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种可食用昆虫
收集了32种昆虫,有点重口,荒野旅行时如遇紧急情况可做参考食用。
九香虫
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九香虫又称黑兜蝽、瓜黑蝽、打屁虫。属蝽科昆虫。成虫体稍带铜色光泽,密布刻点。触角第5节黄褐色。前胸背板及小盾片上有横皱纹。腹部侧缘各节黄黑相间,黄色部分狭于黑色部分。分布于河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为我国特有种。若虫和成虫喜在瓜秧上吸食。民谣讲“皇帝老儿吃鹿茸,老百姓吃打屁虫”。
九香虫性味咸,温,无毒。具理气止痛、温中壮阳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甲壳质等成分。夏、秋季捕捉成虫,放入容器中,用开水烫死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用锅炒食。四川省阆中等地老百姓常捕捉九香虫炒食或用油炸食。

麻皮蝽
Erthesina fullo(Thunberg)
麻皮蝽又称臭大姐、麻椿象、黄斑蝽。属蝽科昆虫。成虫体长2.1~2.4cm,宽约1.0cm,黑褐色,密布细碎不规则黄斑和黑色刻点。头部狭长,其前端至小盾片中央有1条明显的黄色纵线,头部侧缘、前胸背板前缘和前侧缘具黄色窄边。各足胫节中部黄色。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麻皮蝽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捉成虫,放入容器中,用开水烫死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用锅炒食。

茶翅蝽
Halyomorpha picus(Stal)
茶色蝽又称茶色蝽。属蝽科的昆虫。成虫体长1.2~1.6cm,椭圆形,茶褐色或黑灰色,具黑色刻点。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淡黄色横列的斑点。小盾片基缘常有5个白色小斑。侧接缘黄黑相间。腹部腹面淡黄白色。若虫和成虫危害林木、果树和农作物等。秋季成虫喜欢在房屋墙上、电线杆、公路旁等处群居活动,是捕捉成虫的好时期。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
茶色蝽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矿物元素等。药用功效不详。食用方法同九香虫。

负子蝽
Sphaerodema rustica Fabricius
负子蝽又称大负子蝽。属负子蝽科昆虫。春季雌虫把卵平产在雄虫背上,并分泌一种胶质粘着,直至孵化,估称为负子蝽。成虫扁卵形,褐色至褐灰色,体长约1.5cm。头部尖,三角形,中部有1条黑粗线斑。复眼大,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虫体背面较平坦,腹面稍突出。小盾片三角形,端部尖。前足为捕捉足,中、后足扁平,后足胫节内侧有1列长毛。腹部末端有短而扁的呼吸管。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生活在池塘、湖泊、河水中。
负子蝽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捉成虫,用开水烫死后,放锅中炒食,或用铁丝穿成串用火烤食。是口感较好的食用昆虫。

碧伟蜓
Anax parthenope julius Brauer
碧伟蜓又称老竿、水蝎子。属蜓科昆虫。成虫腹长约5.5cm;后翅长约5.3cm。头部前额有1条黑纹,上额前缘具淡蓝色横条纹。合胸淡绿色。雄虫腹部第1~2节膨大,绿蓝色。分布于全国各地。稚虫生活在水中。成虫喜在池塘、水库、湖泊边飞行。
碧伟蜓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捞稚虫,放入锅中炒食。河北白洋淀一带老百姓常捕捉稚虫用油炸食。提示:碧伟蜓吃害虫,为有益昆虫,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捕捉食用。
黑纹伟蜓
Anax nigrofasciatus Oguma
黑纹伟蜓又称马大头。属蜓科昆虫。成虫腹长约5.7cm;后翅长约5.0cm。上颚具黑色 “T”形斑纹。合胸侧面黄绿色,有2条粗黑纹。腹部黑色,有许多蓝绿色斑。分布于华北、华南、西南等地。稚虫生活在水中。成虫喜在池塘、水库、湖泊边飞行。
黑纹伟蜓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捞稚虫,放入锅中炒食。民间常用油炸食。提示:蜓科类吃害虫,为有益昆虫,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捕捉食用。

