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已用激光雷达10年了,激光雷达与相机将合二为一
周彦武
马斯克的特斯拉上没有用激光雷达,不过马斯克的龙飞船用了,激光雷达实际与传统的CMOS摄像头没有本质区别,二者最大区别是传统的CMOS摄像头是2D,激光雷达是3D的,特别是Flash激光雷达,其最初名字就叫3D相机,它还有一个名字,就是ToF相机。龙飞船上用的就是Flash激光雷达。
Flash激光雷达最早追溯至1987年,美国NASA为登陆太阳系其他行星设计的感知系统,由NASA资助的ASC公司负责,2006年NASA设立自动着陆有害障碍物躲避技术即ALHAT项目,2010年项目通过验收,2009年ASC公司的3D相机搭载于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并成功发射,2012年后搭载于龙飞船上,2016年首次龙飞船首次发射成功,没错,就是特斯拉CEO马斯克的龙飞船。ASC为龙飞船制作的3D相机名为DragonEye,2016年美国的OSIRIX-REX项目,即 Origins Spectral Interpretation Resource Identification SecurityRegolith Explorer(OSIRIS-REx),这个项目是发射一个航天器采集小行星样本返回任务,使用的着陆舱命名为Tiger,ASC为其制作了3D相机,命名为TigerEye。
ASC称之为FLC,即Flash Lidar Camera
图片来源:互联网
TigerEye使用128*128的阵列,有效距离5厘米到1.1公里。
图片来源:互联网
2010年,ASC在IEEE上发表论文,ASC's 3D Flash LIDAR™ Camera: The Sciencebehind ASC's 3D Depth Imaging Video Camera,网址: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268968。
奋进号的3D激光雷达相机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图片来源:互联网
ASC的Flash激光雷达相机用在美军的武装直升机上,因为波长是1570纳米,可穿透浓雾及沙尘,上图就是其沙漠试验,美军研发的无人直升机的关键元件就是Flash激光雷达相机,它将为无人直升机提供精准的3D图像做导航。
TigerEye是不折不扣的Flash激光雷达,与长城汽车上用的IBEO的激光雷达原理上没有区别,就连像素数也很接近,不过ASC是在2008年就做出来了,当然ASC的TigerEye价格很高,约45万美元,毕竟这相机要用在龙飞船上,太空环境是很恶劣的。据说ASC大约卖出了100套TigerEye,主要用于太空和军事领域,由于这个市场太小了,ASC在2016年出售给了德国大陆汽车公司,为其开发车载的Flash激光雷达或者说车载的3D相机,ASC仍然提供太空级3D相机,有效距离目前可达6公里。
图片来源:互联网
Flash激光雷达与传统CMOS相机非常相似,只不过它是发射激光,而传统CMOS相机是接收自然光的反射。Flash激光雷达的发射通常是VCSEL,接收是SPAD阵列,VCSEL它是可寻址的阵列模式,易与SPAD阵列对应。
索尼在2021年9月6日,推出车规级激光雷达用SPAD传感器IMX459,最大探测距离300米,在300米处的距离精度仍有15厘米,IMX459有10万像素,而安森美的样品目前只有4万,ASM的只有1万,目前国产长城汽车即将使用的IBEO的真固态激光雷达,其SPAD就是ASM的,像素为10240。
10万像素显然太低了,佳能于2021年12月初推出了320万像素的SPAD传感器,并预计2022年下半年量产。320万像素通常分辨率是2048*1560,也就是等效于传统360度旋转式激光雷达的1560线。这样的分辨率和传统相机已没有区别。佳能在2021年初宣布的100万像素SPAD传感器拥有每秒24000帧的超高帧率,目前360度旋转激光雷达帧率仅为10FPS,佳能是其2400倍,是传统摄像头的800倍。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佳能的320万像素SPAD传感器,尺寸为13.2毫米长,9.9毫米宽,在佳能川崎晶圆厂制造。不仅佳能,松下,三星和索尼都在此领域花费大量精力研发,目前佳能遥遥领先,奥地利AMS、松下、索尼和三星处于第二梯队,第三梯队还有东芝、丰田(电装)、安森美、滨松、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富士胶卷。第四梯队则有苹果、博通、Lumentum。
佳能的320万像素SPAD传感器可以直接取代传统的CMOS图像传感器,加上VCSEL,就是激光雷达,1500线的激光雷达,并且体积和成本与现有的CMOS图像传感器相差不大,这样的激光雷达看起来就是个摄像头。
图片来源:互联网
CMOS图像传感器与SPAD图像传感器对比,CMOS图像传感器内部多了两级处理,自然光照射像素阵列,发生光电效应,在像素单元内产生相应的电荷。当电容充满电荷之后,光子的射入会导致内部激发出新的电子空穴对,与原来充电形成的电子空穴对进行配对放电,形成光电流,光电流给右侧的电容充电变成一个电压输出,为提高信噪比,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然后进入ADC变换电路,再以数字形式输出,噪音会在模拟信号放大阶段和ADC变换阶段产生,同时模拟信号放大器有线性范围,也就是CMOS图像传感器有个动态范围。而SPAD不会有噪音,它是直接光子计数,从头到尾都是数字信号,未有任何噪音。
