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幸福账单”

 

宽卓太亲手写的捐赠遗嘱。

课间时间,刚察县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的学生在跳皮筋。

宽卓太老人的外甥女卓玛什杰,在给记者翻看老人送给她孩子的书籍。

宽卓太夫妇和力毛什吉。(资料照片)

力毛什吉和姐姐一起翻看老人和她们一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老共产党员宽卓太一生感恩党,一生勤俭节约。立下遗嘱:上交党组织1万元特殊党费、支付医疗等费用之后,银行卡存款及抚恤金等款项全部捐给母校,共计511799.05元,老人的高风亮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海北州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宽卓太老人学习。

这份账单,公布于2019年3月19日,账单总数是511799.05元。

这份账单是幸福的,因为它承载的是一份饱含深情的寄托,一种无私忘我的情怀。寄托人叫宽卓太,被寄托的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宽卓太是一名2016年离世的已故老党员,在上交党组织1万元特殊党费、支付医疗等费用后将遗产全数捐出,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份“账单”。自此,宽卓太这个名字便在不同场合,多次灌入我们的耳朵。

好奇,牵动着我们想要了解宽卓太的故事,想要了解这份“账单”背后的秘密。

看,“幸福账单”里的幸福寄托

故事开始于2019年3月19日那一场在刚察县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特殊的捐资助学仪式。一份遗嘱和一份遗产,构成了这份“幸福账单”。宽卓太把他全部捐给了这所学校。

在捐赠仪式上,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副校长胡吉东异常动情:“今天,学校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捐款,包含着宽卓太老人对母校的炽热感情,我们首先将用这笔钱帮助贫困学生,对学校的一些图书进行更新,把比较欠缺的书籍补齐,购买一些学校急需的教具和教学用品……”

三天后,当记者走进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办公室时,校长更藏东知和几位老师正在研究完善《关于宽卓太爱心资金管理使用方案》和《宽卓太同志捐赠资金管理办法》。51万元,金额是恒定的,但对于家乡的人民、对于正在成长路上的学子,它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却是无穷无尽的。

更藏东知说,学校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原有的学生阅览室进行改造装修,挂牌“宽卓太爱心书屋”;要在班级教室开设“宽卓太爱心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课外读物主要考虑购置学校目前紧缺藏语类学生读物,同时也补充一些适合牧区孩子们阅读的汉语和藏汉双语读物。还有一个小构思,那就是,凡是用爱心资金购置的图书扉页均盖上“宽卓太爷爷爱心捐赠”印章,“这样做,是为了让每一个阅读到书籍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先生的无私爱心和伟大人格。

更藏东知说,让宽卓太爱心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不仅是购置教学设备改善学习条件,更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是宽卓太对他们的寄托。对于宽卓太来说,把期望托付给孩子们,让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让家乡改头换面,这是一份幸福的寄托。

日月更替,在宽卓太漫长的一生中,无数的人回忆着他对学习的渴望。

今年42岁的力毛什吉是宽卓太老人的养女,她回忆,13岁的时候在西安陪伴宽卓太生活了八年多的时间,宽卓太常跟她说,“自己是党的人。”宽卓太经常将报纸上他觉得写得好的文章剪下来,粘贴在本子上学习;经常给她讲老人在泉吉公社骑马下乡的故事……

卓玛什杰称呼宽卓太为姨父。卓玛什杰说,姨父非常爱学习,他以前仅仅学过藏文,他的汉语是后来自学的。我们家还有几张八九十年代的画册,画册背面写有“五讲四美”的内容,这都是老人的笔迹。老人还送我两个孩子钢笔和一箱子的书籍,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

无论是力毛什吉还是卓玛什杰,对老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坚持学习。宽卓太学习和做笔记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以及党性修养等。有人说,始终保持一颗对党忠贞的心,是他一生从不动摇的信念。

不懂就问——宽卓太学习的方法其实就是简单的四个字。“姨夫经常拿着书本请教别人,然后用藏文标记读音,哪怕是一名在校学生”,卓玛什杰说,难免有不理解的人要问:这么大岁数,怎么还跟学生学认字呢?然而在宽卓太的眼里,学习的事情从来没有什么可丢人的,任何人都可以当他的老师。

