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感染等事件频发 月子中心为何隐患丛生
来源:光明日报
租几间房子、雇几个月嫂,一些月子中心就这样开业了。月子中心的初衷是保障母婴健康,由于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和监管部门,不少月子中心服务规范性和专业性不够,导致母婴感染等事件频发——
月子中心为何隐患丛生
随着产后母婴健康越来越受重视,坐月子从家庭走向了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月子中心等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约有6000家,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但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存在不少问题,可以用‘乱、患、缺、贵’四个字来形容。”原卫生部部长、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指出。
日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在武汉举办产后母婴服务行业发展研讨会,张文康在会上表达了他对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的担忧:“乱”是指现在行业存在许多乱象,甚至租几间房子就能开业;“患”是指隐患,最大的问题就是感染;“缺”是指缺少专业的护理人才;“贵”是指价格贵。
月子中心不是宾馆
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母婴护理机构,又称月子中心、产后母婴护理中心等。这类机构主要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帮助产妇良好恢复和新生儿健康发育。据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介绍,我国目前月子中心约有6000家,而两年前还只有3000家。快速发展背后,隐患丛生。
“有的月子中心开在宾馆里,有的在居民区里租个房子就行。至于从业人员,有的机构都是护士,有的都是月嫂,只有查房时才有医生,缺少专业人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会长陈资全告诉记者,相比于高昂的收费价格,月子中心的健康安全隐患更须引起重视。
据有关媒体梳理:2016年7月,武汉某月子中心6名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1名婴儿病危;2013年1月,上海某月子中心4名新生儿感染轮状病毒,生命垂危;2011年8月,上海某月子中心6名新生儿同时感染红眼病……
曾有业内人士总结,国内月子中心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情况。一个是社区模式,在社区租上几套民房,雇几个月嫂,就挂上招牌开张营业。另一个是酒店模式,在高级酒店长期租上几间套房,借用酒店的场地营业。这两种经营方式存在很多隐患,尤其是在感染防控方面。“比如酒店里大量使用的地毯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没有独立物业及前台管理,手消毒这些基础的感染防控措施都没办法100%做到。”一家月子中心负责人曾向媒体反映。月子期间的母婴,身体抵抗力弱,尤其是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极易遭受感染。一些月子中心疏于管理,经营场所不规范,人员不专业,导致感染事件发生。
事实上,月子中心自诞生那一刻起便“先天不足”。“月子中心最早不是由健康专业人士发起的,而是社会资本以办企业的形式做起来的。企业家们多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管理和运营,不可避免地带来不专业、不规范问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说。
武汉母婴友好月子中心负责人黎俊余认为,月子中心应该向专业化健康机构发展。“诸如产妇的伤口护理、子宫康复,新生儿黄疸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新生儿发育是否正常、婴儿的口腔护理等问题,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坐镇’,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决策。”
产妇和婴儿需要的不仅是家庭般温暖和照料,更迫切的是获得康复保健服务和技能支持。“产后母婴康复机构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更不是一个宾馆,它承担着产妇、婴儿的安全和健康的重大责任。”张文康说。
准入与监管双缺失
租个房子就能开月子中心,这种乱象与监管的缺位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由于目前无法归入现有的行业分类,也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监管部门,月子中心和普通商业机构一样,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后即可营业,既不需要相关卫生资质,从业者也不需要相关资格证书。“准入和监管双缺失,缺少专业的服务人员,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存在许多乱象和安全隐患。”陈资全说,很多月子中心向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表达困惑,不知道谁在管他们。同样地,出了问题后,消费者也不知道向什么部门反映,投诉无门。
对此,馨月汇母婴专护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伟深有体会。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没人管”的行业,没有监管部门规定他们能做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从起初的生活照料和护理需求,逐步延伸到医疗、营养、养育观念,形成居家酒店服务+医疗护理+膳食+孕养培训服务。“行业发展处于野蛮状态,监管不明确导致没人管,大家都是围绕客户的需求在做。”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施庆喜认为,这与产后母婴康复服务的概念不清晰有一定关系。“到底是提供临床保健一体化服务,还是非医疗保健服务?没有明确的界定。”他说。徐丛剑指出,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至少涉及护理安全、环境安全和饮食安全,需要专业的服务,自然也需要明确和严格的监管。
有专家认为,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提供的服务是与医疗卫生比较接近的公共卫生问题,应该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来牵头管理。也有专家认为,大多数产后母婴康复机构提供的是非临床医疗的保健服务,不是“医疗机构”,单纯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管理过于严格。
但无论如何,专家们呼吁,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明确行业主管行政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准入门槛、监管标准,加强监管。
呼吁政府出台强制性标准
对于缺乏明确的职能部门监管的月子中心,行业自律至关重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在新兴的健康服务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服务标准。张文康认为,产后母婴康复行业乱象频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近年来,行业协会、地方监管部门等针对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范。比如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制定的《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管理和服务指南》,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母婴保健服务场所通用要求》,湖北质监部门发布的《湖北省月子中心基本规范》。
标准确实是有用的。《湖北省月子中心基本规范》实施半年后,湖北省月子中心规范性水平得到提升,产妇入住率提升了约5个百分点。但这些标准都是“入门级”,而且都是以行业自律为出发点,属于推荐性标准,并不是强制性的,对整个行业的约束力还不够。
“行业内部可以制定行业标准或者行业指南。而政府制定的标准可以带有强制性,对行业发展更有约束性。”徐丛剑指出,还是需要政府出台强制性标准。当然,政府也可以委托有较强专业水准的行业组织制定标准,并协助推广实施。
在强制性标准还未出台的情况下,一些第三方认证机构或行业组织借鉴医疗机构评级制度,对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开展评审、评级,倡导专业化服务。比如,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几年前制定《产后母婴康复机构等级评审实施方案》,对产后母婴康复机构开展非营利性客观评价,由来自全国的产科、儿科、感染控制等方面专家进行评审。
由于评审时要进行现场检查,每次评审成了一次调研。陈资全向记者介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在评审中发现,有的机构在给多个婴儿洗澡后,把婴儿先后放在同一块毛巾上,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有的机构服务人员一手抱着婴儿一手帮其他人开门,很有可能将孩子摔伤;还有的机构为了保障安全,上楼、下楼走到哪里几乎都要刷门禁卡,但万一发生火灾,疏散将非常困难等。
因此,评审本身也是对行业问题的一种梳理,再进行引导和规范。比如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在评审实施方案中特意强调“机构感染监控管理”,对空气、物品的消毒以及护理操作的卫生做了规范,感染控制达不到就一票否决。
“以评促规范、强化行业管理,同时也是实际调研,探索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规范运营、健康发展的标准,将来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卫生健康方面的相关依据。”徐丛剑说。(记者 陈海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2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