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内资为何喜爱内银股

 

香港的资本市场虽然是国际市场,但超过60%基本都是内地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以前跑来港股市场都是外国人,所以就形成了外国人拿钱买中国公司,内地在港上市的公司自然由外资定价的。去年底开通了深港通并放开了额度限制,沪深港三地完全互联互通,北水南下逐渐改变港股生态,甚至在一些板块和个股,比如内房、瑞声、宏桥,发生了激烈的定价权争夺和再定价现象。

市场上纷纷喊出夺回港股定价权。但实质上,内地资金的流入与原生的外资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多样的,博弈的结果也是多样的,互联互通带来的定价权之争只是港股生态变化中的一个剧烈反应。多空博弈实质在于中外双方对于资产的认知有偏差,以此为出发点,当时就判断下一个博弈的板块很可能就是内银,而随着北水南下,这种情况可能会修复。

纵观各个行业,中国新经济行业代表着未来,成长性好,中外已经慢慢形成共识。而传统行业中,夕阳行业国内资金也不会投,房地产行业已经成功打脸外资,保险处于戴维斯双击中。剩下的就属对内银的偏见最大了。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缓慢下行,现在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叠加人口红利消失,外资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极度悲观,而银行是与经济最紧密相关的。由于信贷与经济情况密切相关,而信贷又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信贷存在周期性使银行也呈现出周期性。

从微观上看,经济上行时,企业销售通畅,经营良好,信用履行程度高,倾向于贷款扩大规模,而银行也乐于放贷。而经济下行时,企业的销售下降,产品积压等,经营情况恶化,履约的能力下降,再融资困难,违约概率上升。而体现在银行端,就是经济上行时,倾向于增加贷款规模增收,风控放松,但是经济下行,之前埋下的不良资产隐患可能就会爆发。

从数据看确实如此,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随着中国GDP放缓,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开始上升。从这点看,外资担忧内银的信贷质量是有道理的,但是过于悲观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