宽卓太对于学习的渴望,亲朋好友及周边人有目共睹。

今年64岁的昂青加是宽卓太的弟弟,他们兄弟姐妹一共有7个,宽卓太是他的二哥。昂青加说,宽卓太离开家的时候他才四岁。宽卓太曾打电话给昂青加,说要把遗产捐出去。昂青加介绍说,藏族中有人愿意将钱捐给寺院,像老人一样,拿出钱捐给学校的并不多。宽卓太肯定希望,会有更多的孩子靠知识改变命运,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出力。

宽卓太在牧区的“马背小学”学过藏文,之后又自学汉语。宽卓太也许深知,家乡教育事业还很落后,念念不忘的是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求学若渴的家乡学子。正是这样一种情怀,让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落后“殚精竭虑”;也正是这样一种情怀,让他在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献给了心心念念的家乡教育。

忆,“幸福账单”里的艰苦岁月

宽卓太这份“幸福账单”里,承载着希冀也承载着过去岁月的艰苦,而这绝不是一组数字所能体现出来的。

1930年出生于海北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的宽卓太,在1956年参加工作后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宽卓太被分到了泉吉乡工作,当时的泉吉乡还称之为“泉吉公社”。那时候,为了提高羊群免疫力,免受疾病侵扰,防治寄生虫病发生,要经常开展牲畜药浴工作。

1962年,在一次给羊群做药浴时,由于羊数量过多,为了防止体弱的羊因拥挤踩踏误食药水死亡,情急之下宽卓太跳入药浴池去扶踩倒的羊。由于没能躲过飞溅的药水,不慎咽下药水的宽卓太从那天起,头晕、无力、咽喉充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开始伴随他左右,自此造成肺部损伤。

事情过去了五十多年。采访中虽然没能找到目睹宽卓太这一举动的目击人,但后经多方证实,不少人为他这种为挽回集体财产豁得出来、顶得上去的举动竖起大拇指,称党员干部就要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才能真正成为带领人民战风险、闯难关的主心骨。

之后,宽卓太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组织上先后两次为他调整工作岗位。

到了1964年,宽卓太肺部感染使病情加重,无法在海拔3300米的刚察县继续正常工作,甚至到了海拔2200米的西宁市也仍有不适。经组织上研究决定让他离岗休养,到低海拔、医疗条件较好的青海省西安第一干休所治病疗养,并由组织上给他妻子强巴发工资负责照料。

宽卓太的纵身一跃,抢救了集体财产不受损失,而自己的健康却受到了威胁。为什么全然不顾自己,要跳进药池?只为救那几只羊吗?

这样的选择看似简单,却殊为不易——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但就宽卓太而言,只有信仰能赋予短暂人生永恒的意义。

这样的选择看似偶然,却十分自然——正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高尚情怀,让无数共产党人选择了为人民奋斗的高尚事业。

在几经寻找与宽卓太关系要好的熟人、亲朋的采访中,我们也许能体会到答案——对人民忠诚是印刻在中国共产党人血液中的红色基因,宽卓太是把人民至上作为党员干部的基本原则、实践方针和根本目标,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将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

宽卓太膝下无子女。朱宝香是宽卓太挚友的女儿,长久的相处让朱宝香觉得宽卓太待自己如亲女儿一样,而她也是宽卓太遗产处理委托人之一。在朱宝香的记忆中,宽卓太一直都在为生病没能在岗位上有更多的时间为党工作,服务更多群众而深感内疚。即便如此,在身体不允许再赴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他依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

现在看来,这段岁月,为这份“幸福账单”早早埋下了“伏笔”。

追,“幸福账单”里的幸福时光

樱花已经在青海省西安第一干休所里待放。记者一行匆匆前往,牵动我们的,是宽卓太几十年在干休所里的故事。

踏进干休所大门,值班室商广武和李秋花夫妇一早知道我们要来打听宽卓太的故事,便早早地来等着我们。夫妇俩自2007年来干休所工作,直至宽卓太老人2016年离世,对宽卓太老人的印象尤为深刻。

