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线——这件在中国本土失传的乐器,如今却成了日本国粹
在日本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场景,华丽秾艳的艺伎跪坐榻榻米上,优雅恭敬地弹拨一把弦乐,“铮铮”两声弦响,樱花飞舞清酒交错,顿时把人拉入浮春极乐的和式风情中。
这把弦乐就是三味线。
一、三味线的起源
说三味线是日本最具民族代表性的传统乐器,恐怕没有人会反对,尺八和萨摩琵琶亦不能出其右。三味线遍布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深入其民族性格最深处。上到贵族宴乐雅玩,下到乡民集会游乐,中到艺术家描摹创作,处处可见三味线的身影。
格调亦俗亦雅,风格亦柔亦刚,三味线丰富的表现力恰恰能传达日本民族性格中看似极端反差却诡异共存的特性:极静谧与极躁动,极欢乐与极悲伤、极慕生与极渴死。
可以说,听到三味线响起,哪怕就是那“铮铮”两声,人们也会立刻识别出:这就是日本。2017年,莱卡工作室上映了以“三味线与武士道”为基调的日本主题电影《魔弦传说》,更是在世界范围将三味线盖章为日本的文化标识。
《魔弦传说》海报
然而,就是这件被日本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的乐器,却是起源于中国,并且在中国已经失传了。
中日双方公认的信史,是16世纪即明初叶,三味线由中国传入日本冲绳,在冲绳生根发芽,后来流布到整个日本。然而,笔者以为,三味线传入日本的时间可能还要更早一些。
中国关于三味线的传说,最早可追溯到秦代,据说是戍边军人为缓解沙场之苦创造的,称为“弦鼗”。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可追溯到唐代,唐人崔令钦在《教坊记》中说:“平人女以容色选入内者,教习琵琶、三弦、箜篌、等等者”,这里提到的“三弦”很有可能就是三味线的前身。
我们都知道,日本遣唐留学生是个非常庞大且带有艰巨任务的群体,他们携带着足够开销二十年的奖学金,漂洋过海来到大唐,不待满二十年不准回国,为的就是把唐人先进的文化艺术学成带回去。虽然正史记载三味线是在明朝初叶传入日本,但很可能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和很多书籍、器物一起传入日本了。更有详细传说,是隋炀帝时专门遣华研习音乐的小野妹子将“三弦”带回的日本。
日本遣唐使团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三弦”并不是今天我们常在评弹中见到的三弦,而是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共同祖先。传入日本的“三弦”演化为三味线,留在中国本土的“三弦”演化为当今我们见到的“三弦”。
然而,日本的三味线更好地保留了“三弦”的原始风味与音乐风格,当今中国三弦与唐“三弦”却相去较远了。某种程度上说,唐“三弦”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了。
二、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区别
1、形制不同。
虽然三弦和三味线都是一把杆、一只箱、三根弦,形制却有很大差异,差异就直接造成了音色不同。
杆。
三弦因为杆的长短分为大三弦和小三弦,大三弦杆长115厘米左右,小三弦杆长90厘米左右。大三弦多为男用,因为男人臂展长,三弦演奏节奏快的音乐需要按弦的手快速移动,115厘米左右的杆长对女性来说太吃力了。大三弦音域宽广,北方很多民间戏曲和说唱艺人都喜欢用大三弦伴奏,甩开膀子弹出的声音高亢震耳能传出十里八村,带劲!小三弦不限于女用,典雅精致,声音如珠玉嘈切,如叙如诉。南方的昆曲、评弹、南音等婉转细腻余韵袅袅的曲种喜欢用小三弦伴奏。苏州茶馆的评弹先生用的也都是小三弦,清净长袍堪堪一坐,举手投足间尽是斯文,还是那个词:精致。
陕北说书与吴越评弹
