会沦为哗众取宠的小丑,而在此之上的差异化则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即便Moto Z的模块很贵,在部分用户来看用处不大,但也无关紧要,没有模块的Moto Z也是一部精致的旗舰智能手机。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playphone

更多精品专业评测,更多好玩有趣视频,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爱搞机》和《搞机啦》。关注爱搞机,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