棒腹小叶箭蜓
Gomphidia confluens Selys
棒腹小叶箭蜓又称联纹小叶春蜓。属箭蜓科昆虫。成虫腹长约5.0cm;后翅长约4.7cm。头顶具一对黑色较大的短突起,形如2个小犄角。合胸前方具一个近似“W”形的黄绿色纹。第7腹节之后膨大呈棒状。分布于全国部分地区。稚虫生活在水中。成虫在池塘、水库、湖泊边飞行。
棒腹小叶箭蜓性味微寒,无毒。具益肾强阴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捞稚虫,放入锅中炒食。民间常用油炸食。提示:蜓科类吃害虫,为有益昆虫,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捕捉食用。

黄 蜻
Pantala fl avescens Fabricius
黄蜻又称黄蜻蜓。属蜻科昆虫。体赤黄色。头顶有1块黄色突起,突起前方有1黑色横条纹。翅透明,翅痣赤黄色。腹部黄褐色,第3~10节背面有黑斑,第8~9节黑斑较大。分布于全国各地。稚虫生活在水中。成虫到处飞行。是最常见的种类。
黄蜻性味微寒。具益肾强阴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捉稚虫,放入锅中炒食。提示:蜻蜓吃害虫,为有益昆虫,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捕捉食用。

桃红颈天牛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
桃红颈天牛又称红颈天牛、桑蠹虫、蛀虫。属天牛科昆虫。成虫体黑色光亮,体长2.8~3.7cm。触角细长。前胸背板棕红色,两侧各有1个刺突。鞘翅肩较宽,向后渐窄。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幼虫乳白色,前胸背板前半部横列4个黄褐色斑。幼虫在树干内生活。为常见食用昆虫。
桃红颈天牛幼虫性味甘,温,无毒。具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从树木虫道中挖取幼虫,放入锅中炒食。也可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味道鲜美。民间常用油炸食。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
光肩星天牛又称星天牛。属天牛科昆虫。体黑色。触角细长,节基部白灰色。前胸背板侧刺突长而尖。鞘翅基部光滑,没有瘤突。鞘翅上有大小不规则的白斑。足及腹面黑色,密被灰色细绒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幼虫钻蛀树干。为常见食用昆虫。
光肩星天牛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四季均可从树木虫道中挖取幼虫,放入锅中炒食。也可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 (Hope)
桑天牛又称粒肩天牛、黄褐天牛。属天牛科昆虫。成虫体密布黄褐色短绒毛。前胸背板有横皱纹,侧刺突尖锐。前翅基部密生黑褐色颗粒状小点。分布于辽宁、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四川等地。幼虫钻蛀树干。为常见昆虫。
桑天牛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四季均可从树木虫道中挖取幼虫,放入锅中炒食。也可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

竹 虫
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 Fabricius
竹虫又称直锥象、竹象鼻虫、笋子虫。属象甲科昆虫。成虫体菱形。头小,半圆形;喙直,短于前胸。触角索节6节,棒愈合成靴状。前胸盾形,基部中央有1黑斑。雄虫前足胫节长而弯,腹缘密生长毛。幼虫长圆筒形,乳白色,胸足3对,腹足4对。分布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幼虫取食竹笋。
竹虫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剥取竹笋中的幼虫,放锅中小火炒食,味道鲜美。民间常用油炸食,味道鲜香酥脆。为西南地区常见著名的食用昆虫。

黄缘真龙虱
Cybister japonicus Sharp
黄缘真龙虱又称龙虱、水鳖虫、水龟虫。属龙虱科昆虫。成虫黑色至黑褐色,具光泽,长卵形,扁平,光滑,体长约4cm。触角11节,线状。前胸背板侧缘和鞘翅侧缘均有黄褐色边。后胸腹板在后足基节前无横缝。中、后足扁平,边缘具缨毛。后足呈桨状。分布于东北、河北、北京、浙江、重庆、华南、云南等地。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水田中。成虫有趋光性。
黄缘龙虱性味甘,平。具补肾,活血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等。南方四季均可捕捉成虫,放入锅中炒食。也可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民间常用油炸食,味鲜美。

