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从漆饰家具的工艺特征,看康雍乾时期的工艺特色,究竟有何特点?

 

前言

家具是伴随人类日常生活和文明发展的一类必不可少的器具,衣食住行无一不与它发生联系。

它不仅见证人类起居生活和生产实践的种种进步与改变,而且也承载着人类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内涵。

广泛来看,与人类起居生活相关的物质器用都可以称之为家具。狭义主要涵盖坐具、卧具、承具、庋具等等几大类。

我国漆饰家具勃兴于先秦,而造极于明清,而宫廷家具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门类。

康雍乾时期作为宫廷家具最后的高峰,它不仅代表着漆饰工艺的最高制作水准,而且也反映出发展中的时代面貌。因此对于我国漆饰家具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一、洋漆一雍乾时期特色

中国家具的主流其实并不是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硬木家具。从先秦至明代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传统家具大多以竹木为骨架、以榫卯为关节、以不同装饰方法为肌理,以坚实耐用与内在审美为追求。

主要分为漆饰家具和普通竹木家具。而其中历史延续时间最长、内容表现最为丰富的便是漆饰家具。

我国家具由于普遍采用木制,会随着环境的干湿和使用年限的增加风化腐朽,难以保存。加之战火荼毒和朝代更迭,传世的宫廷漆饰家具基本都为明清时期所遗留下的作品。

明代之前的宫廷家具皆化为云烟,而康雍乾时期的宫廷家具虽然有所流散和损坏,但仍然有着十分完整的器物系列和时代风格

相对于硬木家具只能普遍通过工艺和造型来断代,漆饰家具的断代明显具备两个优势。

漆饰家具特别是宫廷漆饰家具纹饰图案遍布器身,且时代特征十分明显。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相对完整的清宫造办处制作记录和相关文献。

什么洋漆或仿洋漆是清宫档案和相关文献里对于一种漆器制作方法的称谓。就目前档案文献而言,洋漆一词见诸于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

事实上,日本漆器进入中国,并不是在清朝,而是在明代,只不过明代并不称它“洋漆”,而是叫它“倭漆”。这种漆器的最大特点是在漆身装饰有描金图案,在日本称之为“莳绘”。

这种技法并不是日本独创的,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描金漆器的制作技法。但这种技法一直不是我国漆器制作的主流,几近失传。

而随着两宋时期我国同周边国家海上贸易日益发达,这类日本漆器作为两国通好的贡品和交流贸易的商品,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和喜爱

清代前期,由于郑氏割据台湾,清廷实施“海禁”政策,海上贸易受到遏制,这类漆器并未大量进入中国。

随着康熙二十二年,朝廷开放“海禁”,日本与我国海上贸易日益频繁,洋漆漆器也再次成为时髦高档的进口商品受到广泛追捧。一些高级官员也将其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

事实上,故宫所藏得绝大部分洋漆家具都非舶来品,严格意义上应为自产的“仿洋漆”家具。

这类家具大多为皇帝授意下,由造办处或是江南三大织造处运用洋漆技法制造而成的家具。

在清宫造办处的档案之中这类家具都被称之为“洋漆”或“仿洋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也会写成“黑漆描金”“南漆”“黑退光漆描金”,这就使得其与传统描金漆相混淆。

金色的不同传统描金漆普遍使用单一金色,而洋漆的描金使用两种金色,并且上完一种金色后往往还要磨光。

匠人多称呼这两种金色为“库金”“赤金”,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使得图案纹饰更加立体,光色更加灿烂。二是图案的不同,传统的描金家具图案相对传统。

洋漆家具图案效法日本,山水图案中水纹流波常常采用细笔勾画、勾勒山石喜用金粉平涂,不起皴法。边沿处多用锦地、皮球花、以及变形的各种西洋风格纹饰装饰。独具韵味。

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洋漆的制作并没有延续很久,甚至没有延续到乾隆中期,翻阅清宫造办处档案,不难发现乾隆早期洋漆的制作已近尾声。

