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黄土地上的声音-榆林印象非遗展演之唢呐、三弦

 

自然的优美精妙

转瞬即逝

需要一些音乐的线条

将它们一一记录

陕北粗犷的黄土地

有直破云霄的唢呐声

也有轻轻颤颤婉转弦音

当前仍值得我们欣赏

SUONA唢呐

在榆林的广场上,

唱起了榆林小曲儿,

唢呐便和二胡、鼓手一起也欢快起来。

头系白毛巾,身穿羊皮褂,

再吹着唢呐的形象,

已经是陕北人标志的形象了。

唢呐印象

唢呐,又名喇叭,小唢呐称海笛,是陕北极具标志性的乐器。外形上,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在国内民间广泛流传,在台湾民间称鼓吹,广东地区将称为“八音”,在陕北就称之唢呐或者“唢”。

唢呐构成

唢呐按长短可分为小、中、大,以及加键唢呐和海笛,在陕北多见大唢呐。制作中唢呐哨子、气盘、芯子、杆子和唢呐碗几个部分都有各自制作的讲究,每一个部分都会影响到唢呐的音色和音质,陕北有传统的唢呐匠,民间有成熟的唢呐制作匠铺。

唢呐在榆阳小街

唢呐是陕北民间非常重要的一种特色乐器,可独奏,更多见于民间艺术团、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表演中,发音高亢、嘹亮,可欢快又可悲戚,尤其在民间的婚丧事情中,扮演着有喜有悲的角色。

为了让更多人接触、了解唢呐这一传统乐器,记住这沉淀了历史印记的古老手艺,铭记属于榆林的记忆并发扬光大,朔方在陕北榆林过大年的活动中,将非遗技艺展演精心布置,成为榆阳小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朔方邀请的手艺人在制作唢呐——乔伟

乔伟向参观市民介绍唢呐

SANXIAN 三弦

三弦印象

◆三弦,又称"弦子",是我国传统民族弹拨乐器,其他少数民族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

三弦构成

三弦可分为琴头、琴杆和琴鼓三部三弦分,由琴头、弦轴、山口、琴杆、鼓框、皮膜、琴马和琴弦等组成。

◇ 琴头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上部多为多呈铲形,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一般都嵌有骨花或雕出纹饰,也有上部为如意形、雕饰大顶花,下部中间开有长方形通底弦槽。槽侧开有弦轴孔,三个弦轴置于琴头两侧。弦轴呈圆锥体,用红木、花梨等比琴杆稍硬木料制成。

◇琴杆为半圆形的柱状体,平滑的表面是三弦的指板,上端嵌有山口,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中。琴鼓又叫鼓子或鼓头,是三弦的共鸣箱,它是在略带椭圆形的鼓框上两面蒙以蟒皮而成。蟒皮、青花白地者最佳。

三弦在榆阳小街

朔方邀请的手艺人在制作三弦——王军

市民在三弦展演区参观、体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