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铜绿丽金龟又称铜克郎。属丽金龟科昆虫。成虫铜绿色,有光泽,长卵圆形。触角9节,棒状部3节组成。前胸背板大,侧缘有窄黄褐色边。小盾片近半圆形。腹面多呈乳黄色或黄褐色。前足胫节外侧有2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四川等地。成虫喜在黄昏至前半夜活动,趋光性较强。
铜绿丽金龟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季捕捉成虫放入锅中用小火烤食。民间常用油炸食,口感酥脆。

黄褐丽金龟
Anomala exoleta Fald.
黄褐丽金龟又称黄褐金龟子。属丽金龟科昆虫。成虫黄褐色或赤褐色,油亮,长卵圆形。触角9节,棒状部3节组成。前胸背板侧缘有浅黄褐色边。小盾片近半圆形,与背板接连处密生黄色细毛。胸下密被黄褐色绒毛。鞘翅纵肋较明显。前足胫节外侧有2齿。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宁夏等地。成虫趋光性较强。
黄褐丽金龟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季捕捉成虫放入锅中用小火烤食。民间常用油炸食。
华北大黑腮金龟
Holotrichia diomphalia(Bates)
华北大黑腮金龟又称朝鲜黑金龟甲。属鳃金龟科昆虫。成虫黑褐色,长椭圆形。触角10节,棒状部3节组成呈腮状。前足胫节外侧生有3齿,内侧一棘刺与中齿相对。分布于北方、西南、华东等地。成虫喜在黄昏至前半夜活动,趋光性较强。
华北大黑腮金龟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季捕捉成虫后,放入锅中用小火烤食。也可用铁丝穿成串,用火烤食。

东亚钳蝎
Buthus martensii Karsch
东亚钳蝎又称马氏钳蝎、蝎子。不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钳蝎科的动物。成蝎土黄色。体分头胸部和腹部2部分。头胸部较短,有1对钳铗和4对步足。腹部分前后2部分。前腹部宽大,7节;后腹部细长,5节,末端有尾刺呈上翘钩状,内有毒腺。主要分布于北方。栖息在石缝、石块、砖瓦块下。
东亚钳蝎性味咸,辛,平,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卵磷脂、牛黄酸、多种矿物质等成分。夏、秋季捕捉成虫,用开水烫死后,放入锅中炒食。或用铁丝穿成串,在火上烤食。民间常用油炸食,味道鲜美。
蝼 蛄
Gryllotalpa 0rientalis Burmeister.
蝼蛄又称东方蝼蛄、大土狗、啦啦蛄。属蝼蛄科昆虫。体土黄色。前胸背板盾形。触角丝状。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动的刺。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喜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民间有“蝼蛄夕鸣悲,凛凛云岁暮”的诗句。
蝼蛄性味咸,寒。具利水消肿、通淋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成分。捕捉后用开水烫死,放入锅中煮食、炒食。也可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
中华螳螂
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中华螳螂又称中华大刀螳。属螳螂科昆虫。体绿色或黄褐色。前胸背板细长,在1/3处扩大。前足腿节下外缘处具列刺4个。前翅革质。喜生山坡草地、灌木丛中。民间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谚语。为最常见的种类。
中华螳螂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捉后用手捏死,放入锅中炒食,或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民间用油炸食,酥脆鲜香。螳螂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捕食。

广腹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
广腹螳螂又称广斧螳、拒斧螳。属螳螂科昆虫。体淡绿色或紫褐色。胸部和腹部均较宽阔是本种的主要特征。前胸背板宽广,呈长菱形。前足腿节宽粗。前翅有1个白斑,前缘区宽大。紫褐色型前翅有不规则的小白色斑。分布于华北、华中、华东、福建等地。为最常见的种类。
广腹螳螂性味甘咸,平。具补肾,固精等功效。成虫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捉后用手捏死,放入锅中炒食,或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螳螂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不到万不得以时不要轻易捕食。

