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科院院士、北师大教授刘若庄病逝,为中国计算化学奠基人

 

据北京师范大学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化学学院教授刘若庄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8日0时35分在京逝世,享年95岁。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0月12日上午9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丧事从简。今年以来,我国已送别29位两院院士。

刘若庄是我国乃至国际学界享有很高声望的化学家,开创了我国的电子结构计算,被视为中国计算化学的奠基人,参与的科研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培养出了多位量子化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主持创建的“物质结构助教进修班”还走出了现已成为中科院院士的方维海。2019年,刘若庄被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1925年5月25日,刘若庄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职员家庭,1943年考入辅仁大学化学系,依靠每年获得的奖学金完成学业。194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从有机化学过渡到物理化学,1950年毕业前夕已凭借优异的表现提前留校任教,1952年随院系调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4年后即晋升副教授。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理论化学堪称“白手起家”。著名化学家唐敖庆回国任教于北大化学系,开始讲授结构化学相关内容,刘若庄曾为其担任助教。1963年至1965年,唐敖庆在吉林大学举办了物质结构学术讨论班,刘若庄作为8名正式学员之一参加,并对配位场理论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该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后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改革开放后,刘若庄创造性地将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应用于研究化学反应途径和沿反应途径的动态学问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中科院介绍,他的主要成果包括:对加成反应从理论上提出了取代基可以改变反应物间作用能本质并影响反应机理的新观点;对异构化反应预言了某些不稳定异构体的存在,后为实验证实;揭示了自由基反应中负活化能产生的根源等。

1978年,刘若庄创建了北京师范大学量子化学研究室,其后成为我国运用量子化学手段研究实际化学体系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理论化学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1981年,他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在量子化学研究室带研究生,亲授量子化学等主干课,常教常新。刘若庄曾撰文回忆:“我平时上课比较注重他们专业基础的掌握,我认为这是他们一生可以倚仗的能力。”这番苦心的确得到了回报,他的首批量子化学研究生之一于建国,后来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理论化学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仍然感慨当年打下的功底是自己的底气。其他学生中,也有许多成为国内外量子化学领域的知名学者。

为本校学生讲课之外,刘若庄还开办过多期短训班,比如从1984年起主持的物质结构助教进修班,旨在为进修教师和国内访问学者补习量子化学相关课程,为推动我国相关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中科院院士方维海就曾是进修班的一员,并记得自己“从头到尾”听了刘若庄的课,“当时的内容其实蛮难的,但是刘先生一讲,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也就都听懂了。”

刘若庄病逝后,北京师范大学发讣告称,刘若庄一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爱生乐教,提携后学,淡泊名利,“他的学术品德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