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VR康复“游戏”,复旦大学开放顶尖实验室,让学生感受科学文化之美
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和手套,进入趣味游戏“闯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以沉浸式体验虚拟超市购物,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也可以置身虚拟教室,并开启认知训练。10月16日,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向全校学生开放智能交互平台,分享最新的类脑、VR与脑机互融等技术。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邹卓团队展示了康复一体机、脑认知评估与训练系统等“寓医于乐、寓科学于乐”的科研成果。
从每周10余场讲座到开放顶尖实验室,复旦大学今年开学以来推出文化校历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在校园里多维度感受科学与文化之美。
“现实世界的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才能解决,而看似简单的游戏,同样建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成果上。”邹卓一边演示一边为来实验室参观的学生讲解。其团队研发的这套设备已经在上海的部分社区试用。
从现场展示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已有一些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患者或肢体受伤的患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与有趣的互动康复活动。邹卓谈到,这套设备在设计时既采用了医学领域对患者功能恢复的研究成果,同时在激励患者康复机制方面采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康复者的游戏体验感纳入其中,通过增加患者的正向反馈,从而提高其治疗积极性。
据了解,复旦大学智能电子与系统实验室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实验中心,实验室还包括媒体交互与虚拟现实研发平台、开放机器人平台、柔性可穿戴设备与人机交互系统,以及认知训练系统等。近年,该实验室与中国航天、中国移动、博世集团、新氦智能等多家创新企业开展应用研究,推动相关技术在工业物联、自主系统和智慧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当天,来自不同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们自发报名参与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参观者杨子易对于面向患者的一体式康复系统印象深刻,“它融合了类脑计算和姿态识别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康复体验。”
这也是今年复旦文化校历的系列活动之一。新学期,复旦大学首次推出文化校历,截至目前已开展了60多场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向学术殿堂深处,有趣的科普和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的体验不可或缺。
实验室开放也是今年复旦文化校历的系列活动之一。在开学初的生命科学学科展示周,生物学、生态学、人类学等学科实验室已经陆续开放。
本月的文化校历系列活动也正陆续举办,截至目前已开展18场。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复旦大学教授马剑鹏将联手带来学术讲座《诺奖得主谈AI4S》。
作者:储舒婷
编辑:储舒婷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