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好物分享丨黄花梨仿竹节圈椅

 




此套黄花梨仿竹节圈椅,其原款为纳尔逊美术馆所藏,也被王世襄先生视为仿竹圈椅的典范收录为《明式家具研究》中甲85。

王老评道:

椅圈五接。除迎面的一根落地枨外,全都雕竹节纹,模仿竹材。


攒靠背,三截。上截用攒斗的方法,造成四瓣形图案,中为圆形龙纹透雕,取意古玉图案。中截素镶瘿木板,下截亮角,有如竹子管攒成。

扶手之下,前、后腿都有托角牙子,外形宛似细竹竿。其上端并不紧贴前后腿而离有空隙...

椅年代当为清前期,四具一堂,选材精美,造工细致。模拟竹材,竹节皆下短上长,四足足端还造出竹根形状。种种手法,看的出制者的意匠经营。

同时这款圈椅也被美国收藏家安思远收录在其著作《Chinese Furniture》图16,可谓“名家所见略同”。

这样的仿竹家具,在现有明清收藏品中数量并不多,但是在历史上却有其独特的地位。

它主要是运用竹节工制作,在木材上雕刻出竹节的关节纹理,做法考究,木材所仿的每一根竹节的粗细长短,都会根据竹子的生长部位而定。

其曲度的变化,与对竹节处的处理,都需精心设计与打磨。


此套竹节椅上,则在原款基础上,弥补了王世襄书中所作的推想:
惟椅盘下方出现大方空当,在感觉上仿佛脱落了一些构件,不够完整,倘若改用仿竹材的罗锅枨,或重复使用后腿和扶手上的角牙,效果会更好。

除了扶手、联帮棍、鹅脖、亮角、角牙、腿足仿竹节所作外,在椅面下方空当处及脚踏下,皆用仿竹罗锅枨,既增添了稳固性,又使得风格更为和谐舒朗。


黄花梨明朗的线条加上细腻的竹节工后,“有竹之地人不俗”,贵中取雅,不仅展现了黄花梨本身动人的色泽,也取得竹子劲瘦凛然的风韵。

所仿竹节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质感突出,乍眼一看如取竹材所作,粗细曲直,张弛有度,还避免了竹材易于劈裂的缺点,更加耐用、美观,耐人玩味。



“一木一器”,就是用一棵树的木头打造一件家具。

从座面板芯到靠背扶手扶手,从腿足牙板到一榫一卯,各构件用料皆取自同一根木料。

这样做成的家具,材质、花纹、色泽都相当一致,看上去也相当连续自然,观感更加协调,结构更加紧密,颇有“浑然天成”之感,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家具的一致性。

要达到一木一器,则一方面要保证家具整体木色木质的统一。

那么这就对原材的木料的体量与品质的协调,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必须是长宽厚达到一定级别的大料,且无开裂虫蛀。

另一面这也要求家具匠人充分了解木料,能够不浪费每一块良木。

而一棵树的几百载时光与精华,经匠人之手,完整移至一件家具之中,纹理相彰,年轮相续。

一木,一制,一器。

而此套黄花梨圈椅,每一把椅子均为一木一做

尤其是这样竹节样式的家具,看起来简洁明快,但制作时比一般家具使用的木料更多,对木料的要求也更高。


而这堂圈椅,各部件间颜色质地纯然乎一体,相邻构件间过渡自然,反射出的光泽也能连成一片。

由于每块木料都曾来自同一棵树,共撑风雨,而木性一致,更不易出现因“脾性不和”带来的开裂与变形,持久稳固性更佳。


早在《诗经》的年代,智慧的仙人们便开始探索植物的美感与品质,“山有嘉卉,侯栗侯梅”、“瞻彼淇奥,绿竹青青”、“芄兰之叶,童子佩韘”,他们将植物的审美属性与人的思想巧妙连接,细心雕琢,寄情于景于物。


一草一木,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经过“比德”等修辞手段后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意义,映射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审美意韵,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美学观念。

而凌寒独绽的梅、空谷自芳的兰与修竹,以其高洁的品质和清高拔俗的情趣,素有“君子”之称。也是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的题材,从绘画到刺绣,从建筑到家具,均可见到它们的身影。

而此套圈椅,构思巧妙,将梅兰竹融为一个整体。

圈椅的椅背以仿竹材作三攒靠背板,上截开光处内部镂雕四瓣梅花,空灵透彻;中心则浮雕兰草,舒卷自得。中部则镶光素面板,下部亮角亦仿作简练的小竹节。

可谓,满堂尽君子,风雅皆相映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