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乐器:扬琴
起源
扬琴亦称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在四百多年前,明代末年经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中国南方沿海,扬琴与钢琴同宗,属于击弦乐器。最初是作为民间的说唱,琴书,曲艺伴奏传入中国,并且将曲艺悠扬中的“扬”代替西洋的“洋”,印证着这一外来乐器,已经融入中国。它兼顾伴奏与独奏的乐器,在民乐团中不可或缺。
音色
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高音区,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低音区,深沉雄浑,犹如潺潺流水浸润人心。表现力极为丰富,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经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
结构
扬琴由共鸣箱、山口、弦钉、弦轴、琴码、琴弦和琴竹等构成。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402扬琴共有144根琴弦。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
金属的小圆柱,是用于微调扬琴音的,掀开面板,可以看到右边是用来具体调音的六边形柱,然后用六角扳手来进行调音即可。
保养
在民族乐器中,扬琴是一种既精致而又较脆弱的乐器,经不起摔压磕碰,因此对扬琴的维护保养十分重要。使用前先校音,使用后作好防尘;平时注意保持琴的清洁,运输时注意磕碰、注意防晒、防雨、防潮、防尘;短时间不用,可以给弦上油,定期校音;如果长期不用,把弦全都松掉,放入琴盒中,注意防晒、防雨淋、防湿 。
地位
扬琴,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它有着包容宽厚的个性,也有着多姿的风情,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与创新后,扬琴将用它最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继续在全球的多元文化中扎根、融合,发展。它具有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的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传统乐曲有《林冲夜奔》、《苏武牧羊》、《映山红》、《渔舟唱晚》、《将军令》、《倒垂帘》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青年分会
2020年5月30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