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辅食添加是大事 认准国标再购买
婴幼儿辅食添加的观念在国家的号召下得到了普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普及为6月龄以上儿童合理添加辅食的知识技能,加强个性化营养指导,保障儿童营养充足,完善食品标签体系。
辅食添加意义多
随着婴幼儿食品行业不断提升,婴幼儿食品种类日趋多样。关于婴幼儿营养喂养的问题,家长们都特别关注,但不同年龄段遇到的问题不同。六个月以内的婴儿,在早期家长主要关注的是母乳喂养的问题;六个月到一岁期间,家长大都关注辅食添加的问题;而一岁以后,孩子吃饭途中遇到的喂养问题又更为常见。
辅食添加应与母乳相结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建议,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添加辅食不仅要看月龄,更重要的是根据每个宝宝的具体发育情况,是否已经做好接受辅食的准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马扬介绍,6个月龄以后,婴儿从母乳中获取的营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求,能量、蛋白质、脂类、铁、锌等营养素会出现缺口,这些缺口需要及时、合理地通过添加辅食给宝宝补充。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很大,最容易出现喂养不当或者辅食添加困难的问题,所以要格外重视辅食添加的种类和频次。
辅食添加并不是为了吃而吃,辅食的添加还为了让婴幼儿慢慢锻炼咀嚼能力与肠胃消化能力。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张悦介绍,婴幼儿的饮食是一个从哺乳逐步过渡到喂食,再到自主进食的过程。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鼓励练习自己吃饭,2岁以后,家长可以要求孩子自主进餐。
谨防文字游戏
目前,国家发布的婴幼儿辅食类标准有《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例如小鹿蓝蓝“婴幼儿趣味果泥”该产品标准号为GB10770,产品类型:其他婴幼儿灌装辅助食品,包装标注了适合6月龄及以上婴幼儿;果仙多维“婴幼儿蝴蝶面”产品标准号GB10769,产品类型: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产品正面标注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
另外,《辅食营养补充品》GB22570为适用于6月~36月龄婴幼儿及37月~60月龄儿童食用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常用的形式有: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辅食营养素补充片和辅食营养素撒剂。例如秋田满满“婴幼儿猪肝粉”(婴幼儿辅食营养素撒剂),产品标准GB22570,标注适宜人群: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
但还是不少消费者对国家婴幼儿辅食标准一知半解,被产品包装以及宣传图片误导,将常购买的普通饼干、面条等误认为婴幼儿标准辅食。值得注意的是,在“宝宝馋了(宝宝辅食零食)”直播间,主播介绍的一款“草莓溶豆”产品执行为固体饮料企业标准,介绍页标注适用年龄:3-6周岁,但在主播口中则变成了6月以上宝宝就可以吃,并讲到“以主播口播为主”,该产品包装上还被手写了“6+”,称“6月以上宝宝就可以食用”。
部分商家还利用文字游戏打起了擦边球。在电商平台购物,消费者多通过搜索关键词查找所需产品,商家设置关键词可以增加产品的曝光量,从而提升产品交易量。为让产品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到产品,将普通食品的介绍中加上“婴幼儿”或者“婴儿”等文字,前边加上“送”、“搭”、“配”等字有意无意地混淆视听。像“宝宝馋了”海苔肉松在电商平台介绍页加上“加送婴儿幼儿食谱”;“好米畈&牧禾农场”黑芝麻酱在介绍页面加上“搭配婴儿宝宝辅食”;“米小芽”有机胚芽米在介绍页面加上“送婴儿宝宝辅食谱”等等,使得不少消费者误认为产品是婴幼儿辅食。
企业生产标称“婴幼儿辅食”的产品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生产许可;未取得婴幼儿类食品生产许可的,不得标注“婴幼儿食用”“6个月以上婴幼儿食用”、婴幼儿图案等明示或者暗示供婴幼儿食用的用语、图案;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业内人士建议,选购婴幼儿辅食时,应认准国标,看清适用年龄段,按需购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