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气球》| 不单单是女性主义

 

获得多项大奖提名的电影《气球》悄然在各影院上映。被业界誉为中国百年影史藏族母语电影的开创者万玛才旦作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发出了呼吁,“跪求”增加排片。

影片讲述藏族地区,达杰一家因为性教育缺失,孩子们拿避孕套去玩,妻子卓嘎缺少避孕措施,导致意外怀孕。达杰家已经有三个男孩,家庭也不富裕,卓嘎本想堕胎,却因为上师(类似算命先生)说新生儿是死去爷爷的转世,而被家人逼迫生下孩子,酿造一场悲剧。

1.“气球”的意象表达

影片围绕小小的避孕套展开叙事,电影描绘了卓嘎和达杰一家在藏族传统信仰与现实碰撞下的爱与泪。导演借助气球这一道具,描绘出藏族女性遭受的“性压迫”以及生存困境,她们的爱与痛,挣扎与觉醒;更探讨了传统藏族宗教、信仰与现代生活之间的隔阂与激烈冲突,勾勒出这片神秘遥远土地上,藏民内在精神的撕裂与摇摆。全片以气球作为线索,关联起了一个个的人,也透出了藏地人们对于性的看法。

开头以两个孩子透过避孕套吹成的气球观察父亲和爷爷引出了父亲的承诺,到了城市中就会给他们买两个鲜艳的真正的气球。结尾处买来的两个红色气球一个爆炸一个飞上了天空,爆炸的气球象征着肚子里被打掉的孩子,天空的气球收束了每个角色的目光,象征着爷爷的灵魂摆脱了束缚飞向了天空。人们淳朴地相信着人是拥有轮回的,逝去的亲人能够借助新生儿回到家中重新成为亲人。但是导演借着梦境中哥哥身上的痣、借着达杰执意打掉肚子中的孩子,诉说着对于轮回的疑惑。

片中气球一共出现三次,前两次是两个熊孩子拿避孕套当气球,达杰生气扎破了它,第二次被换哨子的孩子爸找上家门,达杰与他在消毒池子里打了起来,但这两次他并没有打孩子,这说明他是爱这个家的,爱家人的。中间卓嘎提出打孩子的事情,他打了卓嘎一巴掌,第二天他向她道歉;汪洋提出不上学了,他说,安心读书,不要担心家里的事情,看出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感。虽然在关于是否要孩子这个事情上,表现出过强的信仰,相信上神,没有站在妻子的角度为她考虑,这里还是会生出对他的气愤。结尾达杰为两个孩子买了气球,这是第三次。

2.影片反思的呈现

这部电影讲了很简单的故事,人物不多,人际关系也简单,就讲述一个普通的藏地牧民家庭的生活。一部短短的电影里面,包含了佛教讲的人生四苦,一是生老病死,二、求不得 三、怨憎会 四、爱别离。这部电影的主线是关于生与死。

副线涉及求不得,怨憎会和爱别离。我主要想聊聊关于生,一旦涉及到生育,一定就会涉及女人,因为只有女人才有生育功能。生育对于女性来说,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呢?在这部电影里面,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生育又更多了另外一层意味。故事中的姐姐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她比别人更纠结,因为她处于感情和道德的两难困境中。

卓玛遭遇到的生育困境,其实在我们身边的现代女性身上并不少见。有的女性一次次堕胎,只是为了生下一个儿子;有的女性多年求子,不得不忍受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折磨,一次次尝试试管;有的女性在自己都还没长大,还没准备好做个母亲的懵懂状态下就生下了孩子,结果生活一团糟;有的女性想用生孩子来维系婚姻,结果却发现事与愿违......甚至最近发生的明星“代孕”事件据说在名流圈里也早已屡见不鲜。

其实,在生育这件事上,女性最容易被物化。似乎你的肚子由不得你来做主。正如电影中周措医生告诉卓玛那样:你不是为了生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否则,女人跟电影中那个因不能生育而任人宰割的母羊有何区别呢?

3.现代化转型下的藏族文化

然而,万玛才旦说了,“我不是最近开始关注女性,也不是刻意关注女性,我还只是在表达人和生活。”他是要在探讨现代化转型下藏族文化 ,是要探讨藏族文化里那些幻象与隐喻与现代文明的冲突。

电影是手持拍摄的,又加入了一些超现实的镜头,既有一种偷窥感,又有一种恍惚的属于藏地的神秘感。如果说这次看把重点放在了“女性主义”上,那下次刷的话,一定会把重点放到对藏区文化与信仰的尊重、理解和更多的了解上。在电影中间,有一个透过窗户由内向外拍的上下左右分隔的二分镜头,它凸显了某种对立,而这种对立正是电影给人们带来的思考。

4.结语

万玛才旦以自成一家、难能可贵的“电影作者”的气度引领观众深入对特定时代里藏族群体的生态图景的窥探,关乎生存死亡,关乎繁衍孕育,关乎爱情亲情,关乎自由和抗争。“信仰”在本片的刻画中摒弃了贴标签的方式,以嵌入生活的骨肉和“润物细无声”的无处不在,描摹藏地人民对信仰的拥趸。生活流糅合超现实就像是诗句的韵脚,使整部电影散发出迷人的气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