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微缩老院子定格美好记忆

 

关晶辉向记者展示作品。本报记者 曹明明 摄

黄泥糊的房子、羊草铺的房顶、拉磨的毛驴、窗前挂着的红辣椒……当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一座上世纪60年代的老院子模型就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了。

老房子模型出自关晶辉之手。58岁的关晶辉老家在哈尔滨,几年前和老伴儿到廊坊与女儿一起生活。在一次渔具展上看到一艘航模后,回家就利用现有的材料做了起来。既没学过手工,也不会画图纸,他边琢磨边做,航模不仅惟妙惟肖,装上网购的遥控器,还能在水面上“驰骋”。

“原来在老家时就爱鼓捣,但做得不多,到廊坊后才开始做老房子。”关晶辉说,这座上世纪60年代的老院子是他花了10多天时间完成的,“房顶上的草是从老家寄过来的苫房顶的羊草,特意做了塌陷效果,门窗做旧贴上了‘福’字。做房子和院墙用的泥,提前要泡上好几天,不然晾干后容易裂缝。”

院子里水井、晾晒的辣椒、粮仓、柴房等样样俱全,颇有年代感,“我们小时候住的就是这样的房子,凭着记忆里的轮廓,一点点摸索。为了让大家能看清屋里的样子,我还做了个剖面模型。”

记者看到,这个剖面模型细致地还原了一些小物件,俗称“悠车子”的摇篮、盖帘儿、土炕、灶台……极具乡土特色。模型完成后,关晶辉在女儿的帮助下,注册了短视频平台账号“微景观~老关”,并拍摄了多个短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关注、点赞。

“代入感太强了,好像一下回到了小时候”“就是记忆中的样子,看哭了”……网友们的回复让关晶辉备受鼓舞,“挺有成就感的,觉得很有意义。”

随后,关晶辉又制作了“中国雪乡”主题的木屋。屋顶上厚厚的一层雪、房檐下垂的冰柱、一串串彩灯等让人感受到了雪乡风情。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制作模型,关晶辉收集了木棍、树枝、泡沫等材料,还购买了胶枪、手电锯、锯木机等工具。“现在操作熟练点了,但也经常受伤,这不,手上刚添了新伤口。”关晶辉的老伴儿任亚影一直支持他,还常常提些建议,给了关晶辉很多灵感。

目前,关晶辉又投入到了新的作品中。“这次计划做的是松花江畔的景观,这是防洪纪念塔,堤坝下面有彩虹门、冰屋,再写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几个大字,多装几排灯展示夜景。”

关晶辉告诉记者,他有一个长期规划:“我打算做一套展示时代变迁的房屋,从上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从泥土房到高层住宅,反映咱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幸福感满满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3828.html