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不是乱来的!这些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转给爸妈看
中医养生保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防病为主,以调节身心为目的,以增强体质为手段,以延年益寿为目标。但是,中医养生保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环境、季节、年龄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养生方案。如果盲目地进行中医养生保健,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身体的损害。
药食同源,所以食物可以治慢性病
很多人认为,食物和药物都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所以都有一定的药效,可以用来治疗慢性病。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食物和药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效力不一样。食物性质平和,其中含有药性成分少,这样才可以作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种食物吃几天就让血脂、血压明显变化,这种东西能长期吃吗?敢随便多吃吗?
事实上,越是效用明显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对待,不能过量,不能吃错了体质。而米、面、青菜、苹果这样的食品人人都能吃,正是因为它们性质平和,没有那么强的生理调节作用。所谓饮食养生改善体质,通常都是长期食用才会明显见效,不会三两天就有明显效果的。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和药性成分的浓缩产品,它改变人体功能的效力就会强一些,而且不能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制约。如果用对了,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一旦用错了,也可能跑偏而带来副作用。如豆腐含大豆异黄酮,男女老少皆宜,而大豆异黄酮胶囊就不一样了,孩子和男人绝对不能随便吃,即便对于中老年妇女也不是人人适合。
药品则效用更强,改变人体代谢的能力更强,而且它们的意义就在于短期见效。吃错药、吃错剂量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很多人经常问:我吃中药西药都治不好,你说说吃什么食品能治好?这种期待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普通食物没有那么强的效用,除非长期调养。这里不是否定食物调整能改善很多疾病,而是想说,饮食养生是长期的功夫,可是浮躁的现代人恐怕已经等不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不要说终生的养生了。
只要是食疗就是安全无毒的
很多人热衷于食疗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实,那些所谓药食两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疗效果,正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药效成分。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这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剂量决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时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够多,其中的药效成分达到一定水平,就变成了药物。比如说,每天喝 2 两绿豆煮的汤属于正常食物;但喝3斤绿豆煮的水,就变成了药物,因为是正常量的15倍。
又如,烟酸和烟酰胺本来是一种 B 族维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几个毫克,但如果作为控制血脂的治疗药物,剂量就是膳食量的几十倍,这时候它就有明显的副作用了。
即便是水,喝得足够多都会导致死亡,更不要说生茄子中还有茄碱这种毒素(就是土豆发芽时产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后,就和吃发芽土豆一样危险。所以,只要是食疗就安全无毒的说法,并不能够成立。
张悟本,男,汉族,伪养生专家。
什么人都可以用同样的食疗方子
很多自封的专家喜欢冒充中医,大谈传统养生和食疗。其实,真正的中医是要辨别体质之后才下药的,而且药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细地调匀寒热,而绝不可能像大师们那样给所有的人都开一类方子。仅就这一点,已经足以判断他们不是有资质的中医。从营养学角度来说,也是要辨别不同人的生理状况和营养状况,按照个体情况来安排食谱。如果一个营养师给什么人都推荐同样的食谱,那只能说,他不是个合格的营养师。
营养学就是食疗的学问
营养学和食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都与食物有关,但是侧重点和目的不同。营养学是一门科学,它研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预防和治疗各种营养相关的疾病。食疗则是一门艺术,它根据中医的理论,运用食物中的药性成分,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人体的内环境,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例如,营养学会告诉我们,维生素C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坏血病,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西红柿、青椒等。而食疗则会告诉我们,柑橘具有散寒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适合感冒咳嗽时服用;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适合高血压、高血脂、出血性疾病等患者服用;青椒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合胸腹胀满、跌打损伤等患者服用。
营养学和食疗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不能相互取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既注重平衡营养,又注重药性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
慢性病可以用偏方治愈
慢性病是指发展缓慢、持续时间长、难以根治或反复发作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成因往往与遗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
偏方是指一些没有科学依据或经验不足的治疗方法,如吃某种神奇的药物或食物、穿某种特殊的衣服或鞋子、做某种奇怪的动作或姿势等。偏方治愈慢性病是不可靠的,甚至可能有危害性。因为偏方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可能存在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而且偏方往往只针对某个单一的症状或部位,忽视了人体整体的平衡和协调;更重要的是,偏方可能让患者产生心理依赖和盲目信任,导致放弃正规的治疗和检查,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慢性病需要全面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调整起居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改善。我们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坚持规律的用药和检查,同时注意调节情绪和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