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家族的最新改进型米-24BM
米-24,苏联研制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北约组织称为“母鹿”(Hind,也有译为“雌鹿”)。在阿富汗战争中,担负空中支援、火力压制、战术机降、机动作战以及侦察和布雷任务的米-24A赢得了“空中坦克”的美誉。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装备的米-24曾创下了击落伊朗空军装备的数架AH-1武装直升机和1架“鬼怪”式战斗机的纪录。1999年米-24又迎来了它的第八种改进型——米-24BM,同时其出口型米-35M也步入了国际市场。
现在俄军也装备了米-35M直升机,并参加了叙利亚的反恐行动。
▲ 在叙利亚前线行动的米-35M和米-8直升机
从米-24到米-24BM
鉴于美国AH-1轻型武装直升机在越战中发挥了较好作用,1967年9月,俄罗斯著名直升机设计师米里向国防部提交了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米-24的研制方案。1969年6月,首架样机完成组装并于9月15日试飞。随后,又生产了12架样机进行试飞。针对试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速度大于240千米/小时,便会出现飞行不稳定现象;反坦克导弹在发射时很容易干扰短翼下的航空火箭弹;短机头不利于安装反坦克导弹瞄准具和速射机枪等,米里设计局对样机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型命名为米-24A。
▲ 米-24直升机最早的方案,V-24
在将米-24A批量生产的同时,米里设计局很快又对其实施改进,换装了“方阵-P”反坦克导弹、“彩虹-F”反坦克导弹瞄准具以及一挺4管12.7毫米“加特林”机枪等新型武器。改进后的座舱为前低后高的纵列式,机组人员由4人减至2人,射手位于前舱,驾驶员位于后舱。1973年2月,米-24A改进型样机试飞成功,被命名为米-24D,1973年夏天投入批量生产。
▲ 米-24A武装直升机
▲ 俄罗斯米-24D武装直升机
1976年3月,米里设计局对米-24D的武器系统实施进一步改进,为其装备了“突击”反坦克导弹、ASP-17反坦克导弹瞄准具以及1门23毫米航炮,这种改进型被命名为米-24E。
上文编撰于2000年,后续资料显示:苏联在米-24D之后,能使用9K113“突击”反坦克导弹的型号为米-24V,没有采用23毫米航炮,西方称为“雌鹿”E。除米-24A、米-24D和米-24V外,米-24还有米-24B、米-24C、米-24F及米-24G等多种改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机型均没有进行批量生产。
▲ 苏联米-24B武装直升机
应该指出的是,在米-24的一系列改进过程中,米里设计局只是把重点放在提高机载武器系统的杀伤力方面,而没有重视提高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尽管米里设计局1989年就推出了首架米-28,但由于军费短缺和米-24改装市场的诱惑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还是对米-24做了更新的改进。1999年3月4日,米-24BM(出口型为米-35M)终于首飞蓝天。2000年,首批米-24BM将出现在俄罗斯陆军航空兵团中。
后来的历史表明:俄军常年缺钱,所以2000年也没有接收米-24BM直升机,而是在2010年之后才开始装备米-35M。
米-24BM主旋翼直径为17.20米,尾桨直径3.84米,旋翼旋转时机长21.27米,主旋翼旋转时机高5.44米,机身宽1.7米,翼展5.06米;带4个外挂油箱,转场飞行时起飞重量120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0900千克,空重8050千克,战斗载荷2860千克,内部最大货物载荷为1500千克,外部最大货物载荷达到24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312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60千米/小时。
▲ 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米-35M武装直升机,即本文的米-24BM武装直升机
米-24BM:改装与效果
改装成一架米-24BM通常要按照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延长直升机寿命。对有故障的零部件进行修理和更换并为其重新拟定技术维护文件。改进后,机体寿命可延长10~15年。
第二步,是换装与米-28N完全相同的旋翼系统和尾桨。X型尾桨的桨叶和桨毂轴承分别由玻璃钢材料和弹性纤维材料制成。
▲ 俄罗斯米-28N武装直升机,米-24BM武装直升机采用了与之同款的旋翼系统和尾桨
第三步,改进机身、机载武器附件和通信设备。采用新型固定式起落架和新型小尺寸短翼、DB-3U新型模块式挂弹架和新型导弹发射装置以及R-999新型无线通信电台。经过上述改进,米-24BM的空重将减少600千克,旋翼牵引力增加300千克,静升限增加900米,爬升速度由9.6米/秒增加到12.4米/秒,动升限从4500米增加到5700米,航程从450千米增加到500千米。其机动作战性能和战场生存概率都有了一定提高。
第四步是完善武器系统。新的武器系统包括新型航空火箭弹吊舱、“突击”型反坦克导弹、“攻击”型反坦克导弹(该导弹也可用于攻击空中目标)、“针”式空空导弹、NPPU-24可拆卸旋转式炮架以及1门双管Gsh-23型23毫米口径航炮(原先的12.7毫米“加特林”机枪被取消)。此外,还有BVK-24机载火控计算机系统、激光测距仪、敌我识别器等。完成上述改进后,米-24BM对单个目标的杀伤概率提高了0.4~0.6倍;其航炮对目标的杀伤范围扩大了1~1.5倍;其导弹对目标的杀伤概率提高了0.7~1.2倍。
▲ 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米-35M武装直升机,从这个角度可以很容易看到机首处由老型号的机枪换为了机关炮
第五步,是增强遂行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能力。为此,安装了夜视系统和带有红外、电视和激光三种模式的观察瞄准系统。夜视系统使座舱显示器与头盔显示器交联,为驾驶员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提供图像信息。观察瞄准系统可确保直升机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发现和识别远距离目标,还可以观察地形。
经过全面改进后,米-24BM的总体作战能力将比原来提高50%~70%,而每架的改装价格仅为100万~15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国外改装米-24的市场潜力很大(除独联体国家拥有约1900架米-24外,南斯拉夫等25个国家拥有约600架米-24),但俄罗斯也面临着以色列等国的严峻挑战。1998年初,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与印度签订了为其改装25架米-24的协议。在1999年6月20日第43届巴黎航展上,以色列首次展出了为印度改进的米-24。
目前除了俄军外,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巴西等国也装备了米-35M武装直升机。
▲ 哈萨克斯坦空军装备的米-35M武装直升机
▲ 尼日利亚空军装备的米-35M武装直升机
▲ 巴西空军装备的米-35M武装直升机,巴西编号为AH-2
▲ 以色列为印度升级之后的米-35武装直升机(米-24V的出口型)
此外,南非也提出了与以色列相似的米-24改进方案。
▲ 南非提出的“超级雌鹿”改装方案,改进之后的也被称为米-24G
当然,由于性能价格比方面的优势,米-24BM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是毫无问题的。据报道,亚洲的一些国家目前已就米-24BM(米-35M)的采购与改装问题与俄罗斯达成了协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