乾隆时期造办处油作、木作档案中关于洋漆的记载大多为收拾修补,而非制作。

洋漆家具在宫廷的制作时间大致为康熙晚期至乾隆早期。而其极盛时期为雍正时期。

乾隆皇帝对于宫内所存的洋漆家具也做了不同的安排,一部分用于配做“百什件”“宝贝格”的外包装,这类洋漆器物多为箱匣。

另一部分大型的洋漆家具诸如书格、椅具、绣墩等,乾隆皇帝有意识地选取此类家具送往圆明园安放。

二、雕漆一乾隆中后期的潮流

雕漆为宋明时期十分盛行的一种漆艺技法,其具体做法为先在木胎或其他材质制成的胎骨之上层层刷漆,直到累积到一定厚度,再趁漆面将干未千之际剔刻出不同花纹。

有明一代,雕漆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受到宫廷的青睐,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在给日本国王赏赐清单上都有“红雕漆器五十八件”,其中不乏桌器这样的雕漆家具。

此时,雕漆类家具不同于其他漆饰家具由御前作和御用监承制,而是专门设立“果园厂”来进行制作。由此可见明代宫廷对于雕漆器具的重视非凡。

入清以后,康熙时期宫廷也有一些雕漆家具,不过这类雕漆家具从造型和应为江南地区为皇帝贡御所作,也有可能是康熙皇帝下旨由造办处交出样纸,由江南三处织造处承办,但囿于康熙朝造办处档案的缺失其细节不得而知。

到了乾隆时期,雕漆技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这种发展与皇帝的品味息息相关,在己存的乾隆皇帝咏漆的六十五首御制诗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歌咏雕漆器皿。由此可见皇帝对于雕漆的偏爱。在造办处试制雕漆器具的同时,乾隆皇帝将眼光投向苏州。

从造办处档案和现存实物结合来看,雍正皇帝对于黑色家具和描金漆家具多有偏爱,而乾隆皇帝更偏爱朱色家具和雕漆类家具。这种差别可以通过造办处皇帝的批示看出蛛丝马迹。

雍正皇帝黑的颜色更为喜爱。乾隆皇帝则不然,他更偏爱朱红色。乾隆二年起,宫廷油漆作和刻字作就不断接到为宫廷雕漆器皿刻年款的谕旨。隆皇帝还在仿作雍正时期家具的同时强调改变颜色。

对于家具材质和工艺的品味即是多种材质工艺的混搭使用。中国的漆饰家具大多使用本土常用的软木类木材。而康熙晚期开始,宫廷将紫檀木、花梨木、红木等硬木木材同漆饰工艺相结合。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即可以克服软木易朽的缺点,同时也能欣赏到硬木独特的纹理和质感。为此,雍正皇帝不惜将已经做好的漆饰家具拆腿、拆面进行重新拼接。

雍正至乾隆早期酷爱将描金漆家具同硬木结合,如“紫檀木托泥洋漆小柜”、“紫檀木边腿画洋金花案”、“紫檀木边黑漆宝贝格”。而乾隆时期还制作有雕漆与紫檀、金漆与紫檀结合的实例。

雍正、乾隆二位皇帝也偏爱在漆饰家具中加入玻璃、象牙、玳瑁等等材质。其中以玻璃最为有时代特色。

宫廷家具向来都对家具造型尺寸有着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即便是在家具上追求新意的雍正皇帝也十分注重所谓的“内廷恭造式样”,强调工匠不能轻易改动。

皇帝不仅对家具的造型和尺寸直接批示之外,其细致到对于家具配饰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制作意见。

总结

漆饰家具,又称漆木家具。顾名思义便是在木材上采用不同髹漆工艺达到装饰效果的家具。它不仅是我国传统家具的主流,而且是我国高等级家具的代表。

宫廷家具是漆饰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十分重要的一支。“宫廷家具这一概念的核心是由宫廷直接制造或督造,专供皇室及亲贵人员使用的家具。”

从秦汉至明晚期,尽管世风更迭,但我国宫廷所采用的家具形式也都是漆饰家具。随着明代隆庆开关,以紫檀木、黄花梨木为代表的高级硬木开始进入内地家具制造的视野。

直至康熙时期,宫廷开始重视硬木家具,大量地制作、采买和进贡硬木家具使得宫廷家具逐渐分为漆饰家具和硬木家具两类,并逐渐向民间散延。

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宫廷漆饰家具是在继承宋明以来漆饰工艺特征和纹样风格之后,加入时代创新和文明交流的因素发展而来的新的高峰。同时由于硬木家具的迅速崛起,康雍乾时期也成为漆饰家具的最后一个集大成的时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0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