棕污斑螳螂
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
棕污斑螳螂又称污斑螳螂、小刀螳螂。属螳螂科昆虫。体灰褐色,偶见有绿色个体,体较为细瘦。前足基部前龙骨具1行白色小尖刺,内侧基部具1黑色斑,腿节内侧具粉色、白色和黑色相连组成的彩色斑。分布于河北以南及西南等地。
棕污斑螳螂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秋季捕捉后用手捏死,放入锅中炒食,或用铁丝穿起来用火烤食。螳螂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轻易捕食。

柞 蚕
Antheraea pernyi(Guérin-Meneville)
柞蚕又称栎蚕、槲蚕。属天蚕蛾科昆虫。成虫黄褐色。前翅中部有一个膜质透明圆斑;前翅内横线褐色,内侧有白边。后翅圆斑与前翅相似。蛹褐色或黑褐色。头部前下方有一白斑。主要分布于东北等地。幼虫以柞树等树木的叶片为食。
柞蚕蛹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秋季剥开蚕茧内的蛹,放入锅中煮食或炒食,民间用油炸食。成虫摘除翅膀后,放入锅中炒食或用火烤食。是野外补充身体能量的优质昆虫食品。

豆天蛾
Clanis bilineata Walker
豆天蛾又称豆虫。属天蛾科昆虫。成虫体黄绿褐色。前翅狭长,前缘中部有1个浅黄色三角形大斑。后翅除前缘、内缘黄白色外,其余为棕褐色。中、后足胫节背侧有银白色纵条。幼虫绿色,体两侧各有7条倾斜的浅绿色线,尾部上方有1个向下弯的尾尖。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等地。
豆天蛾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季捕捉幼虫,用开水煮食,或用火烤食。青岛等地人,夏季捕捉幼虫存入冰箱,吃时用油炸食,口感酥脆。
黑盾胡蜂
Vespa bicolor Fabricius
黑盾胡蜂又称大黄蜂、黄蜂、马蜂。属胡蜂科昆虫。头部和胸部密被棕色长毛。触角背面黑色。中胸背板黑色,略隆起。中、后胸侧板均为黄色。足黄色,但跗节略呈棕色。腹部背板各节有黑色带;腹板各节均为鲜黄色。分布于华北、陕西、华中、华南、西藏等地。喜在山区林木中活动。为常见种类。
黑盾胡蜂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常用烟熏的方法获取蜂巢。成虫、幼虫和蛹可用锅炒食。民间常用油炸食。提示:获取蜂巢前,身体裸露部分必须进行防护,以免被蜂蜇伤。

凹纹胡蜂
Vespa auraria Smith
凹纹胡蜂又称吊马蜂。属胡蜂科昆虫。头窄于胸部。额部、颅顶及颊部呈棕色,被棕色细毛。中胸背板黑色,中部有一条凹形棕色斑纹;小盾片黄棕色。跗节全为黄棕色。分布于西南等地。
凹纹胡蜂性味甘,凉,有小毒。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成虫、幼虫和蛹可用锅炒食。云南等地百姓常用油炸食。提示:捕获前,身体裸露部分必须进行防护,以免被蜂蜇伤。

金环胡蜂
Vespa mandarinia Smith
金环胡蜂属胡蜂科昆虫。头部为橘黄色。前胸背板前缘中部突出,肩角明显,前缘两侧黄色。中胸背板和小盾片黑色。后小盾片黑色。腹部除第6节全部为橙黄色外,第1~5节为黑色,第2节以后各端部有窄条金色环。分布于辽宁、华北、陕西、甘肃、华中、华南、西南等地。以华南、西南最常见。喜在林木中活动。
金环胡蜂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成虫、幼虫和蛹可用锅炒食。云南等地百姓常用油炸食。提示:捕获前,必须进行身体防护,以免被蜂蜇伤。
澳门马蜂
Polistes macaensis Fabricius
澳门马蜂又称马蜂。属马蜂科昆虫。中胸背板黑色,中部有2条黄色条斑;并胸腹节黑色,有2条黄色条斑。腹部第1节前方为圆锥状;第2至5节背板,沿端缘有橙黄色宽横带。雄蜂唇基内凹,腹部7节。分布于河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喜在树上筑巢,巢单片,不大。
澳门马蜂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成虫、幼虫和蛹可用锅炒食。提示:捕获前,必须进行身体防护,以免被蜇伤。

