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表现硬核机器的纪录片泪目了所有人
“我总觉得和他之间隔着一层纸,能看到他,但是朦胧的。于是我问他,首飞的前一天晚上,您在做什么?黄总想了想,说,‘那天晚上一点多了,我还在现场,我是围着飞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要远离家门,那种感受,千愁万绪,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说到这里,我发现他绷不住了,他流泪了。我知道,那一刻,挡在我们之间的那层纸被捅破了,他的铠甲卸下了,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那部分袒露了出来。”
在纪录片《超级装备》新书主题论坛上,当总导演韩晶讲述当时采访“鲲龙”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的情景时,坐在一旁的主持人、电子工业出版社徐静总编辑发现,黄领才的眼角再次泛起了泪光。
01
10月15日下午,国家图书馆学津堂座无虚席。由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电子工业出版社、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上海视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科技·智慧·仁心——纪录片《超级装备》新书主题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出版专家委员会主任田玉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在论坛上作精彩致辞。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王传臣,代表图书出版方和创作团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超级装备》图书。霍瑞娟副馆长代表国家图书馆,向王总编辑颁发馆藏证书。
赠书
随后,一段曾让不少观众泪目的主题MV,让现场气氛安静了下来。同时MV的题记——谨献给中国装备的缔造者,也奠定了论坛的温暖基调。
工信部装备工业二司原一级巡视员王瑞华,结合自己参与《超级装备》第一季的策划工作和担任同名图书顾问的亲身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装备研发者和工程建设者长年累月艰苦卓绝的奋斗,今天的中国就不可能有重大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超级装备的问世。
但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劳动者,往往“择一事终一生”,大多不会主动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所思所为。所以要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新闻媒体人和纪录片创作者的努力。
王瑞华表示,“把超级装备拍成片,写成书,弘扬正能量,激励更多人,这本身就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02
“鲲龙”AG60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特种航空装备,也是世界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航迷们将它与C919、运20并称为中国大飞机“三剑客”。
黄领才总师在论坛上分享了研制“鲲龙”的艰辛历程。造飞机本可以不考虑水动力学问题,造船也同样可以不考虑空气动力问题,但是水陆两栖飞机,却必须攻克水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的所有问题,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团队因此倍感顿挫。
他们也曾想过寻求国外的合作,但关键核心技术又岂能依靠别人!经过14年的努力,举整个行业之力,集中全国各领域专家的智慧,“鲲龙”AG600终于研制成功。
主持人徐静总编辑问韩晶导演,当初采访黄总时,对黄总的印象如何?韩晶坦言,刚开始采访时,她是有点沮丧的,因为黄总经常接受媒体采访,有自己的标准答案,不会轻易向媒体敞开心扉。
“但是纪录片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希望能触及灵魂。所以我想,是不是该换一种提问方式?我用了纪录片创作常用的手法‘情景再现’,就是‘还原彼时彼刻’。当黄总还原出首飞前一晚的‘彼时彼刻’后,他绷不住了,流泪了。”
主持人徐静总编辑动情地说,俗话讲,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见黄总对自己的装备是怀有怎样的深情,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
黄领才表示,当时团队压力太大了,精神上绷得太紧,他觉得应该给大家换个思路。“我跟他们说,我们这款飞机是干什么的?以前灭火,我们消防官兵是和大火面对面作战。有了这款装备,我们可以直接用飞机扑灭山火,保护资源,挽救消防官兵的生命。拯国家之危难,救万民于水火,这是一件大的功德。这让团队感受到,研制‘鲲龙’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神圣的责任。”
确实,国产尖端装备的研制成功,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情感的力量,那就是装备缔造者的一颗仁心,对百姓、对祖国的爱。因为有了他们的智慧与仁心,中国才缔造出真正造福百姓的超级装备!
03
“坐落在40亿年的地球上,晒着50亿年的太阳,鼓腹容纳下世间万象,一呼一吸之间,吞吐着858亿立方水量……”
看过纪录片《超级装备》的观众,都能听出旁白是吴刚的声音。在第二季,除了由吴刚领衔外,观众还听到了黄轩、朱亚文、王凯、胡军的声音。
不过,即便有五位实力派演员加持,《超级装备》第二季也没有留出哪怕一帧的画面给到他们,因为创作团队把250分钟的节目时长,全部留给了装备和它们的缔造者。观众在纪录片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为此,《超级装备》主题论坛特地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吴刚到场。吴刚在论坛上还代表其他几位参与配音的演员,分享了为纪录片配音的幕后故事。
吴刚感慨于第一次从画面中看到宏伟装备时的震撼与感动。“我问韩导,这是咱们国家自己研制的吗?韩导说,是咱们国家自己研制的。我之前因为演过《铁人》王进喜,1950年勘探石油,那时候我们的技术太落后了。所以当我在录音棚提前一步看到《超级装备》的画面时,我真的非常震撼。”
关于邀请实力派演员为《超级装备》配音,总导演韩晶表示,纪录片展现的是钢铁、机器、设备,冰冷坚硬,但机器是人缔造的,而人是有机的,纪录片怎么把无机的机器拍出有机的质感来呢?韩晶认为,除了运用影像手段,声音创作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超级装备》需要的是更感性、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旁白声音。
“当时首选就是吴刚老师,但大伙又觉得不太可能,街头巷尾谁不知道‘达康书记’?纪录片太小众,应该请不来他。但说来也巧,那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到吴刚主演的电影《铁人》,冥冥中就突然有种感觉,如果我们以足够的诚意去邀请,没准他会来呢?”
