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2000多年前的烤串,了解一下!
小饼烤炉加蘸料
“灵魂烧烤三件套”
你吃过新晋网红——淄博烧烤吗?
作为“被低估的烧烤胜地”
山东的烧烤历史已有2000多年之久
有图有真相↓↓↓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一组),收藏单位:临沂市博物馆
“烤串”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一手烤串,一手扇风
这不就是现代的烧烤吗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正在烧烤的庖厨。
高端的食材
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
把羊肉、牛肉、鸡肉、鱼肉
切成大块,串在籖(qiān)上
架好“燔(fán)炉”,点燃桑木炭
一手执串,一手扇风,等待美食出炉
这画面竟和现代的烧烤如出一辙
虽然差点“灵魂调料”——孜然和辣椒
(当时还未传入)
但想来肉串也是外焦里嫩、香味扑鼻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还有双人烧烤的画面,其中一人烧烤,另一人持扇扇风。
烧烤在中国历史悠久
燔(fán)、炙(zhì)
爇(ruò)、炮(páo)
都是古人用来表示烧烤的词
最终他们决定
用“燔炙”统称烧烤美食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这位庖厨正在切肉。
厨房里除了做烧烤的庖厨
还有人专门从事剖鱼、切肉、烧火等工作
头顶的食物架上还挂着
鸟、猪腿、羊头、牛头、兔等

临沂五里堡这一组
以庖厨为内容的汉画像石
不仅记录了汉代美食
也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了汉代人的生活
而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
成为后人了解汉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物

马王堆辛追墓巨型椁室北面的头厢里有一张矮矮的漆案,上面摆着全套的餐具,五盘菜、一碗汤、一碗酒,还有几串烤肉串。这和汉画像石庖厨题材的画面相差无几。
石头上的“汉代生活百科”
画像石是两汉时期的重要遗存
在一方方石块上
石匠们以石为材,以刀代笔
线条与光影交织
创造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整个宇宙

临沂五里堡迎宾、车马出行汉画像石。画面共分四层,每层内容各有不同。
有时,同一块画像石上甚至会讲述不同的故事
涵盖车马出行、庖厨宴饮、六博对弈、男耕女织等在内的现实生活的画面
反映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
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拓片中的捕鱼画面。
它们补充了史料记载的不足
对我们了解汉代的
历史、思想、风俗礼制
甚至研究整个汉代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也被称作石头上的“大汉史诗”
汉画像石散点透视构图法
至今仍在沿用
作为汉代艺术的代表作
汉画像石气势雄浑,独具风采
从雕刻手法看
既有“深剔”,又有“浅剔”
既有“阳线刻”,又有“阴线刻”
“深浅”“阴阳”两种矛盾的手法
在拓片上形成剪影效果
干净利落,也醒目明快

山东诸城前凉台汉画像石上的《庖厨图》(拓片),为我们展现了宰羊、汲水、切菜、劈柴、烤肉的情景。
在艺术手法上
那些大多没有留下名字的石匠们
运用超凡的艺术想象力
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既写实,又夸张
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活泼热情的氛围

临沂五里堡汉画像石——《庖厨图》中的剖鱼画面。
汉画像石还创造性地用了
平视、侧视、俯视、重叠
相结合的方法
例如《庖厨图》中剖鱼的画面
是侧面视角
其上又有俯视视角下的被剖成两半的鱼
从不同视角构图
形成多维空间的想象
这种散点透视构图法
成为中国画的标准透视构图模式
直到今日仍在沿用
成为中国古典美术发展的里程碑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人民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