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牛的生长发育预测准确性大大改善
2021年12月,全国乳业协会科学、工程和医学科学院(NASEM)修订了《奶牛营养需要》。该书已经成为奶牛营养需要的“宝典”,本文重点讨论下犊牛和育成牛的关键营养需求变化。
良好的开始
相对于首版而言,在NRC2001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了第一个版本的犊牛模型。它可以基于犊牛和日粮预测可利用蛋白和能量允许的日增重。多年来,我广泛使用这个模型来检查和展示一些犊牛饲养方案的效果情况。最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型表明20%的蛋白质、20%的脂肪的代乳粉(20/20)限制了犊牛的可利用蛋白允许的日增重。这就意味着,如果每天的代乳粉饲喂量超过一磅的干物质,犊牛的能量摄入会过多,而蛋白却缺乏。
伊利诺斯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饲喂高量的高蛋白代乳粉(28%的蛋白质和15%的脂肪)可以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两月龄的体重翻倍(图1),这成为了犊牛和后备牛协会的黄金标准。
在NRC2001发表后,伊利诺伊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犊牛模型并不精确,因为它的建立是基于年龄较大的育肥小牛的数据。对于主要沉积蛋白质的犊牛来说,将代谢能转化为沉积能量的效率太高。
犊牛模型的修订主要是组织成分,该模型仍然适用于评估只饲喂代乳粉或与开食料结合饲喂的犊牛日增重。该模型还能预测犊牛开食料的采食量,已采用发表的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测试。
该表展示了不同日增重(ADG)、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日粮蛋白情况下,犊牛的代谢能(ME)和粗蛋白(CP)的需要量。当然,这些营养需要都是基于综合饲喂牛奶或代乳粉以及开食料进行计算。
表1.犊牛的营养需要
采用一系列犊牛体重和代乳粉数据进行分析,新的犊牛模型预测的日增重(ADG)减少了0.2磅/天(约0.09kg/天)。图2对比了NRC2001和NASEM2021模型预测结果情况。基于每天饲喂1磅(约0.45kg)干物质的20/20代乳粉进行预测,NASEM2021模型预测的蛋白可允许日增重和能量可允许的日增重分别减少了0.3磅(约0.14kg)和0.2-0.3磅(约0.09-0.14kg)。
图2. NRC2001和NASEM2021模型预测牛只日增重情况
改进
总的来说,关于NRC2001中育成牛模型,NASEM2021也进行了更新,主要与体重有关。
体重可以校正调整到未妊娠时的当前体重,体况评分可进一步校正调整为3.0。
成年牛体重假定的是未妊娠、体况评分为3.0时的体重。
空腹体重(EBW)是减去肠道内容物后的体重。
未妊娠育成牛的肠道内容物假定为其体重的15%,未妊娠体况评分3.0的成年牛的肠道内容物假定为其体重的18%。
妊娠奶牛的平均日增重和空腹日增重根据妊娠情况进行校正。
育成牛的维持代谢能需要为0.15乘以代谢体重,与成年牛需要一样,类似于NASEM2016肉牛需要。
放牧条件下的青年牛,相较于舍饲,其维持需要可能较高。
至于生长发育:它是指在假设育成牛成年后的体况为中等水平时,其“骨架”或“组织结构”的生长,包括骨骼肌、脂肪组织、骨骼、器官、肠道和肠道内容物的正常增长。
对于育成牛,没有考虑体沉积的变化情况。
对于育成牛,日增重2.2磅(约1.0kg)相当于空腹增重1.87磅(约0.84kg),肠道内容占了0.36磅(约0.16kg)。
生长所需的净能被定义为生长过程中沉积在身体组织中的能量,并以沉积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拟合函数,净蛋白就是指沉积蛋白。
乳用特性
先前的牛只生长发育方程是基于1980年的肉牛数据。然而,安格斯、荷斯坦、育成牛和阉牛的生长发育和体组织成分变化存在差异。
过去,这些公式的建立是基于有限的荷斯坦育成牛的生长和体组织数据。现在,虽然数据仍然有限,但是康奈尔大学Mike Van Amburgh 和Matt Meyer针对荷斯坦育成牛生长和体成分的研究是重要的数据来源。
最佳的育成牛饲养方案不仅要考虑生长发育,还要考虑对未来产奶潜力的潜在影响。一般来说,牛只从断奶到参配之间的日增重超过2.2磅(约1.0kg),就算偏肥了,可能会减少其头胎产奶量。
然而,我看到和听到很多奶农对日增重超过2.2磅(约1.0kg)感到高兴。是的,它可能会在个别牛只身上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所有奶牛都适用。
一般来说,在饲养方案中,应该密切监测奶牛的体重增加和体况评分情况,以确保最佳的骨骼生长和避免过度肥胖。
新NASEM 2021版对犊牛模型和育成牛预测公式进行了修订的,能更准确反应牛只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重要的是,日增重不超过2.2磅(约1.0kg),尤其是在断奶后到参配阶段,以避免牛只过度肥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2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