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双减落地后,师范专业还值得报考吗?这几个学科反倒成了香饽饽

 

高考作为学生整个受教育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场分流考试,它的存在足以改变考生未来的起点以及职业发展方向。

毕竟当代表着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基本就已经决定了同学们是进入大专成为应用型人才,还是被本科院校培养成学术型人才了。

不过,哪怕大家同样都是本科生,但由于毕业院校以及专业上的差异,最终还是会走向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如果同学们想在毕业后避免“求职难”的局面,就必须提前埋下“伏笔”。

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生与家长不得不提前开始“布局”

稍微关注毕业季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今年能够拿到应届生身份的大学生,预计将达到1076万,相较于21年的909万人来说,足足增加了176万。然而与庞大的待业人群相对应的,却并非是充足的就业岗位。

受疫情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互联网“大厂”、教培行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纷纷开始裁员降薪,这就使得原本传统的“金三银四”招聘季,转眼就被稀释成了“铁三铜四”。

如果这么说还不够直观的话,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求职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的高校就业景气指数仅有0.71,属近三年来的最低值。

而且不止是应届生,今年所有人似乎都在面临“就业难题”。要知道,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CIER指数只有1.56,对比近9年的同期数据,完全是处于“波谷”,只比20年疫情刚出现时高一点而已。

因此,考虑到未来就业问题,不少学生与家长在填报志愿阶段就开始了职业规划,希望能够靠着专业优势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师范专业还值得报吗?

师范专业作为教师的摇篮,一直以来都深受家长和考生的追捧。

毕竟在老一辈人眼里,老师这一职业具有“传道受业解惑”的特殊性,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不仅说出去有面子,同样也能在婚恋市场上占据优势。

更重要的是,作为“体制内”的一员,教师岗位的稳定性在风雨飘摇的外界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而且退一万步说,即便同学们没有实力端起铁饭碗,应当也可以凭借着专业优势走入教培行业,根本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然而,当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师范专业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似乎就没那么好走了。

众所周知,双减出现的意义在于规范校外补习模式,督促大家将教育的重心重新放回到校园课堂之上,所以自21年中旬至今,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强对教培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力求让一些不符合规定、胡乱收费的补习班退出市场。

不可否认,双减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利好之举,可当教育机构纷纷关门大吉后,师范生的求职空间却被压缩了一半。

另外,当在教培行业内深耕多年的资深教师一窝蜂地扎入考编赛道后,中小学的招聘标准也开始逐渐“升级”,这对于师范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许多准大一新生都不禁想问,师范专业还值得大家扎堆报考吗?

师范专业不仅热度不减,这几个学科反倒成了香饽饽

说实话,同学们对师范专业心存顾虑很正常,毕竟大家说到底也只是普通人,辛苦奋斗多年,主要还是希望能够借着大学这步“台阶”,让自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而现阶段,很多私立教培机构的老师确实也在忙着改行,不过这并不代表师范专业就不吃香了。

毕竟随着新课标以及美育教育的出现,很多学校即便是在双减之后,也依旧对部分专业的师范生求贤若渴,大家可以稍微考虑一下。

首先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近两年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强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度,要求各层次院校按照新课标的规定课时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所以不少学校对于体育老师的需求量还是很高的。

其次就是应用物理或者物理教育方向的毕业生。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同学们想要在报考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基本都得选择“物化”组合。

而且考虑到物理属于理工类的必选科目,所以不管是编制内还是市面上,对于优质物理教师的需求性相当可观,同学们只要自身实力过硬,基本不会在就业问题上绊倒。

笔者有话说

正处于风口的专业确实能够帮助毕业生尽快就业,但最终大家能否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并且获得他人的尊敬,还是要靠实力来说话。

所以不管是师范专业也好,还是其他专业也罢,只要同学们觉得自己有能力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就可以尝试报考,争取不为自己的青春留遗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