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对话世界弹拨乐器
本报讯(记者王娟)中国的琵琶,遇上乌干达的弹拨琴和美国的班卓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26日晚,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携手乌干达演奏家吉姆斯·马库布亚和美国演奏家李·奈特在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了一场“琵琶与世界弹拨乐器对话”的主题音乐会,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观赏。
这场音乐会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教学节的活动之一,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湖北省音乐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举办。音乐会的主角吴蛮不仅是琵琶演奏家,也是作曲家,曾经5次荣获格莱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乐专辑”提名,不仅创造了多样的音乐风格,更把中国的琵琶介绍给西方世界,被《波士顿环球报》称赞为“极少数改变了其所演奏乐器历史的演奏家”。
音乐会上,吴蛮携手乌干达演奏家吉姆斯·马库布亚和美国演奏家李·奈特,为学子们带来了精彩的曲目。不管是讲述爱情故事的乌干达民歌,还是乡村风味浓郁的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的民谣,琵琶都能在其中奏出独特的韵味,令人耳目一新。吉姆斯·马库布亚还带来了6种乌干达民族乐器,都是首次在中国亮相,他不仅一一介绍,还邀请观众上台尝试演奏,令全场观众兴趣大增。
吴蛮介绍,多年来她坚持每年在国内采风,也和国际上的弦乐四重奏、爵士乐手合作,创作不同的音乐,此次来汉的两位音乐家就是她在不同的活动中结识的朋友。“我们的乐器虽然外形不一样,手法也不一样,但都属于弹拨类乐器,将这些不同地域的传统乐器汇集在一起,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她希望这场音乐会不仅带给学子们精彩的音乐,更传达一种音乐理念:“真正的音乐不是学院派,而是自然的表达,它不是一门技术,而是要和人交流、对话。学音乐不能关起门来苦练,当你吸收得够多,你的看法会改变,音乐才会有厚度。”
中国的琵琶,遇上乌干达的弹拨琴和美国的班卓琴
10月30日晚,第五届琴台音乐节将在武汉三镇的晴川阁、黄鹤楼、长天楼、武汉音乐学院等十个场地同时举办“满城尽寻钟子期,琴台共谱知音曲”古琴之夜雅集活动,邀请市民和名家面对面交流,共赏雅乐。为此,汉阳区、武汉市文化局和长江日报共同发起“满城尽寻钟子期”征集活动,邀请古琴艺术的爱好者参与“古琴之夜”雅集活动。
我们寻找的“钟子期”,非古琴专业者即可参与,性别、年龄都没有限制,无论是否会弹奏,只要热爱古琴艺术,对古琴欣赏有自己的见解,有一双懂得聆听的耳朵,对古琴有热情,都可以报名参与。
报名方式:
联系电话:84682830
联系人:梁星
提醒:请在报名时留下姓名、电话,自己和古琴相关的经历、故事,对“古琴之夜”的期待,以便记者回访。
···“满城尽寻钟子期”···
把“高山流水”的故事告诉全世界
民间“湖长”:
把“高山流水”的故事告诉全世界
记者王娟
60岁的文昌植,家就住在月湖边,出门到湖边只有十几分钟路程,因此古琴台和月湖都是他最经常去转悠的地方。2010年开始,武汉市举行“爱我百湖”志愿者活动,面向社会征集民间“湖长”,文昌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成为了月湖的民间“湖长”。
成为“湖长”,最常见的工作就是巡湖,湖边的环境卫生、绿化、噪音和秩序,都是文昌植关注的范围。文昌植介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参与到“爱我百湖”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巡湖的队伍也越来越大:“志愿者里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有部队的战士和外国留学生,他们有很多都是外地来的,不太了解武汉。在巡湖的路上,我跟他们讲得最多的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和古琴台周围风景的变化,他们都特别感兴趣,还有人爱上了古琴。”
文昌植说,在月湖边生活这么多年,看着月湖的水越来越清,周边的环境也越来越美,特别想把这些变化介绍给来武汉的朋友们。“想让他们了解武汉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了解古琴这门艺术。”
文昌植有位朋友善弹古琴,闲暇时,他常常邀请朋友弹上一曲,细细聆听。他有一个想法,是让朋友在月湖边弹上一曲:“这里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发源地,又有湖光山色的美景,我在这里巡湖,他在这里弹古琴,多美啊!”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