三味线则分为大、中、小三种形制。三味线的大、小与三弦的大、小长度相仿,大的称为“太棹”,小的称为“细棹”,中间的就称为“中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这个“棹”字就凭空添了几分美好。
同样,“太棹”通常为男用,“细棹”多为女用,同时也有根据流派和音乐特色选用的区别。如最负盛名的津轻三味线,选用的则是太棹,津轻音乐大多欢快、节奏感强,非常了不起的三味线演奏艺术家高桥竹山,使用的就是津轻三味线。“细棹”用于长呗,即歌舞伎表演伴奏,如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艺伎弹拨,佐酒增色,如果挥的是太棹,恐怕要把满树樱花都震落了。常盘津、清元、地歌等使用中棹,中棹高音部分多,这也是它独立于其它两种的特色之一。
此外,杆头也就是琴头的各部分名称不同,三弦缠弦的地方叫“弦轴”,三味线缠弦的地方叫“天神”。传统的形制是弦轴直接穿插,靠木头与木头之间的摩擦力固定,新形制改良增加了螺丝等部件,调弦的时候容易很多。
箱。
三弦和三味线最明显的视觉区分就是琴箱的形状和质地。
三弦琴箱为圆形,小而圆,看起来稍许滑稽。琴箱上蒙有蟒皮,因此我们三弦琴箱的鼓皮上都能看见蟒皮黑白相间的花纹。
三味线的琴箱是方形,古拙许多。琴箱上的鼓皮是用猫肚子上的皮制成,对爱猫人士来说显得非常残忍。因为是猫腹皮制成的,在鼓皮上会看见左右对称的几组黑点,那是猫的乳头。猫皮昂贵价格不菲,所以后来人们常用狗皮和羊皮替代,这让同时既喜欢猫又喜欢三味线的人心里的矛盾少了很多。
《百怪图卷:抚三味线的猫又》
2、演奏方式不同
姿势。
三弦演奏的标准姿势是坐姿。即端坐在椅子上,两膝放平,琴箱放在右膝间,琴杆要架空,不然会影响琴箱发音。
三味线以跪坐之姿为标准。跪坐之姿同样要端正,琴箱置于右腿,琴杆与水平线呈4°角,同样要架空。三味线演奏对女性的要求还要格外严格,手指按弦均要以最小幅度的姿势为佳,体现女性的含蓄内敛。
拨子。
三弦和三味线最大的区别是拨子不同。
三弦用手指弹拨,弹拨者多在手指上戴金属制的指套,保护指甲,但声音有时会偏于尖锐,尤其在使用钢弦的情况下。
三味线使用铲型的拨子弹拨,拨子把手用檀木或红木等制成,拨头是象牙或玳瑁制,亦有用牛角制。
三弦用手指弹拨,优势是灵活,和弦一串一串如行云流水不绝,是三弦这种乐器的特色。三味线是用拨子击弦,没有手指弹拨那么灵活,但多了一种古拙刚直之气。
左:三弦 右:三味线
3、承载的音乐风格不同
虽说形制会导致音色差异,但决定乐器根本差异的,还是其承载的乐风。每一种乐器的形制、演奏方式与乐风都是互不可分的,就好比体裁、技法与内容的关系,脱离了一种体裁与技法,原本要表达的内容多半就变味了。因此为什么说三味线更好地保留了唐“三弦”的风貌,因为它以形制、演奏方式更好地保留了唐乐。
我们现在听到的民乐与唐乐其实非常不同。我们具有代表性的民乐,如《彩云追月》,《春江花月夜》,《浏阳河》,都悠扬婉转,转折处非常平滑,款款诉请,即便如《喜洋洋》、《金蛇狂舞》这类欢快的,也只是加快了节奏,其转折还是多而平滑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民乐让人听了之后心情舒畅,情绪如流水般倾泻出来。
三味线乐风则非常代表日本乐曲风格,蹬蹭顿挫,转折之间没有过度,直接落差,并且变音即半调居多。正是这种顿挫与变音,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乐风,听不惯的人会形容“一听就是鬼子要进村儿了”。
那么什么是变音呢?
中国古代把音调分为正音和变音,正音如宫商角徵羽,变音即变徵和变羽。宫商角徵羽是全音,变徵和变羽是半音,即位于两个全音之间,与正常的全音高半调或低半调。
我们欣赏复原的唐乐,如《霓裳羽衣曲》,里面的半音使用非常多,并且一点都不抒情平缓,充满了杀伐之气,甚至有些阴森森的鬼气。这正是唐乐的特征,与我们今天听到的民乐截然不同。但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本土的音乐反而与唐乐不同、日本的音乐却更接近唐乐呢?
