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小井盖成为大问题
□ 张正宝
窨井虽小,民生事大。日前媒体报道,有市民反映昆明窨井分布密集且没规律。在西园路与人民路交叉口至西园路与茭菱路交叉口这一段,约450米的道路上分布着27个窨井,在丰宁路附近一个十字路口就有3个窨井。
窨井密集于一个地段有问题吗?市民认为:一是部分窨井和路面高度不一致或是有坑洼,影响通行;二是若遇道路提升或窨井维护,绕行很麻烦;三是影响城市美观。
据市城管局介绍,昆明的窨井大致分为电力、燃气、供水、排水、中水、通信等8大类,而井盖也有10余种之多。
种类繁多,从侧面印证了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市民能享受到的各种城市基础服务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这也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出考验。窨井密集的背后,是否折射出地下管道等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各自为井”、各吹各打、重复建设呢?
不可否认,窨井问题有产权归属对象多、统一规划管理难等客观存在,且此问题不仅昆明有,也是不少城市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城市病”。用一个通俗的词语来说,就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就窨井盖的管理,昆明已经出台过《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等规定,也正在对窨井盖建档成册;期待在智慧城管综合运行系统等技术支持下,做到每个井盖都有“主”,并不是难事。
尽管如此,做到“有人管养维护”还不行,道路提升改造或窨井维护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不解决窨井过于密集和无序这一核心问题,一旦遇到道路开挖,安全隐患等问题依然明摆着。
小小窨井盖,折射市政良心。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和生活品质应该是城市治理的最高追求,窨井管理不但要解决“有没有人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怎么管好”的问题。
“有人管”只能算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要“管得好”才能回应群众的关切。这就要求从政策层面解决规划管理过程中的“历史欠账”和补短板问题。换句话说,既要“上新课”,又要“补旧课”,办法就是立足长远、放宽视野、统筹规划,加强完善和统一管理,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人性化水平。
窨井问题让人联想到,近年来昆明对空中管线改造和管理做了不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空中管线问题与窨井问题非常类似,既然能解决好“空中问题”,相信也有办法解决好“地下问题”。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