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切你子线的,并不一定是大鱼!注意4个细节,才能减少跑鱼
阅文之前,温馨提示:快乐出钓,安全第一;文明作钓,爱惜环境;为娱而钓,幼鱼放流!
黑漂、提竿、中鱼,扬竿、遛鱼!一转眼,浮漂弹向天空,鱼儿沉入水底。“哎,子线又断了”,身边的钓友轻轻的报怨了自己一句!这幅大脑中想象的画面,现实中钓友们是否遇到过?
“哎,今天子线又用细了,鱼都跑了5、6条”,这句话现实中钓友们是否说过或听过?
自从台钓法流行以后,我们的钓组中多了“子线”一词。它在整个台钓钓组中的作用是非常多的,其中一个就是保护主线线组!这也是在使用子线时,为什么要求它的拉力值要小于主线的原因。当线组受力过大时,子线因拉力值偏小会首先断掉,从而保护整个主线组。
很多钓友在子线被切时,往往第一反应是子线用细了!就如上面两位钓友的想法一样,报怨自己不用粗线。偶而的遇到大鱼切线,的确和子线细了有关!然而经常的中鱼切线,还是和子线细了有关吗?事实并非如此!影响到断子线的因素很多,本文就从以下4个方面,与钓友们探讨一下断子线的原因!
1:从子线的本身质量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2:从子线的存放程度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3:从钓组的搭配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4:从个人的钓技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通过对这4个方面的寻找,我们才能真正找出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一、从子线的本身质量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每种商品都存在它的质量问题,当然子线也不例外!现在的鱼线品牌非常混杂,质量更是参差不齐。一些钓友被商家忽悠或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低质量的子线,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经常断子线的现象!单从垃力值讲,判断子线质量的方法有两种。
1:线径是否一致
鱼线的加工工艺虽然不是高科技,但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一款好的子线,要求它的线径是均匀的,几乎无差异的。但是现在很多厂家做不到,不只是一些小厂家,个别大公司的线径也存在很大差异!测量线径的工具比较专业,钓友们应该都没有,但是有游标卡尺或千分尺的钓友,可以粗略的测一下!
2:结节拉力值
我们在子线包装上看到的拉力值,都是子线平伸的拉力值。但是我们在实际使用时,子线都是会打结的。打结后的子线,拉力值会有所下降,这个拉力值称为“结节拉力值”。理论上讲:鱼线的结节拉力值,越接近平伸拉力值,鱼线的质量越好!这个钓友们可以自己在家,打结后用手拉试一下。
本段小结:
其实评测鱼线质量的标准远不止上面两点,它还包括延展性、记忆性等等!因不是本文主体,便不再介绍。但是单从拉力来说,上面两点是最重要的!
二、从子线的存放程度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上面说了子线的自身质量问,如果它自身质量没有问题,那么我们就在子线的存放程度上寻找原因。子线和所有东西一样,也有个存放程度!这个存放程度分存放时间和磨损程度。
1:存放时间的长短
这里的存放时间,不单指作钓的时间长短,还包括放置时间的长短。很多钓友由于工作等原因,出钓的次数并不多,甚至一年只出钓几次!我们在拴制子线或购买成品子线组时,一般都会拴制或购买多幅,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成品子线组,在子线盒、渔具包中存放时间过长,因光照、高温、潮湿等原因,导致线体老化,抗拉力值降低。我们在作钓时,如果使用了这些存放过久的子线,便会因拉力值下降,出现经常断子线的现象!
2:子线的磨损程度
笔者钓鱼经常看到一些钓友,更换子线时不是从子线盒或专用的存放工具中拿出来,而是在渔具包中翻腾一阵才找到!这些子线被随便的缠绕在泡沫卷上,和漂盒、鱼竿,甚至竿架、剪刀放在一起。虽然这些子线拴制的时间不长,但是由于保管不当,很多子线表面都起了毛刺,更有部分被挤压变形了!这样的子线已经受到压重的磨损,拉力值也下降很大。当作钓时使用这些子线,也会出现经常断子线的现象!