后来吴刚欣然应邀,韩晶认为一方面他是被团队的诚意所打动,另一方面也是被中国的尖端装备震撼到了。节目播出后效果很好,很多以前不看纪录片的观众,因为吴刚的加持,也开始关注纪录片了。
到了《超级装备》第二季,声音创作也升级换挡,采取了1+4方式,由吴刚领衔开篇,同时邀请黄轩、朱亚文、王凯、胡军分别为后四集配音。
“从播出效果来看,不是1+4=5,而是远远大于5。”韩晶说,“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年我们自主研制建造了很多尖端装备,但我经常会听到有网友质问,你们超级装备的核心技术是自己的吗?我觉得,无知不是无知者的问题,更不是装备缔造者的问题,而是我们传播者的问题,是我们传播得还不够好。所以我想,只要对《超级装备》传播有帮助的资源,我都希望集结过来。”
吴刚表示,“《超级装备》里千千万万的中国工业人、科研人员,包括坐在我身边的装备界专家,他们都是高峰,他们称得上是‘超级担当’、‘超级情怀’,他们才应该是我们社会值得拥戴的‘超级明星’,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一起向“超级明星”们致敬!”
他还表示,下次如果再有这种机会,他希望能与导演一起深入到一线去拍摄。
吴刚
黄轩
王凯
胡军
04
“它的排水量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甲板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所处海域水深超过1500米。建造时它的焊缝长度相当于绕北京六环三圈,电缆长度相当于绕海南岛一圈。” 说起10万吨级超深水能源站“深海一号”,尤学刚如数家珍。
作为“深海一号”的掌门人,尤总与现场读者分享了带领团队奋战海上900多天的难忘经历。“深海一号”相当于是把陆地上一座油气加工厂浓缩后搬迁到海上,不仅建造难度大,还得“靠天吃饭”,在北方要面临冰冻的挑战,在南方要应对肆虐的台风。
“深海一号”创造了3项世界首创和13项中国首创,是全球第一座带有储油功能的超深水能源站。“但我们并非是为了争第一,它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14亿人口能源安全的需要。”尤学刚激动地表示。
在《超级装备》拍摄期间,韩导曾对尤总做过专访,同名图书也把专访收录其中。主持人徐静总编辑问韩晶,在采访中听到尤总说自己不是大孝子的时候,您是什么感受?
韩晶回忆当时的情景,“见面第一句话,尤总就告诉我,那天是他接手‘深海一号’的第796天。他能把日子记得这么清楚我理解,举世瞩目的装备,压力之大超乎想象,他当然‘度日如年’。”
当尤学刚开心地把“深海一号”比作自己的“女儿”并叫它“胖妞”时,韩晶问了一个戳中他痛点的问题。“当时我问他,您花这么多时间陪伴‘胖妞’,您还有时间陪伴您的女儿和家人吗?尤总沉默了,他说,他欠家人的,欠母亲一个忌日,他不是一个大孝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破防了,眼睛湿润了。”
为建造“深海一号”,他飘在海上2年多,母亲去世一周年,他没有时间回家祭奠。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这是他的痛,他的愧疚。但是,“深海一号”建成后,为粤港澳大湾区1/4的人口送去了优质天然气。1/4是多少人?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人口是8630万,也就是“深海一号”解决了2157万人的用气需求。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忠孝难两全”。
“深海一号”的故事令全场动容,主持人徐静总编辑深受感染,“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今天,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黄总、尤总这样默默奉献的中国装备人。让我们再一次以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掌声雷鸣中,主题论坛告一段落。徐静总编辑宣布进入最后一个、也是压轴环节——纪录片《超级装备》主题播映暨图书金秋阅读季启动仪式。
图书《超级装备》,缘起于纪录片《超级装备》第二季。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投资出品,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卫健委、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协助拍摄,上海视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承制的纪录片《超级装备》,聚焦中国在能源、医疗、基建、交通、救援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尖端装备,展现中国的科技进步为普通百姓带来的福祉。
纪录片在CCTV-9首播后广受关注,微博话题累计阅读总量破2亿,共18次登上全网各平台热搜,数十位院士和行业专家给予了精彩点评。
2022年底,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对纪录片内容进行扩充和延展,按照图书的编写体例编撰书稿,历时9个月,出版图书《超级装备》。
2023年7月30日起,《超级装备》在上海举办新书首发、分享悦读、装备动态展、科普摄影展、亲子读书会等多场活动,历时18天,跨上海4区,装备制造业和影视出版界16位专家学者走向台前,让读者近距离感受到中国智造的魅力,场场爆满,反响热烈。
继上海地区新书发布活动圆满收官后,北京的新书主题论坛也于10月15日在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4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