《妖猫传》剧照 唐明皇演奏
三、唐乐变音在中国落寞原因分析
唐乐变音在中国本土落寞,还要从隋唐到宋明间社会思潮转型说起。
每个时代有时代的思想潮流,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倾向。我们都能如数家珍地说上来:先秦子学,汉唐佛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唐代有自己的思潮吗?也有,也没有。
有人说唐代是一个诗歌的时代,是情感恣意喷洒的时代,而唯独缺少思辨。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因为唐代哲学不发达,理论也不发达,全是天才式的践行与创造。佛学是哲学吗?也是,也不是。佛学和老庄思想结合,就成了玄学,和儒学融合,就成了理学,而它本身还是难以逃脱一种非理性的信仰在里面,缺乏对现世人生严谨理想的设计与安排。
唐代是一个多民族大交融大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地的文化汇集在长安,汇集在四川,汇集在江浙,各种异域风情趣说杂想如一桌盛宴摆在原本的中原文化面前,还来不及细嚼慢咽一点一点消化,全是奔涌冲突的碰撞以及猛烈碰撞电光火石间出现的璀璨花火。唐代,是一个奔放的时代,他的时代风气是充满生命力的、茁壮成长的青少年。
唐代文物大赏
此外,唐朝是尚武的,李氏家族的鲜卑血统不说,唐代的节度使藩镇制度营造出这样一种社会风气:想要跻身权贵,就要依靠武力。因此,连飘逸的诗仙李白都能十步杀一人。
综合以上种种,唐代的社会思潮与审美倾向是开放的、奔涌的、崇尚武力的、追求绚烂极致的生命力的。这就造就了一种雄强有力的风尚,也就回到我们前文所说,为什么唐乐中连一首表达爱意的《霓裳羽衣曲》都充满杀伐之气。这是时代倾向所致。
到了宋代,赵匡胤因为自己是武装夺权,又感于唐代藩镇制的隐患,十分忌讳武将专权,因此大力推行文治,科举就是在这个时候真正成熟。
宋代有两句流行甚广的诗句,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见当时学习风气之盛。谋得前途的方式不再是戎马生涯,而是场屋之下——通过读书考试获得功名。
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完善,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一生的前景也都固定了,不再有横空出世一举成名的英雄,全都是按部就班兢兢业业生活的凡人。
这样的社会多么理想啊,这样的社会又多么无趣啊。
时代在召唤,理学思想坐上时代潮流的宝座。理学讲克己,讲复礼,讲去除每个人身上奔涌冲突的原始兽性,讲塑造理性文明和谐共生的社会人性。于是,孔子殚精竭虑想要塑造的礼乐文化、想要培养的温柔敦厚,朱熹做到了。
实在是了不起。
于是,通过读书明德开化之后的民众,变得温和节制,审美倾向也要求顺畅婉转。中国的民乐也渐渐丢弃掉那些让人“不舒服”的东西,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宋人的雅好
说了以上通篇,并没有贬斥或抨击什么,一项文化的存续,背后是有其深刻的时代倾向与社会心理诉求的。我们当下大力弘扬复兴传统文化,也是因为社会诉求又回来了。
最后,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上,日本对三味线的传承对我们有很多启示。
虽然当代是一个信息电子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三味线在日本不仅没有黯淡,反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如宅男女神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她的代表作《千本樱》就是以三味线弹奏的,清新明快,传达出史诗、樱花、纯洁等一系列理想的民族特性。又如上妻宏光、吉田兄弟等当代三味线演奏者,在演奏中加入现代音乐风格元素,他们的公演和作品在年轻人中的热度不低于当红的一些流行乐手。
所以传承一项文化,不是机械地把它拾起来拼在衣服上、别在帽子上,而是更深质、更有机的理解与再创造,这样一项文化才能持续地具有生命力,才能持续地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
最后希望所有文化都大发展大繁荣,世界文化的大花园光辉灿烂!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