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5天212台微创手术全球直播

 

外科手术已告别“刀切针缝”,进步到以腔镜微创为主的时代。

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

9月14日-18日,接连5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超级规模的学术盛宴——博鳌外科直播时刻。该院23个手术学科的62个手术团队,累计开展了212台代表国内外一流水准的微创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全球有超过15万人观看了手术直播。

在手术学科领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直享有盛誉,名家辈出,且创造了多个湖北、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例。上世纪60年代开始,医院成功实施过世界首例同种异体睾丸移植、世界首例胎儿肾上腺移植,湖北省首例心内直视手术、首例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等。进入21世纪以来,开展了中国首例以卵浆置换为特征的第四代试管婴儿技术、国内第二例“三冻”(冻精、冻卵、冻胚胎)试管婴儿,以及湖北首例肝肾联合移植、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并多次创造1例器官捐献挽救7个生命的医学奇迹。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院还成功实施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手术,填补了医疗史上众多空白。

家底厚,绝活多

腔镜微创手术实力强大

3D腹腔镜、胸腔镜、输尿管软硬镜、经皮肾镜、神经内镜、耳内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各类微创腔镜设备让人眼花缭乱,而一台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格外惹眼。医生手脚并用,远程操控4只仿真机械手完成肿瘤切除、淋巴清扫等多种精细操作,让在线观摩者叹服。

本次手术直播活动负责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刘修恒教授介绍,外科技术发展近200年来,外科手术早已告别了传统的“刀切针缝”,进步到以腔镜微创为主,有手术机器人辅助、有定位系统导航、打几个小孔就能切巨瘤的时代。但无论手术设备如何进步,终究离不开手术者经典的手术设计和精细化的手术操作,更离不开规范化、标准化、微创化、个体化的手术管理系统和最新理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表示,作为外科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的学术和医疗创新交流平台,“博鳌外科直播时刻”汇聚了国内外众多外科学领域的专家,为接轨国际先进技术,整合行业发展、推动医学进步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此次手术直播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作为一所百年老院,共有胸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胰腺外科、妇科、泌尿外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多个顶尖团队参与,通过“手术直播周”模式,与国内外同行同台切磋,互相交流探讨,共同推进外科技术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本次手术直播周以手术为媒介、直播为桥梁,面向全球医学同道展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微创化、个体化的顶尖手术技能以及快速康复外科(ERAS)等综合治疗的最新理念。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诸多手术名家上阵手术台,在镜头下“亮家底、展绝活”。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在湖北省内4家顶尖医院开展的此类直播活动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展示的手术量最多、直播端口最多、机器人辅助手术量最多,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展示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学科的强大实力。

互联网+医疗

“武大云医”

创新就诊新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全网融合通讯手段与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技术,将三甲医院门诊业务延伸到患者身边的O2O医疗健康云服务,极大提高传统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医疗市场上的新兴力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从2018年底开始筹建,到2019年11月,命名为“武大云医”的互联网医院初具规模。

今年1月29日,正值疫情肆虐,“武大云医”紧急开通线上问诊通道,免费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咨询。2月3日,“武大云医”获得全省第一家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资质。2月17日起,“武大云医”正式上线送药到家服务,武汉市内慢性病患者通过下载“武大云医”App、或是在微信里搜索小程序“武大云医患者端”,足不出户,就可在线上完成看病和购药,并且由快递配送到家。

在随后近半年的时间里,“武大云医”通过不断完善平台建设,丰富了线上服务内容,涵盖了网络问诊、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等功能系统模块,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有效减少看病等候时间,市民只需在家,即可远程就诊。

自开诊至10月9日,“武大云医”完成线上问诊49826人次,完成普通处方3109个、重症患者处方1170个,检验订单269例。

在满足常规诊疗需求的同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还精准运用“武大云医”,面向基层开展“云会诊”,共享资源为生命赢得时间。今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口帮扶的恩施市中心医院紧急求助:该院一名11个月大的患儿持续高热两周,但始终查不出病因,亟需儿科专家指导。接到求助信息后,医院迅速启动互联网医院“武大云医”,两地医生“面对面”讨论分析,在“云端”会诊。患儿的母亲感激不尽,“如果恩施当地治不了我们又得跑到武汉来,没想到通过网络会诊就能解决大问题”。

远程会诊系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分级诊疗在技术上的实现,用以实现远程预约、慢病监测、远程会诊、手术示教、医疗合作和机构转诊等功能,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联体协作模式的推进。

慢病“云管理”

智能穿戴

为健康保驾护航

“嘀嘀嘀”一声声警报,打破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值班室的平静。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的一个窗口,上面患者的姓名、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不好,77岁的叶先生心律失常。”值班人员抄起电话,迅速将信息反馈给该院心内科医生。很快,医生拨通了患者家属的手机。

8月10日,患有高血压、房颤等疾病的叶老先生突发心梗。随身携带的可穿戴设备单导联心电仪数据显示异常,并触发互联网医院的报警系统。医生及时调取患者以往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立刻予以用药指导,叶老先生搏回一命。

“通过穿戴设备,我们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心内科医生徐昌武说,对于心梗病人而言,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数分钟,此时进行用药指导,可为进一步生命救援赢得时间。

据悉,目前该系统主要针对高血压、鼾症等常见病和慢性病患者,覆盖人群约9万人。

“它就像‘千里眼’,可实现24小时看护,我的心放下许多。”家住武昌的66岁周先生说。他患冠心病多年,需要定期调药。在互联网医院问诊系统,医生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其生命体征数据,及时将调整的药品邮寄到家。

“我们希望在线上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起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介绍,医生团队通过远程智能穿戴设备获取患者在家的健康信息、生命体征等测量数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让患者在家也能实时与医生团队联系沟通,有效管理自己的健康。目前,可穿戴设备有单导联心电仪、十二导联心电仪、蓝牙血压计、胎心监护仪、睡眠呼吸监测仪等。

在不断提升智能穿戴设备舒适度的同时,为了提高后台判断的准确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还特意在“智慧大脑”里输入了150万份心电图,作为参考。“智慧大脑”预判后,再由医院资深医生复审,确保诊断报告精准无误。

撰文:张剑 杜巍巍

链接>>>

科技产出

排名全国第3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了覆盖全国1633家医院、31个医学学科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科技量值总分达30.86,排名全国医院26位,较去年上升36位。其中科技产出22.17分,仅次于四川华西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

在31个医学学科的科技量值评价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学、精神病学、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变态反应学、消化病学、麻醉学、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重症医学等9个学科,位居全国前二十。

新冠论文

排名世界第3

面对疫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团队围绕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流行病学研究、快速检测技术、心理危机干预等领域全力开展应急攻关,获批各级各类科技攻关应急项目42项,主编专著3部,在柳叶刀、JAMA、Circulation等世界顶尖杂志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发表新冠病毒科研论文数位居世界医院第3。开展临床研究178项,为科学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为抗击肺炎疫情献计献策,持续贡献“人民智慧”。

来源: 长江日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