黄翅大白蚁
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
黄翅大白蚁又称白蚁、螱。属白蚁科昆虫。大兵蚁体长约1.1cm。头部黄褐色,上颚黑色。头背面观略呈长方形。上颚粗壮,左上颚中部后有数缺刻,右上颚无缺刻。触角念珠状,17节。小兵蚁体长约0.68cm,体色略淡。分布于中南部、云南等地。民间有“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警句。
黄翅大白蚁性味甘,温。具镇痛、静心、消炎等功效。含丰富的铁质,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症。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成分。大多数白蚁都可以食用。成虫、幼虫可放入锅中炒食。卵可与鸡蛋液搅拌后炒食或蒸食。

蚱 蝉
Cryptotympana atrata(Fabricius)
蚱蝉又称知了、黑蚱蝉、蜩。属蝉科昆虫。体黑色。触角鬃状。中胸背板中部前端具近似“∪”形的纹。雄虫腹部第一节有2个半圆形背瓣。前、后翅均为膜质,翅脉明显,暗黄褐色。老熟若虫土黄色,俗称“知了猴”。老熟若虫傍晚开始从土中爬出。分布于辽宁至广东。《咏蝉》诗云:“莫倚高枝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却也值得人们一思。蚱蝉为民间百姓最喜食的昆虫。
蚱蝉性味咸,寒。具清热,熄风,镇惊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若虫用开水煮食或用锅炒食。成虫和若虫也可用铁丝穿成串用火烤食。民间人们常在夏季傍晚用手电照树干,抓取若虫,用油炸食,味道鲜美。

蟪 蛄
Platypleura kaempferi(Fabricius)
蟪蛄又称春蝉、中华蟪蛄蝉、蟪蛄蝉。属蝉科昆虫。体小略扁平。头部、胸部背板暗绿色。前翅布满浓淡不一的黑褐色云状纹;后翅黑褐色,边缘白色透明。雄虫背瓣半圆形,盖住发音器。雄虫可发出“滋、滋、滋...”连续不断的鸣叫声。分布于华北以南等地。为常见食用昆虫。喜在低矮树木上生活,容易捕捉。
蟪蛄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夏季傍晚用手电照树干,抓取若虫,用开水煮食或用锅炒食。白天捕捉成虫炒食或用铁丝穿成串用火烤食。民间常用油炸食,味道鲜美。

鸣鸣蝉
Oncotympana maculicollis Motschulsky
鸣鸣蝉又称蛁蟟。属蝉科昆虫。成虫黑色,有绿色斑纹,体长约3.7cm。头较小。中胸和后胸背板被白色蜡粉。前翅横脉上有4个黑褐色斑。雄虫背瓣完全盖住发音器。雄虫可发出“呜呜呜呜哇...”连续不断的鸣叫声。分布于辽宁、华北、陕西、甘肃等地。主要在低山区林木上生活。相传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听到树上有一种昆虫的叫声很好听,于是派人捕捉带回北京,放入香山林中繁衍。所以,香山一带鸣鸣蝉特别多。
鸣鸣蝉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若虫用开水煮食或用锅炒食。成虫和若虫可用铁丝穿成串用火烤食。民间常用油炸食。
蒙古寒蝉
Meimuna mongolica (Distant)
蒙古寒蝉又称蒙蛁蟟蝉。属蝉科昆虫。体长约3.2cm,黑暗绿色。前胸背板中区2条黑纵带围成中央一黄绿色“!”形纹。中胸背板中部有黑色“Ψ”形斑纹;后部暗绿色“×”隆起前角前方各有1个黑色圆斑。腹瓣淡绿色,伸达第6腹节。分布于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喜栖息在杨树和果树上,容易捕捉。
蒙古寒蝉含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若虫用开水煮食或用锅炒食。成虫和若虫可用铁丝穿成串用火烤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9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