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模型小课堂:大胆发挥想象力,表层处理的方法很多
粉丝最近后台提出的要求场景教程居多,希望有特别特别完整的场景构建方式,但实际上哪有什么完整的场景教程呢?所谓的场景大部分都是由基础的制作方式综合起来搭建出来的。并不存在一个完整统一详尽到所有步骤的教程,如果有,那么很可能学习的结果就是搭了一个“和别人一样的”场景。
对于自由的高达世界来说,完全按照某一些大教程来做东西本质上是相当的不可取的吧?最关键的点还是你的想法如何和自己的技术相互结合所引起的奇妙化学反应,最终往往就可以做出让大家惊艳的作品。
就各个具体的细节,有的时候让iN觉得众口难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需求点……不过放心,对于呼声相对较高的技巧分类iN都是在排期,会在后面的内容中逐渐放出来。
最近呼声最高的是场景,在场景中呼声最高的则是地面表层的处理方法,之前讲过很多,有兴趣翻翻教程会得到一些帮助的。
但如果继续要讲也不是没得说,今天咱们就说一个相对于另类一些的地面表层处理方式:如何做出月球地面表层。
讲技巧前先不补课,对于月球的表层处理方式依旧尽量的往现实的科学方面去聊是一个相对靠谱的做法。
和普通的地表制作一样,参考一下地质学构造还是可以有一些帮助的。
“月球地质学”?嗯,没错,虽然目前对月球的了解还是知之甚少,但是“月球地质学”是确实存在的一个学科,主要根据现在的望远镜照片和为数不多的采集样本和数据,人类的确是建立了月球地质学的理论。
这个东西能对大家做模型有什么帮助呢?——做出尽量的贴近于真实情况的星球表面特征,无论是小比例模型场景,还是规模宏大的大比例模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至少你能判断模型场景的制作到底对不对。
按照现有的月球地质学模型来说月球表层有大约52公里厚的月壤和月岩层,再往深处走还是和地球一样是有一层1200公里厚的地幔层的。这层地(月)幔层和地区不同,并没有因为强大的重力作用提升太高的温度,呈现出相对凝固静止的状态,也正因为如此,月球上的火山喷发次数极为有限(并不是没有)。
月球的结构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月球表面的地质活动相对较小,地表构成往往是由于外界因素造成。这一点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的意义就是要尽量的避免任何的地质板块变动高低落差。也就是说你所制作的大比例月球表面理论上是应该避免“山坡”的存在的。
但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月球表面的确是有坡度的。这个坡度是外界因素造成,例如小行星的撞击。这是改变月球地貌的很重要因素。
这里面要搞清楚的就是小行星撞击月球时候的“次序”。有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月球的第谷环形山。
这是一枚体积较大的小行星撞击了密集的陨石坑区域所带来的结果。
小行星撞击后所释放出的爆炸气体(主要是气化的岩石和水)在撞击点周围形成一场小的风暴,将周边小型的陨石坑吹成了放射形。所以我们能看到的第谷坑周围的小型陨石坑都有被拉出去的倾向。
而陈旧一些的陨石坑则会因为月球本身的震动逐渐塌陷,渐渐的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削平。
这就是月球表面的一个基本状态了。
那么怎么做模型场景?
简单的方法是用塑形油泥来做。将油泥压在场景底部,形成一个场景的基盘。
保持一定厚度的油泥可以在后期加工的过程中做出陨石坑的效果。
在油泥做好基盘后,蘸水尽量抹平。
用球形的工具在油泥上做出陨石坑。
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球形”工具在专业油泥塑形的工具中叫做“丸棒”,但如果你做油泥的塑形做得比较少的话,可以用任何球头的工具进行替代,没必要为用一次两次场景去购买一套丸棒。
压完陨石坑后用木棒刮出放射形边缘。这里要注意的情况就是按照假定的陨石坑形成次序和大小决定这些“放射形”的走向,并不是非得都是做成从陨石坑圆心爆出来的样子。
用刮棒继续细化造型,刮棒也是一种油泥工具。可以在油泥上形成很细的划痕和片取一条条的油泥,一般的时候都是用刮棒做很锐利的造型。
油泥造型做好后,表面其实还会有不细腻的状态出现,这时候就用棉签蘸取石膏进行涂布。调石膏的时候调的稀一些,可以增加石膏的流动性。这样在涂抹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伤害到相对较软的油泥了。
白色石膏涂布后相当于一个底漆的效果,涂满以后,可以将颜料加入到石膏浆内。继续再涂一层带有颜色的石膏浆体。
厚涂的稀石膏在干燥后可以形成相对于疏松多孔的表面结构,这个结构很类似于月球土壤的结构。
这样一个月球的表面效果也就可以制作出来了,配合灯光直射,也可以很真实的表现月球土壤的特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1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