图片来源:互联网
CMOS图像传感器的光电转换效率很低,约为SPAD的百万分之一。所以SPAD特别适合低照度场合。CMOS加大感光面积也可以用于低照度场合,但成本也会飞涨。
目前城市里光污染严重,肉眼可看到的星星极限大约为四等亮星,这种情况下的环境照度大约0.01Lux,大城市里即使再黑暗,基本都有0.01lux的照度,SPAD可轻易做到0.002Lux,也就是说任何城市环境,无论多暗,SPAD都能正常工作,这也是佳能的SPAD图像传感器目前还是主打监控的原因,SPAD相机可以取代NIR近红外相机,它拥有近红外相机的全部能力,却没有近红外相机的缺点。
图片来源:互联网
SPAD超高的光电效率也让其帧率可以超高,SPAD的时间精度可达100皮秒,可以做超高速相机,理论帧率可轻易做到每秒10万帧。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佳能的SPAD不同于传统SPAD,开口率达到100%,因此可以做到超高像素。
图片来源:互联网
SPAD另一个益处是让点云处理下岗,因其可以直接输出图像,无需任何后端处理,SPAD就是个3D相机。SPAD有两种输出,一是光子计数器,二是飞行时间。SPAD因具备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单一个光子,因此可做成光子计数器,光子计数器可以直接转换为强度图像,原理类似普通的数码相机,传统数码相机上的PIN二极管检测到自然光反射后的光线,光电变换将光强变为电流信号,TIA放大器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再经ADC处理,最终生成图像。
图片来源:互联网
典型SPAD D-ToF系统,这里只看飞行时间,SPAD阵列的每个Cell利用启动截至时间可以轻易得到飞行时间。再加上TDC电路就可以输出深度图像了。
TDC的原理这里不再赘述,简单说就是将离散的时间数据转换为直方图,再转换为数字图像。因为要检测每个像素的开关,因此最佳的做法将TDC电路与像素集成在芯片上。目前多用两段式TDC法,单段TDC占的面积过大,会导致成本大增。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一种典型的集成TDC的SPAD阵列,传统激光雷达需要单独加一片TDC芯片来处理,集成了TDC的SPAD自然不需要,直接可以输出深度图像。当然集成TDC的工艺不太好掌握,成本也略高,因此有些SPAD厂家依然选择外置TDC,不过这样精度有所降低,功耗自然也有增加。
更多佐思报告
佐思 2021年研究报告撰写计划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2021年12月版)
主机厂自动驾驶 | 汽车视觉(上) | 高精度地图 |
商用车自动驾驶 | 汽车视觉(下) | 高精度定位 |
低速自动驾驶 | 汽车仿真(上) | OEM信息安全 |
ADAS与自动驾驶Tier1 | 汽车仿真(下) | 汽车网关 |
汽车与域控制器 | 毫米波雷达 | APA与AVP |
域控制器排名分析 | 车用激光雷达 | 驾驶员监测 |
激光和毫米波雷达排名 | 车用超声波雷达 | 红外夜视 |
E/E架构 | Radar拆解 | 车载语音 |
汽车分时租赁 | 充电基础设施 | 人机交互 |
共享出行及自动驾驶 | 汽车电机控制器 | L4自动驾驶 |
EV热管理系统 | 混合动力报告 | L2自动驾驶 |
汽车功率电子 | 汽车PCB研究 | 燃料电池 |
无线通讯模组 | 汽车IGBT | 汽车OS研究 |
汽车5G | 汽车线束 | 线控底盘 |
合资品牌车联网 | V2X和车路协同 | 转向系统 |
自主品牌车联网 | 路侧智能感知 | 模块化报告 |
自主品牌ADAS研究 | 商用车车联网 | 商用车ADAS |
汽车多模态交互 | 汽车智能座舱 | 车载显示 |
Tier1智能座舱(上) | 座舱多屏与联屏 | 智能后视镜 |
Tier1智能座舱(下) | 智能座舱设计 | 汽车照明 |
座舱SOC | 汽车VCU研究 | 汽车座椅 |
汽车数字钥匙 | TSP厂商及产品 | HUD行业研究 |
汽车云服务平台 | OTA研究 | 汽车MCU研究 |
AUTOSAR研究 | 智慧停车研究 | 传感器芯片 |
软件定义汽车 | Waymo智能网联布局 | ADAS/AD主控芯片 |
T-Box市场研究 | 自动驾驶法规 | ADAS数据年报 |
T-Box排名分析 | 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基地 | 汽车镁合金压铸 |
乘用车摄像头季报 | 智能汽车个性化 | 飞行汽车 |
专用车自动驾驶 | 农机自动驾驶 | 矿山自动驾驶 |
港口自动驾驶 | 自动驾驶重卡 | 无人接驳车 |
仪表和中控显示 | 车载DMS | 合资品牌ADAS |
800V高压平台 |
「佐思研究月报」
ADAS/智能汽车月报 | 汽车座舱电子月报 | 汽车视觉和汽车雷达月报 | 电池、电机、电控月报 | 车载信息系统月报 | 乘用车ACC数据月报 | 前视数据月报 | HUD月报 | AEB月报 | APA数据月报 | LKS数据月报 | 前雷达数据月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