这对夫妇来自山东,和宽卓太一样,出了干休所大门一个人都不认识。宽卓太是一个节俭且热爱生活的人,自他的妻子2007年去世后,帮助老人找过两任保姆。老人对保姆、对身边人的点点滴滴,他们都看在眼里。

周志毅是宽卓太生前的好友,也是遗嘱的另一个委托人。周志毅证实,宽卓太的保姆耳疾犯了没钱治病,他就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3000元钱交到她的手里,治好病的保姆非常感动,照顾宽卓太更加细致,直到宽卓太去世。

“一直以来,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宽卓太,不论是谁有困难,他都会和妻子强巴第一时间前去帮忙,经常得到别人的称赞。有一次,有个老干部疝气犯了,他就主动把自己的疝气带拿出来给老人用,许多这样的小事大家知道了以后,都非常喜欢和热心的宽卓太打交道,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周志毅说道。

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是干休所人们对宽卓太的评价,而他在集体里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据青海省西安第一干休所调研员陈志强回忆,1992年,宽卓太进入退休职工党支部,开始参加党组织活动。在后来的党支部活动上,宽卓太发言都很积极,他讲述在青海艰苦地区工作的经历和过往,讲述革命传统,让下一代树立爱国爱家、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他用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学生用品,在儿童节给孩子们分发文具,得到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的赞美。宽卓太为自己花钱很“吝啬”,但是汶川、玉树地震他积极捐款从不小气。

虽然定居西安,但宽卓太生活习惯一直没改变,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老人生活非常俭朴,每天的主食就是糌粑,偶尔炒个青菜。逢年过节也不肯添件新衣服,夫妻俩身上穿的都是我们兄妹买的。住的是组织上安排的公房,用的是几十年前的老旧家具。”朱宝香回忆到。

我们走访了许多人,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到宽卓太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很多人认为这是宽卓太的党性修养所在,是他的感恩情怀所在。在干休所里,第一个说出“信仰”的是副所长张文霞,她给我们道出了这样一段过往。

张文霞说,在干休所里,上了年纪的老干部都是很节俭的,也许是他们以前生活物资很匮乏的缘故,他们对自己总是很“节约”,很多老干部对于生病看病都有一个不能理解的理由,他们不积极去医院住院看病,是在为国家省钱。干休所里的工作人员对于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开党支部会议,研究告知生病老人,你是一名党员,现在党组织决定要你去医院住院看病,这才让他们乖乖听话去医院。宽卓太也不例外。

“党和政府养着我,虽然是公费医疗,但我不能浪费钱……”就是这样一个难以理解的解释,却显得那么厚重,在听了这些故事后,心里久久不能散去的迷雾,逐渐开朗。

力毛什吉说:“对于养父去世之后,要把自己的全部遗产捐出去,我一点也不意外。但是让我吃惊的是,他会有五十多万元的存款,他肯定没好好治病,他就这样节约了一辈子。”力毛什吉说,老人是她人生的领航,是她一生的榜样。

乐于奉献,忠于集体……不只是宽卓太,还有很多老一辈党员干部在思想和灵魂深处的“感恩”,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党员干部,在无比忠诚的信仰中,面对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面对建设年代的艰难局面,他们激情燃烧、无私奉献;面对改革开放的千钧重担,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担当。无数英雄儿女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勇往直前以赴之、实事求是以谋之、殚精竭虑以成之,正如此,才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美丽篇章。

水打山崖,风过林海,信仰不可能自发确立,党性也不可能天生而成,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今天的我们,也许很难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宏大抱负,却不能不敬重“激情燃烧岁月”的真挚追求。

正如宽卓太一样,人生如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像宽卓太一样,还有很多以不同方式正在默默奉献的党员干部,他们把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扛在肩上,他们将小我消融于“大我”,成为无私的爱国者、无畏的革命者、无悔的牺牲者。他们视承担这样的责任为使命,他们以坚守这样的价值为意义。

宽卓太令听闻他故事的所有人肃然起敬。(记者张 浩尹耀增丁玉梅 本版图片除署名者外均由 记者丁玉梅摄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