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

 

文□duni

某平台上曾经有个很火的视频:有一个小学生正在写作业,他先是翻出了一个电动卷笔刀,郑重其事地把铅笔削好,然后开始写字,结果不小心写错了,赶紧掏出电动橡皮擦,擦干净之后,再拿出一个桌面吸尘器,橡皮屑就这么被吸走了......

当时评论里的网友都被这个豪华的文具阵势惊呆了,有人回了一句: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

这个梗突然火了,以至于“差生文具多”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调侃“装备党”的情境中。今天我们来说说“差生文具多”,到底有几分道理?

其实,类似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暗示是:装备硬核=效果硬核。

站在学生的视角上想:如果我非常郑重地在选购文具,就好像也是在郑重地对待学习这件事——我的笔很好用,那我可能就比别人写作业、答卷子更快,字也写得更好;我的橡皮擦更先进,那我就能更快地擦干净,我的卷面就更整洁......

总之,潜意识里,当我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文具上,也就约等于花在学习上。装备硬核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带来效果硬核呢?这时,你也许会恍然大悟: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啊!

1

不妨换个视角看一看。

首先,证明装备硬核能带来效果硬核,有个非常古老的理论基础一一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说,好的工具能带来效率的提升,在一般意义上是合理的。但文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再试着站在所谓差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你觉得,差生会天真地认为,买了先进的文具,成绩就能超过那些学霸了吗?差生才没有那么傻。差生的目标从来也不是学霸,而是超过另外的差生。在这样势均力敌的对决中,一个好的文具没准就能发挥奇效。

比如,我的数学水平本来是59分,结果因为这个电动橡皮擦实在太好用了,我不用来来回回地擦,它帮我节省了半分钟的时间,结果就因为这半分钟,我多拿了1分,最后考到了60分,60分就足以排在所有不及格同学的前面,这个边际的增量还是意义重大的。

但这种事情换在学霸身上就不成立,他的水平已经是99分了,一个电动橡皮擦尽管也能给他省出半分钟,但是这半分钟大概只能供学霸再多做一道题的验算,想从99分到100分,这个难度可远高于从59分到60分。所以这个工具对学霸的边际效用并不明显。

更何况,我们可不要小看那些专业级的文具对差生的心理支撑。当一个人身在一堆专业的装备之中,他就会有恍惚的感觉,好像自己也跟着专业了起来。这样的心态放在考场上,尤其对那些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管用的。

所以,“文具多”可不单是“利其器”的功效,我们甚至可以管这个叫“顺其气”。换言之,我们不但需要文具来提供功能上的价值,更需要它给予情绪上的价值,而且后者比前者价值大。

2

再者,即便我们不说考试,只谈日常,这些文具是有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减少练习阻力的。

比如,我现在有一支很好用的笔,我很喜欢,但凡想起这个笔,我就忍不住拿起来涂涂画画,写几个字,即便书写的内容没什么意义,但我的确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用这支笔了。对于坐下来写东西这件事也越来越习惯了,这多少能让一个孩子离真正的学习更近一步。

再往深了说,“差生文具多”对应的场景,在心理学上叫:走神的心是不快乐的。“不快乐的心”,其实是一种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意思很简单,一方面,我们会主动去追求正面的反馈;另一方面,我们会主动规避别人对我们的负面反馈。

所以,当负面反馈来了,自尊的自我保护机制就开启了,它表现为两种:第一,走神。不想要负面反馈,我们就会刻意令自己注意力分散,从而抵消这种负面冲击。第二,代偿。我们会找一个更擅长的特质,来替代补偿由不擅长特质带来的负面感受。比如说,“差生文具多”,就是通过摆弄文具的乐趣,来代偿做作业的乐趣。

一个孩子如果不想写作业,就想倒腾那些文具,那是因为他觉得摆弄操控文具的乐趣,大过做作业的乐趣。前者可以控制,后者无法控制;前者很快乐,后者很迷茫。

所以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而不是取消那些文具的意义和价值。

3

甚至,“学霸两支笔,差生文具多”,如果用美学的视角去看,学霸手里的两支笔代表了一种审美的倾向,即因简约而带来的高级感。

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塑造独孤求败这个人物,就是在用他的生平诠释“不滞于物”的高级感:独孤求败一生经过了利剑、软剑、重剑、木剑、无剑五个阶段,到最后,真正令他无敌于天下的并不是武学,而是一种高山仰止的修为境界。

中国文化是崇尚“无为”的,落实到艺术层面就是“留白”,这种思路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就完全可以应用到作文的练习上:所谓的辞藻、修饰、美文、警句,这些东西终究只是花花绿绿的“文具”,这种“有用”终究是落了下乘。

我们应该懂得去欣赏“两支笔”的美,更高级的写作,是追求文字上的顿挫、节奏、分寸,有时那些看似浅白的文字,往往于无声处打动了你,却不留痕迹,以至于我们会误认为,那些表达是“文笔不好”。

当然,学习与审美都是需要引导的,如果家长自己的装备就挺多,那又何苦为孩子多买了几个文具而发愁呢?

(梁衍军摘自“教育最优解”微信公众号,萝ト叶子图)

只买基本款

文□王烁

人跟人不一样。同一件衣服,愿意花1000元买的人有一个,愿意花500元买的人有两个。如果按500元定价,可以卖出3件,但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卖法吗?

不是。最好是按1000元的价格卖给第一个人,500元的价格卖给另外两个人。可是,一物二价做得这么赤裸裸,会激怒买家。但买的没有卖的精,卖家至少有两个办法。

第一,分出基本款、豪华款,或者简装、精装,以及低配、顶配,将本来一样的东西包装得不一样,给愿意出1000元的买家和只能出500元的买家各自一个理由。第二,错期销售。新品先卖给愿出1000元的买家,过一阵换季打折再卖给愿出500元的买家。等换季时间太长?没关系,遇上节日就打折。节日不够用了?没关系,发明11月11日这种“光棍节”,以及电商发明的其他节日。表面上是降价复降价,其实是商家分时展开的阶梯定价策略,早已设计好的营销方法。

买家怎么办?如果你明了一切之后,仍然愿意出1000元,那是真爱。对于剩下的人,了解这点定价经济学就会明白,一般不要买顶配、精装和豪华版。

(大浪淘沙摘自《在耶鲁精进》,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Stacy 图)

青年文摘﹣2022-4月上 page22-23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