本段小结:
以上就是子线的存放程度方面,引起经常断子线的原因分析。它主要由存放时间过长,子线出现老化,导致拉力值下降;子线存放不当,磨损严重,导致拉力值下降引起的。
三、从钓组的搭配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如果子线质量和存放没有问题,但还是会出现经常断子线的现象,那么我们就要从其它钓具中寻找原因了!
1:主线与子线搭配是否合理
虽然要求钓组中,主线比子线的拉力值要大一些,但是他们之间的搭配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一般主线在线号上比子线大1至2个号即可。主线+子线一般搭配如下:0.8+0.6/0.4,1.5+1.0/1.2,5+4/3等等。这种线号差搭配下的线组,整体受力均匀,从而客观的提高了子线的抗拉力值!如果线号差相同或子线大于子线,线组受力过大时容易拉断主线。如果线号差过大,比如3+0.8的搭配,鱼线在延展性的作用下,导致主线与子线受力不均匀,从而客观的降低了子线的拉力值。
2:鱼竿与子线的搭配是否合理
虽然鱼竿和子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搭配是否合理的问题!相同的外部拉力下,鱼竿越硬它的整体卸力越差,线组承受的拉力越大,出现断子线的机率越大!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软竿护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鲫鱼竿、鲤鱼竿、战斗竿等竿型之分。
本段小结:
以上就是钓组搭配原因,引起经常断子线的原因分析!它主要和主线与子线的线号差,及使用鱼竿的软硬有关。另外鱼钩钩柄过于锋利,鱼钩硬度过大,都容易引起断子线现象。
四、从个人的钓技方面,寻找经常断子线的原因
如果以上所有的外部因素都没有问题,那么就得在自身原因找问题了。从自己的作钓习惯、作钓手法方面找问题!
1:抛竿是否过满
很多钓友抛竿时喜欢抛满竿,总感觉鱼在浮漂前方!其实远抛这段距离,对于野钓的效果影响不大,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抛满竿在提竿刺鱼后,没有充足的风线扬竿控鱼,容易造成“拔河”现象,从而导致子线被切!
2:刺鱼是否过猛
提竿刺鱼的动作是用腕力或小臂的力量,抖动上扬刺鱼。这样鱼钩给鱼造成的刺痛感较轻,鱼在水中的挣扎力度小一些,有利于我们扬竿控鱼。但是有些钓友是大臂上挥提竿,甚至双手后抡提竿。这两种提竿方法幅度过大,用力过猛,对鱼造成的刺痛感较重。鱼在水中的挣扎力度较大,容易造成“拔河”断子线现象,同时这种大力提竿法,对子线也有隐藏的伤害!
3:控鱼是否过急
钓鱼本是休生养性的户外娱乐活动,在垂钓过程中享受控鱼的乐趣。但是有很多钓友,中鱼后恨不能直接飞出来!总是急着把鱼提出水面或急于抄鱼,使鱼受惊后疯狂逃窜,从而因鱼的逃窜力过大,出现脱钩或断子线现象!
本段小结:
以上就是个人钓技方面,引起经常断子线的原因分析!这一点是从外面无法改变的,只有通过自身的改变,才能减少断子线现象发生!
本文总结:
通过对以上四个不同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出现经常断子线的现象,并不一定是和子线细了,号数小了有关,也绝不是简单换幅粗子线就能解决的!它包括了多方面的细节原因,我们只有把它们全部找出,并一一解决,才能彻底减少断子线跑鱼现象!
在此呼吁钓友们:三月已到,鱼类开始繁衍后代,小鱼、母鱼、籽鱼请放流!如需带走,仅取一餐便足矣!为以后有鱼可钓,切不可多贪!最后在这特殊的时候,祝广大钓友们:健康平安!
我是大王的钓鱼日记,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看完觉得有点意思,烦请加个关注。更多更好的钓鱼问题及视频,期待与您探讨分享!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