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安塞|拿起三弦定准音—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一种流传于陕北民间的说唱艺术。陕北说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陕北说书的流传,非常久远,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靠民间一代又一代的说书艺人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千百年来,陕北说书做为陕北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伴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历史,借助民间肥沃的土壤,在民间流传。
陕北说书的起源,老艺人们说:“说书是天皇地皇人皇三兄弟治世时留下来的,说书人用的三弦琴上的三根弦,就是他三兄弟的化身。”这是远古传说,但能够看出说书艺术的久远。《中国曲艺志延安分志》记载:说书一词,最早见于《墨子耕注》,“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又记载,说书比唱戏几乎要早五百年。关于陕北说书一词,《辞海》上的定义是“曲艺的一种。流行于陕西北部。一人坐着演唱。有说有唱。演唱者手扶三弦或琵琶,左膝系檀板按节拍。曲调大都为当地民间小调”。甘泉出土汉代画像砖说书图,说明陕北说书艺术在汉代已十分盛行。
延安时期,毛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以韩起祥为代表的陕北说书艺术家来到延安,深入生活,编创了一批新书,宣传党的政策,成为三弦战士。结合新秧歌动动,韩起祥把陕北说书首次推上了舞台。在韩起祥的培养下,延安涌现出了张俊功、解民生等一批很有影响的说书艺术家。
陕北说书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王候将相,才子佳人,普通百姓,劳动爱情,历史故事,天文地理,民间传说等等,都有所表现,但就主要表现内容,可分为文书、武书、文武相杂书三种。
陕北说书从艺术表现上,一般有书帽、小段和长篇说书三部分。
书帽,也称引言,就是说书艺人在说书之前的一段开场。篇幅多为八句或十六句,内容多为劝世或概说历史。书帽曲目很多,有《八百里秦川古长安》、《弟兄有事同商量》、《天上云多月不明》、《酒色财气》、《十不亲》等。如《春天桃花隔岸红》:
春天桃花隔岸红
夏日荷叶满池中
秋菊丹桂香千里
冬雪寒梅伴老松
家有黄金用斗量
不如养儿送学堂
黄金有价书无价
书比黄金万分强
小段是在说正书之前的一段插曲,幽默风趣,语言生动。比较流传广泛的小段有《大脚娘》、《懒大嫂》、《罗成算命》、《王祥卧冰》、《小两口抬水》、《古城会》、《九子图》、《刮大风》等。
正书,也称正本,是说书的主要部分。书帽和小段说完之后,说书艺人便会清清嗓子,喝杯水,正式开始。正书的篇幅较长,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正书也犹如一部长篇小说,有人物活动场景描写,有故事情节发展叙述,也有人物矛盾心理刻画。流传较著名的正书篇目有《斩单通》、《王三卖马》、《五女兴唐传》、《红鞋女妖精》、《花柳记》、《玉环记》等。此外,还有一些中篇说书,如《白绫记》、《观灯记》、《珍珠大汗衫》、《蓝桥会》、《王婆骂鸡》等。陕北说书作品非常丰富,计有百余部作品。
陕北说书的传统器具主要有三弦、琵琶为伴奏器具。传统说唱方式为一人,怀抱三弦,腿扎竹板,一边说唱,一边弹奏三弦。著名说书艺术家张俊功对陕北说书艺术进行了重大的革新,使当代陕北说书伴奏乐器有了极大演变,除三弦、琵琶外,还有二胡、板胡、笛子、扬琴、锣鼓等。说唱形式也有了较大变化,由传统一人演变为多人,有男有女,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烘托了强烈的艺术气氛。
(文/米宏清 图/郭志东)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6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